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风俗习惯
傣族----礼仪
傣族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外人来到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送水,用饭招待。无论男女老少,他们对客人总是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喊叫、咒骂、说脏话。女子走在客人面前时,应掀起裙子,低头行礼,步伐轻快;如果客人在楼下,她不应该走到客人所在的楼上。家家户户都有几套干净的被褥,用来招待客人。有的傣族村寨在主干道旁还建有专门接待客人的“撒拉屋”。
当他是戴家的客人时,他都会所以被主人当成了“泼水”、“扎线”。当客人到来时,门口会有小傣哨,端着银碗里浸过花瓣的水,用枝叶轻轻地浇在客人身上。走到竹楼落座后,老米桃会在客人的手腕上系一根线,祝愿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远道而来来到傣族村寨的客人,都被傣族人民热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动,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傣族——节日
傣族的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和泼水节。 “关门节”正值七月中旬,正是农忙季节。大多数佛教节日也都集中在这段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生产。同时,还举办盛大的“拜佛”活动,有食物、鲜花、银币、银行等。供养佛陀。 “闭门节”持续三个月左右,以10月中旬的“开门节”结束。
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是泼水节。它发生在每年四月。按时间序列计算,公历四月相当于傣历正月。泼水节也是傣族的新年。按照传统习俗,这一天一早,人们采花、绿叶到佛寺祭拜,并提清水洗涤佛像的灰尘。做完这些之后,大量的水花开始溅起。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端着铜碗、铜盆,在大街小巷里互相嬉戏、追逐。他们把水泼到每个人身上,全身从头到脚都湿透了。通过。这是吉祥水、福水。人们尽情地泼它。两个 sp泼水者和被泼的人高兴极了,哈哈大笑……
泼水节期间,澜沧江上空旷的空地上,将举行龙舟竞渡活动。水船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花朵,装扮成龙、孔雀、大鱼等形象。数十名青年男女奋力划桨。两岸观众如云,锣鼓喧天,欢呼声不绝于耳。
晚上,各村寨都会燃放高楼烟花,这是傣族人民自己制作的烟花。用一根数尺长的竹子,在根部填满火药等材料,放在用竹子做成的高架上。导火索点燃,火药燃烧,竹子像火箭一样飞上天空,在天空中放出绚丽的烟花,像一簇簇鲜花,星星闪闪发光,耀眼夺目,把喜庆的夜空装饰得格外美丽。
水花四溅过年节是迎接新年的节日,是一个欢乐的节日,一般持续三至五天。
傣族----婚俗
“摆红烧鸡”是西双版纳青年男女以美食求爱的一种相传方式。也就是女孩在市场上卖红烧鸡。如果买家恰好是女孩暗恋的人,女孩就会主动卖掉。让女孩坐在你旁边的凳子上,通过交谈,如果双方同意,就会拎着鸡和凳子到树林里,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果买家不是女孩喜欢的,女孩就会加倍要价。
《吃小酒》。男女订婚时,男方采酒摘菜到女方家做客。客人散去后,男方会由女方和女方的三女伴从三男伴中陪同。晚餐同桌。 “吃小酒”涉及吃三菜:第一道菜要热;第二道菜盐要多一些;第三道菜应该有甜食。意思是热、深、甜。庆祝新房落成,最先上楼的是提着牛头唱着祝福歌的小伙子,抬着箱子的中年男子,拿着被子的已婚妇女,扛着被子的姑娘们。吃饭,然后把鼎架在火坑上。桌上摆上酒菜,唱起喜庆新居的歌曲,村民们还给主人送上一些吉祥的礼物。
婚礼当天,婚礼必须在双方家里举行,一般是先在女方家举行。婚宴时,宴会桌上要铺上绿色的芭蕉叶,菜肴有象征吉祥的雪王(百王)、年糕和各种菜肴。宴会之前,新郎和新娘要举行扎线仪式,即仪式上,主礼人将一根白线绕在双方的肩膀上,并将两条白线分别系在新郎和新娘的手腕上,象征纯洁。将糯米捏成三角形,沾上盐,放在火坑上的鼎上。燃烧后让它自然脱落,象征爱情坚如铁。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