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汝南县的发展

据《汝宁府县志》记载,汝南古为申、蔡国之地。战国时期楚魏之交,秦属颍川郡。汉代设汝南郡,隶属豫州,辖县三十七,包括今的平舆、项城、西华、漯河、煌川,以及安徽阜阳、蒙城等大片疆域。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战乱、官职调动等原因,汝南袁氏虽然衍生出众多支系,并在海内外广泛发展,但发源于袁安的汝南袁氏始终是最为繁盛的支系。 。

元丰的嫡子袁树泽从将军晋升为后将军,后来夺取了自己的玉玺,自立为帝。

从血缘上看,袁绍和袁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其他;从父权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兄弟。学者们的记录常常存在分歧。

袁绍和袁术都是东汉末年割据的英雄。因二人曾带领关东诸侯攻打权臣董卓,董卓在洛阳杀死了袁隗、袁吉(袁术的弟弟)一家二十多人。

后来,袁术称帝,遭到各路英雄的攻击而死。其子元曜投奔东吴势力。袁绍本想与曹操争夺天下,但在官渡之战中大败后不久就病逝了。其子袁谭、袁尚、袁熙争夺皇位,最终相继被曹操所灭。

从元良,到孙子元安观,再到司空、司徒,安的儿子元常、元景都是司空、元景,景的儿子元唐是司空、太尉,唐的所以元封也去了司空,封的弟弟元威也去了三公、太傅。四世中占据三王之位的人多达五人,故有“四世三王”之称。

袁绍是袁封妾的长子。袁封将袁绍收养给弟弟袁成。袁绍年轻时担任司隶校尉,称帝后升为大将军。

历史渊源

据考证,袁氏为虞舜后裔。西周初年,周武王封圣人后裔,封陈(今河南准阳)虞氏后裔龟蛮,建立陈国。桂满死后,谥号陈胡公。第十一代孙,名朱公,又名伯源。伯渊的孙子陶土,以其祖先的名字命名。名字,元。春秋时期,袁氏继承陈国上卿爵位。当时“元”和“元”都是可以互换的,所以“元陶图”也写作“元陶图”。到西汉初,袁氏后裔将“元”字去掉“车”字,改以袁为姓。 《古今姓书辩证》等唐宋时期姓氏书籍的名称。

2.汝南县发展历史

汝南(古地名)泛指汝南县(古地名),西周时期,该地区属申国封地;春秋战国时期,先后受蔡国、楚国管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汝南地区曾一度属夷。宁川县.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汝南郡。这是“汝南”第一次作为地名出现。辖颍水、淮河间37县,隶豫州刺史。范围因辖区大部分为“汝江以南”而得名。

3.汝南县发展规划

4月23日,记者从市高速公路职业发展中心获悉,我市G107线东迁项目已获批,已进入河南省“982”项目库弥补不足。 G107线东移工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该项目总投资1.26亿元,预计今年开工建设。途经西平县、上蔡县、遂平县、汝南县、宜城区、确山县。

作为变量省内多个城市东移过境G107线,为了保证G107线的畅通,驻马店市还在城市东部新建了一条道路,以满足G107线东移的需要。为了控制成本、节省资金、提高效率,该项目在规划中避开了城市中心区域,有效利用了驻马店市原有的省道和国道。

G107线东移工程全长120公里,起于驻马店市与漯河市万金镇交界处,止于驻马店市东下庄南与信阳市交界处。

G107线驻马店市东移工程分为两标段。

北段工程↓↓↓

北段(漯洛路口至水屯段)起于漯河市与驻马店市交界处,向西南经西平县五沟营y 镇东,南转至盆窑镇东南,在西坪接G345线,继续向南跨过北流堰河,进入上蔡县,至五粮寺乡西转东南,接S223线(原S223线)位于黄埠镇。沿S206线)继续向南沿S223线经汝南县罗店镇至驻马店市宜城区顺河街道办事处以东,再偏离S223线南行至终点宜城区水屯镇(不经过水屯镇中心地块)以南,线路全长59.097公里。

南段工程↓↓↓

南段起点(水屯至驻新路口段)位于驻马店市宜城区水屯镇,位于本项目与G328线(对应站号K479+525)交汇处,路线沿线向南穿越廉江。e S224线,在汝南大方庄以北进入汝南县,继续向南进入长兴镇西南确山县,向南与正阳联络线接驳(在S206线交汇处继续向南),向东经刘庄镇转S333线,向西至前刘庄,再向南,经东下庄南行至工程终点,即驻马店市与信阳市交界处。线路全长59.561公里。

