在拉萨吃一顿正宗的藏餐是怎样的体验?
说到美食,大家都会微笑。看完了高原美景,当然要尝尝当地的美食。
藏餐:肉类主要是牛、羊、鸡、猪,蔬菜是土豆、萝卜。主食以米、面、青稞为主。烹调方法主要有煮、炒、凉拌、蒸、生吃等。
为了迎合游客的口味,拉萨的藏餐厅都是改良版的藏餐,而不是家常菜。比如著名的藏式餐厅:玉驼路的那玛色德、丹杰林路的普巴仓,大多数游客都是吃藏式火锅,可能吃不惯其他菜品。拉萨街头的藏面、馒头、甜茶、各种做法的土豆都相当美味。真正的原住民藏餐只有在藏人家里才能吃到。
饮食习惯很难调节,你喜欢的人不一定同意你。
讲一下我在藏人家里吃饭的经历。去年春节恰逢藏历新年。我有幸在拉萨的一个藏人家里做客。两位藏族主人早早就在门口等候了。他满脸笑容,鞠躬握手并送上祝福:“扎西德勒”!很有礼貌,很有礼貌。
业主的庭院干净整洁。屋顶上挂着几面五色经幡。门上装饰着各种藏传佛教装饰品。当你进入房子时,窗户旁边有一长排铺着地毯的垫子。里面有藏式沙发和摆满各式茶点的茶几。地板上铺着藏族风格的地毯。沙发对面是一张供桌,上面摆放着多层贡品。墙上挂着十世班禅喇嘛的画像。房间里飘着藏香和酥油。闻。
坐下后,主持人开始提供香烟和茶。他双手捧着满满一杯酥油茶递给你。浓浓的酥油香味,代表了藏族人民浓浓的热情。然后他端来一盘风干的牦牛肉。 ,催着你吃饭,我喝了一口酥油茶。主持人接着盛了起来,并说酥油茶可以防止高热引起的嘴唇干燥。这是他们的礼仪。倒满杯子以示尊重。回味有咸味,略带臭味。 ,唇部有一种厚厚的包裹感。其实我以前也喝过,但总不喜欢这个味道。我又尝试了牦牛肉干。吃了一小条,感觉和内地的牛肉干没有太大区别。我又吃了一个,上面有一点油,羊肉味很浓,所以我还是吃不下去。糯米糕还不错,有点甜腻,不过另一个没有膻味。
喝完茶,我们进入正餐。我有点担心问是否能习惯,是否能接受这个味道。主人的餐厅里有一张实木圆桌。藏式住宅全部采用实木家具。桌上有血肠、杂牛肚、花生、土豆泥、酥油条、油条、油条、鲜红的牛肉酱,热菜有炖牦牛、羊肉、虫草鸡、炸肺,除了鸡汤,吃的实在是太多了。 、土豆,炸饼之类的食物我都不敢理会,因为受不了那浓重的羊肉味和调料味。感谢主人的热情招待,但我自己却无法享受到美味的食物。这也是拉萨的藏餐,主人来自一个非常好的家庭。如果去阿里,满街都是酥油味,在那曲地区和藏族人一起吃饭就更困难了。习惯。
说得这么啰嗦,其实是地域饮食习惯的问题。味道不一样,不容易接受性质相同。中国有许多著名的民族,灿烂的饮食文化是我们人民的福祉。
现在你可能看不到正宗的藏餐,也可能不敢吃。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藏餐,有的简单随意吃,有的准备得很隆重;有的在牧区、家里,有的在餐馆。藏族的饮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活动中也有所不同。随着社会的变迁,随着发展,藏族饮食也在发生变化。
西藏地处高原,气压高,氧气少,生火困难。即使生火,水的沸点也超过70度,根本无法煮饭、煮肉,西藏与外界的联系也很少。因此,藏菜的主食主要是酥油茶、糌粑、生牛羊肉和青稞酒。酥油茶的味道,“脏”糌粑,还有牛羊肉干里的爬虫。虽然藏族朋友非常热情、真诚、好客,但外地人却很难接受。相比之下,青稞酒(普通人酿制的,酒精含量较低)比较好喝。如果你喜欢喝酒,你很快就会成为藏人的朋友。
正宗的藏餐,喝酒时没有配菜。过去,西藏交通十分拥堵,人们只能自制青稞酒当茶喝。有条件的人可以得到优质的高粱酒,而且喝的时候没有零食。大多是糖果、炒青稞、炒蚕豆、核桃、红枣、桃干等零食。这些食物在大多数藏族家庭中都可以买到。当然,藏族人还是要吃糌粑的,就是将炒好的青稞粉放入碗中,加入酥油茶,用手搅拌,揉成一团,和着吃。你的手(那些碗很好,它们是由优质单木雕刻而成或由银制成),饭后用衣服擦拭并放在怀里,与食物一起使用)。
我吃过改良的藏餐。当我喝着高粱酒的时候,主人端出了一大锅热气腾腾的水煮羊肉。我们不吃生牛羊肉。”羊肉撕开,里面还有血,还不如喝点酒呢。也有例外,主人煮一打鸡蛋,配酒饮用。
藏族婚宴应该是正宗的藏餐:喝酒不吃菜,吃菜不喝酒,喝不完的青稞酒,唱不完的敬酒歌!
当时,在20世纪70年代,结婚前,新娘和新郎会共同在工作场所张贴红色告示,邀请同事参观。我记得礼金每人才1.1元,买了一条被子和一个搪瓷盆。我们ding是在我家举行的。远远望去,只见一位头戴礼帽,穿着高筒皮靴,着装赤手空拳的藏族男子站在门口迎接。院子里每家门口都有这样的藏族男性。支持和指导。每个接待客人的房间里,台上的果盘里都摆满了糖果、香烟、食物。房间里有藏族女性招待客人。进房者每人给青稞酒三杯,然后供烟、糖、饭菜。即使他们不想吃,他们也必须接受。三杯过后,第二轮敬酒,第三轮……,敬酒姑娘又唱又跳,不吃完就不走,在你面前不停地唱歌跳舞。用餐时,果盘全部搬走,换上丰富的菜肴,敬酒姑娘改为盛米饭(米饭是专门为汉族人准备的)来上菜给客人。此时只有食物,没有烟酒。饭后,不少醉酒的客人纷纷离开。因为婚礼即将举行,青稞酒必须源源不断地奉上,谁都不能中途逃走。到时候,就会被罚三杯酒。
婚礼结束后,新郎新娘手持半人高的银质酒壶,随行侍女双手举起银锭形酒杯,依次前来敬酒。客人多了,敬酒的妇女也多了。来回穿梭,载歌载舞、敬酒、歌声、跺脚、欢呼,一片欢乐的海洋!
一个民族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你不必接受它,但你必须理解它并尊重它!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