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按照农历纪年。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 、端午节、中秋节等,与当地汉族的节日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伴随着许多祭祀活动。除了元旦之外,纳西族还有很多祭祀活动。其中最隆重的当属“纳西族祭天节”。祭天节一般在农历正月初一、中旬举行。届时,必须选定祭天地点,由东巴教教主担任祭司,轮流宰杀所喂养的祭天猪。 ,每家每户都必须用大麦和小麦酿造酒和鱼饵。祭祀时,以整只动物为大祭,所有在场的人都要洗手、持香,肃立。祭祀后,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熬汤。汤煮好后,各家各户食用。大祭三天后,按户举行小祭。还有“祭祀三多(部落的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多属于羊。每年2月8日和8月羊日,都要宰杀整只羊。丽江地区的纳西族也祭祀三朵。带上你的火锅去风景优美的地方野餐。

纳西族的节日习俗有哪些?

春节:

春节期间,除夕夜杀鸡,喂狗米肉,猪用头祭祀灶神,然后祭祖e 牺牲了。大年初一吃素,不出门。全家人带着糕点、蔬菜、酒等物品到祖先的坟墓拜年。大年初二要洗头、洗脚。大年初三,拜天是全村人共同的活动。有些地方只允许男性参加祭天活动。祭天的目的是祈求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大年初一到十五,不干活,在家玩。年轻人遵循各地风俗,进行唱歌、射箭等娱乐活动。

棒棒会:

纳西族农耕节后来演变为交换竹木农具的节日,又称老会。正月十五,纳西族人聚集在各个集镇,交换生产资料,准备春耕。晚上,各家各户都会吃元宵,看街上的歌舞表演。

小年:

小年是云南省宁霍彝族自治县永宁纳西族的节日。它也被称为牛马年。每年农历11月12日举行。来奖励一下牧童一年来的辛苦。到时。孩子们可以得到父母缝制的新衣服和一些食物。食物是可用的。一只猪前脚、两根排骨、鸡蛋、面饼、精糕、酥油、水果糖等。给别人吃草的孩子在寄宿处也能得到同样的礼物。节日期间,歌舞、赛马活动给大家带来欢乐。在赛马比赛中,最先到达目的地的骑手将获得冠军。有幸喝到了第一罐酒。组织孩子们观看电影、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古老的节日增添了新的内容。

火把节:

纳西族的火把节定在农历6月25日、26日、27日。它是纳西族继春节之后的第二个最重要的节日。盛大的节日。火把节的第一天,人们选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木,扎成火把。晚上,各家门前都点燃了火把。第二天的火把总体来说比第一天的好,高了一段。第三天是火把节的高潮。火把又高又大,装饰得很漂亮。各个角落都被照亮,照亮庄稼,消灭害虫,祈求丰收。人们高举火把,载歌载舞他们心满意足地度过了一整夜。

农具展:

正月十五的丽江农具展和正月二十的白沙农具展都是传统农具展纳西族的节日。标志着春节活动进入高潮,这个节日结束,新的一年农耕生产准备工作开始。白沙农具集会在明清时称为白沙庙会,纳西族称白沙殿眉空榜,意为白沙大宝鸡宫开光之意。是明代修建的大宝积宫、琉璃宫、大定阁等寺庙每年的开光日。主要目的是让人们上香拜佛。半个世纪以来,它已成为主要以交流农具为主的节日,因此人们真正称之为白沙农具博览会。当时,邻近公司的农民叔叔们都会来这里买卖农具和马匹,会议期间热闹非凡。

北岳庙会:

二月初八的北岳庙会是纳西族祭祀三多的盛大节日。北岳寺因南诏年间玉龙山名北岳,玉龙山麓建有三多寺而得名。纳西族相信三多是本民族最大、最权威的神,属于羊年。每年二月初八和八月的羊日,都要隆重地宰杀全羊。三多寺信徒人数众多,香火火爆程度居丽江各寺院之首。

龙王庙会:

3月15日的龙王庙会,又称黑龙潭庙会,不仅是纳西族祭祀龙王的节日,也是一种材料各族人民交流会。会议持续三到五天。参加庙会的有丽江及周边各县各族农民,还有大理、保山等地的商旅人士和部分外省客商。届时,黑龙潭附近临时开放的广场将布满商业棚,琳琅满目的商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当地人争相从内地购买生活用品,外商则购买当地的特产。这种相互的需求交流,促进了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会议期间还进行了唱滇剧、赛马、唱纳西民歌等文化娱乐活动。

骡马会:

为期7天的骡马会是纳西族的又一重要节日。于7月中旬举行在丽江县城西狮子山后坡。会议持续七至十天,主要讨论牲畜贸易问题。届时,滇西北各县、大理等地的农民将带着土特产来到丽江出售和回购丽江著名的骡子、马匹、青铜器等,约有一两千头牲畜投放市场或交易。在会议期间。

潮山节:

7月25日狮子山祭神,是永宁纳西族最隆重的节日。传说狮子山是永宁女神李地干母的化身。她不仅主宰着永宁人口的盛衰、农业的丰裕、牲畜的增减、婚姻生育,而且她还是山神的首领,周围的男性山神都在她的管辖之下。每年7月25日,世界各地的山神都会降临o 西藏聚会娱乐,甘木女神也参加。为了让女神高兴,祈求人畜丰收,五谷丰登。这一天,永宁坝区男女老少,特别是年轻人,都盛装打扮,聚集在狮子山脚下。几户或几十户人家焚烧一堆松枝,撒上蜂蜜、牛奶、酥油等供品。 ,去狮子山朝圣。再见,玩得开心,就地野餐。据说,最盛时有一两千人参加朝圣。一些年轻男女结伴来到狮子山周围,在户外睡觉并进行社交活动。