4.为什么汝南县发展不如平舆县

汝南县。

西汉时期的汝南县地处淮河上游丘陵平原地区,淮河众多支流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其间。因此,该地区水资源充足,有利于灌溉,农业经济发达,人口众多。这是一条重要的海峡特吉克资源区。

从地理上看,汝南县东与沛县接壤,向东经沛县可到达徐州;东南与扬州六安县接壤,西南与荆州江夏县接壤。穿过这两个县城地面可以到达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西与荆州南阳县毗邻,陆路可通往关中、荆襄地区。西北与颍川县毗邻,可通洛阳盆地和关中地区;北濒淮河。阳郭是通往兖州大地的“跳板”。

汝南县历史文化十分悠久。是蔡、姜、沈、周、方、袁、白、郎、何等众多中华姓氏的发祥地。

5.汝南县发展旅游业的条件

驻马店市是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e.驻马店市共辖1区、9县。驻马店市辖1区、宜城区,泌阳县、遂平县、西平县、上蔡县、汝南县、平舆县、新蔡县、正阳县、确山县9县。

驻马店位于河南中南部,淮河上游丘陵平原地区。地貌位于全国第三级台阶上,横跨南阳盆地东缘和淮北平原,属亚热带温暖地区。温带过渡带;总面积15083平方公里,辖1区9县; 2019年总人口922.76万人。

驻马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始祖盘古创世活动的核心区。这是故乡轩辕黄帝之妻嫘祖。是战国时期的兵器制造中心和蔡金时期的中心。梁、姜氏故里;全市有森林公园7个,其中国家森林公园4个,自然人文景观众多;驻马店还有梁祝故里、秦相李斯墓、伏羲画卦亭、战国冶铁遗址、西周蔡国古城等文化资源、天中山、五英塔,以及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修建的南海禅寺。

2020年6月,入选中央法治委员会第一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和项目; 10月20日,入选国家双拥模范城市(县)名单。

202年0月,驻马店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859.27亿元,增长3.6%。第一产业增加值547.95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100.42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1210.91亿元,增长3.8%。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19.2%,第二产业增加值占38.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42.3%。

6.汝南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驻马店市辖2个市辖区、9个县。市人民政府驻宜城区。

