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下列节日不按农历(又称夏历、农历)规定:
1.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三十多个名称
2。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元宵节)
3。正月初五路神的生日
4。农历二月初二“春龙节”又称龙抬头、青龙节
5、2月15日花朝节
6、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
>7、3月3日,传说中的上巳节太后举行蟠桃会
8。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现一般定为公历4月5日
9.四月初八是佛诞,又称牛节。这一天过后,牛节就到了下地的时候了。
10、五月初五端午节
11、夏至节
12、6月6日:阳光节“6月6日,晒红绿绿”。 “姑姑节”“6月6日“请姑姑”。古代还有一个节日,叫天贲节(礼物的意思)。6月6日也是佛教寺庙的节日,叫解经节。
< br>13. 7月7日,俗称七夕节,7月7日,乞巧节
14. 7月15日为鬼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7月30日是“地藏节”
16、8月15日是中秋节
17、9月9日是重阳节
18、10月1日,称“十月王朝”,又称“十月王朝” “祭祖节”
19、10月15日是X月农历节
20,冬至
21,12月8日是腊八节
br>22。灶节:腊月二十三为灶节,俗称“小年”,又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是元旦、除夕、除夕、除夕、除夕等,民间称为除夕、除夕。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年、新正等,现在人们采用公历后,称其为春节。古代有“春节”、“春节”春节的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另一方面是祝愿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耕有关。
舞龙是为了取悦龙神,带来风调雨顺;舞狮源于破坏庄稼、残害人畜的可怕妖怪的传说。【元宵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上半节。正月、上元、元宵节,元宵节习俗有观灯、包饺子、打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吃元宵的习俗始于宋代。元宵是指饺子,用糯米粉包成实心或包馅的饺子。可配汤吃,也可炒吃,也可蒸吃。
【端午节】传统民间节日。又称端午节。元阳、崇武、崇武。端午节原本是农历正月中午举行的仪式。由于“五”与“午”读音相同,所以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了端午节。一般认为,这个节日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因忠心被废,投水自杀。于是人们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他。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菖蒲、斗草药、驱除“五毒”等。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女孩节或中国情人节。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河西岸的牛郎后,云锦的织造就有些缓慢了。天帝大怒,驱赶织女回来了。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两人只能在喜鹊搭建的桥上见面。 。或者说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把织女抓回了天上,让两人每年只能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着织女与牛郎重逢之际,摆上香案,穿线针线,乞求织女和牛郎的编织、刺绣技艺。在葡萄架下听牛郎织女的对话,也是7月7日的一个有趣的部分。 【中秋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为秋季,八月十五为八月中旬,故称中秋节。秋天我天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拜月的风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联想,让中秋节更加热闹。唐代,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变得更加浪漫。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以中秋为主题的诗篇。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拜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易经》将“九”定义为阳数,两个九重叠,所以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
重阳节期间,秋气爽,风清月净,故有登高望远、赏菊等习俗采鸸鹋赋诗,饮菊花酒,植茱萸树。唐代有诗云:“遍植山茱萸,人就少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