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居住着10多个民族。其中,傣族人口最多,为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作为风景旅游胜地,非常有特色。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基本上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俗。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傣族、布朗族色彩缤纷的头饰和统一的裙子,看到他们居住的竹楼,看到他们吃的竹筒饭。

傣族泼水节
每年四月中旬,是傣族人民的新年节日——泼水节。节日期间,无论竹屋、村庄,还是街道、公路,无论男女老少,还是路人,到处都有热闹的泼水活动。他们有的拎着脸盆,有的拎着水桶,他们互相使用。用手泼水,每个人都淋着水。按照当地习俗,这意味着用水洗掉身上的污垢,消除灾难,获得幸福。泼水节期间,人们还唱歌、跳舞、喝酒、狂欢。去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已成为一项非常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

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城堡。面积相当大。整个亭子由数十根大木柱支撑,地面辅以竹片。楼下四面敞开,无人居住,只有杂物堆放和饲养牲畜。楼上还有人住。屋顶上覆盖着薄薄的小平瓦,其形状很像古人戴的帽子。据当地人说,这就是孔明帽。据说孔明教当地人如何种植水稻。为了纪念他,当地人给他们戴上了斗笠。建筑的屋顶设计得像孔明的帽子。

热带植物宝库
西双版纳以北,有高原为屏障,阻挡着寒流。南部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气候湿润。因此,冬春无寒潮、大风,夏季无台风、暴雨。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森林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成为闻名中外的热带植物宝库。热带经济作物,如橡胶、剑麻、金鸡纳、油棕、香茅、咖啡、椰子、香蕉、菠萝、芒果等,在这里都生长良好。云南省热带植物研究所位于勐腊县城西北95公里处,引进热带经济植物1500余种国内外野生植物、观赏植物,包括龙血树、萝芙木、梅登木等珍贵药材。植物园全年开放。树木成荫,鲜花盛开,果实芬芳。这里不仅是我国热带植物研究中心,也是一处独特的旅游胜地。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对许多游客来说是一个神秘而有吸引力的地方。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不仅植物种类繁多,动物的种类也居全国之首。这里有400多种鸟类、100多种鱼类、32种两栖动物、62种哺乳动物和许多爬行动物。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天然动物园。

西双版纳有很多佛教寺庙和佛塔,其中最著名的是大勐龙塔和景真八角亭。大勐龙塔是一组塔楼,位于山下景洪县大勐龙曼飞龙村又名曼飞龙塔,由九座白塔组成。主塔高16.29米,周围八座小塔高9.1米。塔楼造型优美,风格独特。曼格佛寺位于景洪市澜沧江对岸,是一座建筑风格特殊、轮廓迷人的佛教寺庙。景真八角亭,又名勐真塔,位于勐海县城西14公里的景真山上。高15.42米,宽8.2米,呈八角形。其八面各有十个山形屋顶,一层一层,一直通到塔顶。塔顶有一伞形顶帽。上面的金属片上刻有网状哨孔。风一吹,就会发出呼啸声。据傣族佛经记载,这座塔是古代傣族佛教徒所建。释迦牟尼佛的帽子样式。是傣族佛教建筑艺术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