驻马店市面积14974平方公里,人口826万(2003年)。市人民政府驻宜城区开元大道。

宜城区面积770平方公里乌拉尔公里,人口58万。邮政编码463000。区人民政府驻解放大道西段。

高新区面积91.1平方公里,人口8.6万。邮政编码463000。区管委会位于文明大道北段。

确山县面积1783平方公里,人口50万。邮政编码463200。县人民政府驻盘龙镇。

泌阳县面积2789平方公里,人口95万。邮政编码463700。县人民政府驻碧水镇。

遂平县面积1080平方公里,人口54万。邮政编码463100。县人民政府驻奥阳镇。

西平县面积1098平方公里,人口84万。邮政编码 463900.C县人民政府驻白城镇。

上蔡县面积1517平方公里,人口136万。邮政编码463800。县人民政府驻蔡都镇。

汝南县面积1306平方公里,人口78万。邮政编码463300。县人民政府驻汝宁镇。

平舆县面积1285平方公里,人口94万。邮政编码463400。县人民政府驻古槐镇。

新蔡县面积1442平方公里,人口102万。邮政编码463500。县人民政府驻古路镇。

正阳县面积1904平方公里,人口74万。邮政编码463600。县人民政府驻镇阳镇。

7.汝南县发展前景

马甸市五支柱

今年以来,我市努力克服煤电油运输紧张、原材料价格上涨对工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开拓产品市场,全市工业生产增速逐月提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煤化工、医药、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发展良好。一、支柱产业发展 (一)能源和煤化工 目前我市有规模以上煤化工生产企业48家,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昊华君华集团、和平煤蓝天化工有限公司、截至2010年底,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0亿元,同比增长20%;利税7.6亿元,同比增长109%;和公关实现营业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588%。 (二)医药行业 我市现有规模以上药品生产企业26家,主要有天方药业、中泰药业、确山龙源药业、遂平全宇药业、新材裕信药业等企业。截至2010年底,全市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8亿元,同比增长332%;实现利税5.2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利润4.1亿元,同比增长88%。 (三)建材行业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升级大换小”和“限流、冲刷-2-太、改造”的方针三、继续加大建材行业调整力度。目前,全国有建材生产企业423家。我市规模以上企业有:玉龙水泥有限公司、玉南水泥有限公司、南方钢铁等。截至2010年末,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2亿元,同比增长25.62%;实现利税30.3亿元,同比增长37.1%;实现利润21.6亿元,同比增长35.2%。 (五)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业 目前,全市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394家,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企业21家。截至2010年底,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7.3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利税36.9亿元,同比增长35.7%;实现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45.6%。 (六)装备制造业我市现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81家,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有:中集华骏、鼎力极塔、汝南县广源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截至2010年底,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1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利税13.2亿元,同比增长38.8%;实现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40.1%。二、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利用我市现有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进一步加快食品、医药、汽车、煤化工、纺织业基础良好,产业集聚程度提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支柱产业发展支撑体系;逐步完善和消除通过引进、培育,发展产业链;促进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升级;把握多元化需求方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提升品牌形象。三、保障措施 (一)按照土地集约经营、产业链延伸、企业集群联合、资源循环利用的原则,探索通过产值、税收分成、环保能力调整补偿等政策,吸引特色产业及相关产业集聚,加快特色企业发展。食品、医药、汽车整车、煤化工、纺织等基础较好的产业集群或密集区域的发展,将提高产业集聚程度。同时下一步,按照投资项目产业化、产业项目园区化的原则,规范产业园区建设,打造良好发展载体。 (二)加快扩张发展,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加快优势企业资本扩张,通过低成本扩张和现有资产优化组合,做强做大重点工业企业。积极鼓励企业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加快技术改造,实现传统产业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结合,采用多种形式的联盟合作,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 (三)创新工作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方式,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进一步组织召开全国东西部合作会议,深化会议内涵,延长会议外延,提高投资项目成功率。加快投资促进软环境建设,全面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办事流程,进一步清理减少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打造流程规范、政策透明、运作高效、温馨的投资服务环境。

- 4 - (四)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食品原料基地建设。要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进一步促进优质原料基地培育和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新资源支撑食品工业,满足食品工业发展需要。 (五)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落实优惠政策。要对产业集群龙头骨干企业落实“放水养鱼”的财税政策。完善和落实招商引资、合作、技术改造、高新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加快产业发展的统一优惠政策。同时,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在重要行业(如医药、煤化工等)开发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高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打造属于自己的关键技术平台,并以此为基础尽快完善支柱。产业支撑作用。

8.跑步安县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势头良好

河南源色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美丽的苏牙湖畔。公司占地6万余亩,是一家拥有生态农业产业园、东方神韵风景区、现代水产养殖园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实体公司。源色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原生态有机产品的原则。围绕科技农业、高效农业、旅游服务理念,践行诚信、爱心、责任、宽容的企业文化,利用公司所在地的环境优势和自然条件,成为全国同行业的佼佼者。

9.汝南县发展情况如何?让我们看看南县步行街的发展

1.郑州健健路美食街

2.洛阳八角楼黄金街

3.开封商河城小吃街

4.郑州北顺城街

5.南阳福雅小吃街

南阳人不会错过知道福雅小吃街,这条街汇集了各国美食。中餐、西餐、传统美食、现代美食、各种美食在这里都能找到。

 6.开封鼓楼夜市

 7.信阳小南门小吃街

 8.郑州市友盛路

 9.安阳钟楼巷美食街

10.驻马店汝南著名美食街

10.汝南县发展情况如何?遂平县、西平县、确山县、泌阳县、正阳县、汝南县、平舆县、新蔡县、上蔡县为宜城区、开发区。开发规划为南接鹊山、睢北平,以开发区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带动周边区县的发展。

11.汝南县发展前景规划

平舆县辖3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7个乡,分别是:清河街道办事处、古槐街道办事处、东黄街道办事处、羊埠镇、东河店镇、万金店镇、庙湾镇、社桥镇、阳城镇、郭楼镇、里屯镇、西洋店镇、十字路乡、万通乡、玉皇庙乡、高阳店乡、新店乡、老王岗乡、双庙乡。

平舆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两省(河南、安徽)三市(周口、富阳、驻马店)交界处,总面积128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万亩,人口99.1万余人,辖19吨拥有(街道)223个行政村(居委会)。是全国优质小麦和优质白芝麻生产基地、中国汽车文化之乡、中国防水建筑工程之乡。被评为国家卫生县。 、全国文明县、省园林城市、省林业生态县、中原最具投资价值县。

