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风情
生活有节日,节目有民俗;习俗代代相传,节日让生活多姿多彩。旧时,太原每月都有节日,其中最隆重、最热闹、最迷人的莫过于过年了。
旧历年正月初一,人们称其为农历新年,以区别于公历元旦,后来也称农历新年。昔日,腊八节过后,太原人民就忙着准备过年,气氛一天比一天浓烈。二十三日祭灶王,二十四日为大扫除日,俗称“大扫除日”。从这一天开始,过年的准备工作就进入了高潮。太原曾有这样的传说:“二十五我磨豆腐,二十六我上班,二十七我上班”。赶集,二十八去酿酒,三十去包饺子。”(铁招),指各种对联、年画、窗花、门神等。 )每天都有事做,每天都有安排,忙到除夕下午,我又把外面打扫干净,开始订新衣服新帽子,包饺子,准备迎神。,
除夕夜,家家户户通宵达旦,俗称“除夕夜”。鸡鸣时,人们开始烧香、点灯、摆灯。上供品、放烟花、迎神、祭祖,然后全家人互相拜年。孩子们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他们压岁钱,以求吉祥。按照传统习俗按照习俗,早餐是在太阳升起之前吃的。早餐后,他们就出去拜年。ngs。亲人到堂,陌生人辱骂。他们在途中相遇,鞠躬点头,交换吉祥话,无非是“恭喜过年”、“恭喜发财”、“过个好年”之类的。
过年期间,商人家庭最虔诚地祭拜财神。清末以前,每年的3月15日和7月22日是祭祀财神的日子。民国以后,只有过年的时候,才用钱堆、钱柜或专门的神龛进行祭祀,烧香放炮,祭祀鸡、鸭、猪、羊等。拜完财神,我们就去有生意往来的商人家里拜年。
过去,过年的庆祝活动拖得很长,一直持续到二十五天仓节过后。大年初五是很常见的被称为农历初五。民间有句俗话:“初五不出门”。大年初六正是出游的好时节。大年初六,商家开门营业,居民只能探亲。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人日。俗话说,天气晴朗,利于民生。初八黄昏后,拜星神,在院子里点七盏灯,象征北斗七星。我们面朝北方拜年,祈求新年好运。农历月初十俗称“十不动日”。相传,这一天是老鼠出嫁的日子。十三号到十六号是元宵节。几天之内,夜里灯火通明,社火扭秧歌,热闹非凡。俗称“端午节”二十五日俗称“小天仓”,二十五日为“老天仓”。东西密城内设有仓官祠堂,人们前往参拜。擦出火花。天仓节过后,过年的热闹就结束了。
郊区县农家过年的风格与城市不一样。在金阳地区,除夕夜,生火,捆草,门上放柏叶,用木炭堆成塔形,半夜钟声敲响后,火点满全村。灯火通明,象征着这一天的“火”。大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习俗,被称为“吃瓜立身”。过年的时候,把小米煮熟,盛在碗里,祭祀祖先,俗称俗称“扫贫”。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