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少数民族藏族的节日:酥油灯节,在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旺果节,在七月至八月举行,一到三四天。彝族:云南的火把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贵州的火把节在农历六月初六举行。云南每年立冬时节都会举办“民治节”。白族:三月街又称观音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举行,农历四月下旬举行。海会前后(途经剑川地区),农历六月十五日。水族:每年12月底至次年2月初(农历8月底至10月初)亥日举行端节。有的地区选择毛日来庆祝毛节。傣族:泼水节,十天后农历三月中旬清明节。苗族:纪念“雅努”节,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在贵阳附近的几个县庆祝。哈尼族:六月节,6月24日左右,三至六天。傈僳族:火把节,六月。中国少数民族节日全集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农历新年,蒙古语称“查干萨仁”,意为白色的月份。蒙古族元旦又称“白节”或“白月”,与牛奶的洁白密切相关。此外,还有那达慕、麻奶节等。朝鲜族的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等。还有三个家庭节日,即宝宝的一岁生日、会甲节(60岁生日)、会甲节(结婚60周年)。每逢回族节、回族婚嫁节,孩子们、亲朋好友、邻居都会给老人送去祝福和生日。傣族 傣族的主要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等,都与佛教有关。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有宗教信仰的民族一样,每年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三大节日,均源于伊斯兰教。布朗族后南节是布朗族一年一度的盛大节日。农历三月清明节后,即公历4月13日至15日,每7天举行一次。节日期间,主要活动是互相泼水,仪式完全按照仪式进行。有着布朗族朴素的传统方式——迎日习俗,所以人们称其为迎日节。怒族的主要节日有:春节,怒语称“吉甲姆”,又称门思节;仙节,又称花节,是贡山地区怒族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三月初十是这个节日。初五至十七祭祀五谷神,怒语称“入味”。是碧江县淞河地区怒族的传统节日。每年12月29日举行。举行祭祀活动,祈求谷神。保佑。 ??鞑靼语 鞑靼语称为“Gurban Aiti”,是从阿拉伯语音译而来的借词。阿拉伯语“Karbon”的意思是“奉献”。古尔邦节是伊斯兰历12月10日,距离“鲁兹节”还有70天。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开斋节、圣圣节。回族有三大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古尔邦节。这三个节日都是宗教节日。开斋节是阿拉伯语“De Fischer”的意译,所以又称“开斋节”,新疆也有“肉孜”节之称。古尔邦节是开斋节后的第70天,即伊斯兰历的12月10日。古尔邦节又称古尔邦节,是穆斯林前往麦加(麦加:伊斯兰教圣地)朝圣的最后一天。这一天,人们要沐浴净身,在室内烧香,斋戒半天。早上,人们去清真寺参加仪式,向麦加顶礼膜拜,请阿訇宰杀牲畜,并将宰杀的牛羊肉的一部分送给亲友,并向穷人施舍; Mawlid是纪念先知穆罕默德诞生的日子,这一天是伊斯兰教的3月12日h 也是穆罕默德去世的日子。清真寺一般都会举行纪念活动,诵经、演讲、述说圣功。有的地方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尔麦里会(慈善宴会)招待宾客。满族 满族人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他们的节日与汉族相似,非常重视庆祝农历新年。正月十五过元宵节,正月二十五祈求来年“天苍节”,二月初二为“长锁日”。 ”,还有5月的端午节、6月6日的“虫王节”、8月10日的“虫王节”。为期五天的中秋节;天苍节,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庭都煮糯高粱米,放入锅中。家中,用稻草编成一匹小马插进饭碗里,寓意着马驮粮食回家。 ,丰衣足食。第一天加新米,连续三次。有的人还用高粱秆做成两把锄头,粘在稻谷上。东北农村至今还保留着这个节日;六月正值虫王节,虫灾多发。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地区的满族,过去每年六月初六每户一人去虫王庙。祭祀,杀猪祭祀,祈求虫主避祸,保佑田间五谷丰登。如今,虫王节没有祭祀和扫地活动,但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晒衣服,以防虫害。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历密切相关。解放前,大多数与汉族相邻地区以及黎汉混居地区黎族的节日以农历为准,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对黎族人来说,最隆重、最常见的节日是春节和3月3日。纳西族有很多与汉族相同的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与汉族有所不同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中国西南地区的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这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有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潮汕会等。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庆祝古尔邦节和古尔邦节。乌兹布ek 乌兹别克族主要庆祝开斋节、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独龙族只有一个传统节日,叫“卡乔瓦”或“德里瓦”,意为元旦。时间是农历腊月。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各家自行决定。时间长短取决于食物准备情况。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祭祀山神、载歌载舞的仪式。藏族 藏族有很多节日。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相互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旺果节最为热闹、规模最大、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浪扎热甲节、阿喜节、洛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探波节等。节日、酥油灯节、望果节、转山节。将等待。侗族 各地侗族大多过春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有的地方在十月底或十一月初庆祝侗族新年。 4月8日或6月6日为祭牛节,节日期间不得使用牛。此外,还有抢烟花的烟花节、吃新米的新米节、生产活动暂停,以及各姓氏举行的姓氏节和歌会、女儿节、斗牛节、烟花节等。侗族一年一度的烟花节,在不同的地方举行。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为例,农历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为二月初二,福禄为二月二。三月初三,临西却是10月26日。烟花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烟花。每一个烟花都系着象征幸福的铁环,并用红线和绿线包裹着。引爆时,以火药铁炮为动力,将铁环冲上天空。当铁环落下时,人们就会瞄准铁环,蜂拥而上,这就是所谓的“抢烟花”。据说,谁抢到了烟花,今年谁就能发财、幸福、健康。聚会场所还包括侗戏演唱、菜条表演、芦笙、“朵爷”、打篮球等助兴。花炮节是侗族最热闹的节日。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浴会、丰收节、过年节等,传统的刀竿节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在CE祭会场内竖立着两根约20米的粗长杆,上面绑着36把长刀,如梯子般横档,刀刃朝上,称为刀。杆。中午,伴随着鞭炮声和鼓声,五个身着红袍、头戴蓝布帽的傈僳族男子,在刀杆下喝完了满瓶白酒,跳上了刀杆。他们双手握住上刃,赤脚踩在锋利的刃上。他们勇敢地爬到杆顶,拿出鞭炮放了起来。空气中充满了鞭炮声和欢呼声。登山者下来后,人们纷纷给他敬酒。能爬上刀杆的人,在傈僳族中是很受尊重的。爬完杆子后,青年男女还进行扔烟包的活动。男女站在一边,互相抛掷。如果女孩接住了年轻人的香烟把它包起来并收起来,这意味着女孩已经接受了年轻人的爱。阔日节,“阔日”是傈僳语的音译,意为“一年的开始”。阔时节是傈僳族的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之间举行,持续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毛南族春节放鸟飞翔,端午采药。毛南族也是俄罗斯人。俄罗斯人的传统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俄罗斯人每年公历1月7日庆祝圣诞节。纪念耶稣的诞生。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有罗孜节(即开斋节)、古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瑶族瑶族有许多民族节日,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是纪念创造女神米洛托的节日。日期是农历5月29日。此外,还有“说歌堂”节,又称“耍王”节、晒衣节、干巴节、半月节、竹枝节等。 佤族 佤族过春节,就像过春节一样。汉族。还有插秧节和新米节。端午节期间,还有南瓜节、重阳节。拉库部落:火把节,6月24日。普米族:每年春天收获季节,品尝新节。 。闭关节是傣历九月十五日(约主要是农历六月中旬)。开门节是傣历12月15日(约农历九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