平舆历史悠久。夏商为智国,西周、春秋为慎子国,战国为楚国、平舆郡。秦朝设平舆县,行政所在地为平舆县社桥镇古城,属颍川郡。汉至晋,属豫州汝南郡。南宋被废,北宋被废魏代恢复,北齐又废。隋大业二年(606年)置平舆县,属豫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废平舆县,所辖地区并入新蔡县。武周天授二年(691年)恢复,属河南蔡州。至元发县,辖地并入汝阳县,属河南省江北路汝宁府。明清时攻之。民国二年(1913年),汝阳县改称汝南县,平舆属汝南县。 1951年4月复置平舆县,属信阳专区。 1965年信阳、驻马店分治,平舆属驻马店地区。平舆是沉、然、支、汝南周等姓氏的发祥地。这主要文物古迹有沈子国古城遗址、志地遗址、月丹阁遗址、陈范墓、普照寺塔、安城旧址等。

平舆人杰地灵。平舆自古以来名贤贤士辈出。夏代直国王奚仲,曾担任夏禹王的车车制造师。他建造了太平战车,被尊为战车鼻祖。因车名为“峪”,又因这里地势平坦,故以“平”字命名,称为“平峪”。因此,平舆又被称为“车峪文化之乡”。殷商时期,智王任成的次女泰人嫁给了周公的儿子季历。怀孕期间,她“眼不能见邪色,耳不能闻淫声,口不能说脏话,食不能异味,行不能足行”。 “权利与权利的土地”,开创胎教,生下周文王姬昌。姬昌继承了母亲的贤德,开创了天下诸侯一半归西齐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周王朝的基础。八百年了。东汉太傅陈泛,自幼胸怀大志,为人正直,虽受谄媚之害,但其名声将永垂青史。袁安,著名的宰相。东汉时期,一生功绩卓著,为家族第四代第五太子,名声代代相传。祈雨、舍身为民,其名声代代相传。汉末平舆徐劭、徐靖兄弟评此每个月的第一天世界时事。在乱世中评论时事、推荐人才,称为“月旦评”。他们对人物的评论不假,不隐恶,不凭个人感情,锐俗攻浊,好听。他的名声远扬,时人称平舆“二龙”。时间。他留下了曹操“治世良臣,乱世奸臣”的千古赞叹。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典故表明,平舆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原文化分支田中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平舆位于淮北平原。地势平坦,西北略高于东南。海拔39米至47米,坡度1/4000至 1/6000。淮河支流小洪河、汝河流经县境。小洪河县长50.2公里,流域面积93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73%。汝河县长20.54公里,流域面积290平方公里。 ,占全县面积的22%。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它具有两个气候区的气候特征。它有四个不同的季节,同一季节有雨和热。气候温暖,雨量较为丰富。年平均气温15℃,一月最低平均气温1.5℃,七月平均最高气温27.8℃。年平均降水量904.3毫米。年平均日照2016.3小时,无霜期230天。它自然资源丰富农业优势突出。自然条件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盛产小麦、玉米、芝麻、大豆、油菜、花生、蔬菜、水果等。相传,神农炎帝来到这里。平舆汝江畔,尝百草。他尝了平舆芝麻,惊讶于其独特的香味。他称之为“百谷之首”。平舆白芝麻年种植面积约2.7万公顷,被誉为“中原百粮第一、平舆芝麻之王”。以庙湾地区出产的槐山羊皮加工而成的皮革统称为“庙革”。 “苗革”曾是历史上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的汉口路皮革之一。平舆年产皮革50万张,是嘉里著名的皮革产地。淮河流域。东河店镇毛皮交易市场被誉为“中原皮都”。年平均水资源量29.25亿立方米。县城2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深层地下水是由锶和偏硅酸组成的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储量达30亿立方米,开发前景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可提供农村富余劳动力20万余人,每年向全国各地输出建筑防水防潮用工10万余人。这些防水防潮部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的领导人不仅成为劳务输出、劳务致富的带头人,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有的当选为地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当地“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防水防潮已成为享誉全国的劳务输出大品牌,平舆因此被誉为“中国建筑工程防水之乡”。

近年来,平舆县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以城市建设和产业经济双轮驱动,强调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城乡统筹,提升民生。力争在城市建设、主导产业、高校和人才等方面实现突破,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11年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平舆县比全国提升38位2008年,成为全国排名最高的县ng 在省内。 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47.8亿元,同比增长10.4%;财政总收入6.83亿元,增长16.8%,其中公共预算收入5.06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7.5元,增长10.2%。农民人均纯收入7439元,增长13.1%。 2014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2.4亿元,增长7.5%; 1—5月财政总收入3.23亿元,同比增加0.5亿元,增长24.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6亿元,比上年增加0.5亿元。元,增长26.6%;财政总收入和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位居全市县区第四位和第二位。全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人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