1.纳西族的库什 春节纳西语称“优本吉吉”,意为正月过年。它也被称为“Kushi”,意思是新年。和汉族一样,纳西族也过春节,从正月初三十到正月初十。农历腊月十五。但纳西族的过春节却有自己的特色。有一种说法叫达瓦纳西奴,意思是纳西族在腊月疯狂,因为一进入腊月,纳西族人就疯狂地抢购年货。除夕夜,有杀鸡炖猪头的习俗,准备各种菜肴和水果,祭祀灶神,迎接祖先回家过年。还有守岁的习惯。大年初一一大早,一个男人第一个起床,生火。火要尽快点燃,寓意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然后点上三炷香,去河边买水,沿河打水三遍,同时念诵新年吉祥如意、风调雨顺。布依之后喝完水,我会泡一碗米花水,送到主妇的床边,感谢她一年来的辛劳。妇女们起床后,就煎糯米糕、面糕。男人们在院子里摆好了供桌和祭品。父母会主持祭天祭地,然后将祭品带回屋内祭祀祖先。这一切都必须在天亮之前完成,否则村民们会嘲笑他们不勤奋。当天一早吃炸糕、米酒、汤圆等素食。不允许吃肉。大多数人不会在初中第一天来参观。大年初二,我们到亲戚朋友家拜年,轮流请春客。许多传统习俗已经改变。大年初一祭灶神、清早买水等习俗过年了,除垢拜天已经不常见了。大年初一上山祭祖坟墓已成为纳西族的新习俗。春节期间,全国各地舞龙弄麒,开展文艺演出、球类比赛等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 2、正月十五举行棒棒晚会。纳西族正月十五举行的棒棒聚会持续一天。棒棒俱乐部主要经营锄头柄、勺柄、扁担、竹篮、筛子、簸箕等生活用品。届时,人流量巨大,街道上摆满了竹木农具、果树、花卉等进行交易。集市是由米老会演变而来的。原来是在寺庙里举办的庙会。清初改革后,聚会地点迁至古城,逐步发展成为春耕竹木农具交易会。后来又增加了果树苗木花卉盆景的贸易,会议地点也从古城四方街搬到了新城,会议时长也延长了。从原来的一天延长到三天。正月十五,春节结束,人们忙着准备春耕。 3、三月龙王庙会 清乾隆二年(1737年),在城北黑龙潭修建龙神庙和戏台,每年在此举行龙王庙会。唱大戏,拜龙王。三月会于每年农历三月举行,一般为期七日。最初是用来祭祀龙、祈福的。r 雨。民国初年,知府熊廷权提议在龙王庙会期间举办物资交流会。这次会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在玉泉以北的森林里举行。草坪之间开设了一个以骡马为特色的牲畜交易市场。迪庆、大理、保山、昆明等省的商人都牵着骡马而来。玉泉逐渐成为骡马市场中心,三月会演变为骡马物资交流会。 1950年改称三月物资交流会。 1970年后,为保护黑龙潭水源,会议地点几经变更,但三月会议一直延续至今。三月会期间,除了交流山药材、土特产、生活用品、骡马等活动外,还开展了体育比赛、山歌演唱、古筝表演等活动。还组织了音乐表演。丽江城人头攒动,充满节日气氛。 4、纳西火把节 杨品硕的《丽江竹枝诗》中有这样的诗句: 节日里星辰相归,火把照亮了村村寨的稻田。麦穗出来看火把,老农民庆祝丰收。写的是纳西族乡村的火把节。纳西族和周围的白族、彝族一样,每年都会庆祝火把节。纳西族把火把节称为“创美胜儿”。纳西族有“一是库什底,二是盛敖底”的谚语,意思是冬天最大的节日是春节,夏天最大的节日是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纳西族人民庆祝为期三天的火把节,金沙江地区从二十四日起h 至 26 日。白天举行斗牛、摔跤和二重唱民歌活动。晚上,家家户户点燃一支大火把,高高地挂在粮架顶上或树上,在院子里或巷子里点燃许多小火把。孩子们要手持火把游来游去,在火把上撒上松香粉,拿着火把跳舞,而大人则跳芦笙舞。城镇里,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的街道上排起火把,一排排的火把一起燃烧,把大街小巷照得亮如白昼,火把如森林,人群如波浪般流动。晚上,一些村庄会聚集火把在村外燃烧。在人们聚集的地方,巨大的火把和天灯被点燃,人们围着火把跳舞,享受狂欢。 5、七月骡马会每年农历七月中旬举行,持续十天左右。主要经营大型牲畜例如牛、骡子和马。它被称为七月骡马博览会。七月骡马会历史悠久,远近闻名。相传纳西族的始祖崇仁连在洪水中幸存下来,并爱上了天神的公主临红宝白。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结婚了。当他从天上回到人间的时候,也将天宫马会的消息传了出去。回到家乡时,正值骡马节。丽江古称“花马之乡”。长期以来这里与川商进行马匹贸易。用纳西象形文字写成的《东巴经》,对养马生活有许多精彩的描述。丽江马具有体形匀称、眼睛小而活泼、颈短、肌肉发达、四肢粗壮、蹄子坚硬、吃苦耐劳、脚步轻盈、善于攀爬等优点山脉和山脊。它们适合携带、骑行和拉动。他们不仅在当地很受欢迎。广泛用于牵马,每年都有大量马匹出口到各地。明代,由于军事和交通的需要,从山西引进了优良的驴品种,与当地的良马相配,发展了骡子。明初,丽江土司穆氏将当地马匹进贡北京。清朝乾隆年间,每年三月的龙王庙会都有骡马交易。民国初年,基于各地骡马相互贸易的基础,在狮子山古城西侧的山坡上举办了七月骡马会。随着国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古老的七月会更加繁荣,成为交易骡马和牲畜的新盛会。交流物资、传播文化。随着规模扩大,会场迁至县城东部更广阔的红星交易场。节日期间,纳西族群众牵着牲畜,带着农副特产和各种中药材来到大研镇举行聚会。附近地区的汉族、白族、彝族、藏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兄弟姐妹也身着民族服装前来参加聚会。来自西藏、四川、贵州、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的客商也远道而来参加此次活动。白天,人们参加会议、购物、观看展览和表演。从街道到会场的3000米道路上,人流不断。夕阳西下,华灯初上,四方街、新街、广场上都挤满了人。有的吹笛子,有的吹芦苇,有的对唱古七曲,有的跳阿丽丽舞。欧莫达围成一圈。今天的纳西七月会,真正成为一次新领域的展示、一次民族友谊的交流会,并日益显现出独特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