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是一种利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制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演出时,通常有三到五位艺人在白幕后,在打击乐器、弦乐器的伴奏下,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曲调唱歌、讲故事。
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病逝。武帝思念她,发呆,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绍翁一日外出,遇见一名小孩,手里拿着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在地上,栩栩如生。李先生心中一动,用棉花剪出了李太太的像,涂上颜色,手脚上绑着木杆。到了晚上,他们围上方形的窗帘,点亮灯光,可以并恭请武帝入帐观看。武帝见到龙颜后大喜。 《汉书》中记载的这段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最早的起源。
要表演皮影,首先要制作皮影。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动物皮毛、血去除,用药物处理,使皮革薄而半透明,涂上桐油,然后将皮革雕刻成所需的形状。 。皮人的头部、四肢、躯干等相互独立,却又通过丝线连接成一个整体。它们由演员用连接杆控制以使它们移动。
皮革人物被涂上各种颜色,表现人物的善恶美丑。绘画也有一定的特殊性。妇女的发饰和服装多带有凤、花等图案。人物图案与戏剧中的人物相同,有生、旦、净、丑等。皮影的高度为55厘米,高度只有10厘米左右。
皮影戏时,三五位艺人在白幕后控制戏曲人物,在打击乐、弦乐的伴奏下,用当地流行曲调唱歌讲故事。在表演民间神话、武术、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这是其他剧很难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已有四十、五十个皮影戏班。
皮影戏是一种集戏剧、音乐等艺术表现手段于一体的表演形式。它有一个很长的他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有皮影表演。后来,皮影随军队传入波斯、土耳其等国。此后,又传至东南亚各国。中国皮影戏于18世纪中叶传入欧洲。 1767年,法国传教士将其带回法国,并在巴黎和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引起轰动。后来被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国灯笼影”。中国皮影为丰富世界艺术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选自《中学生读书》初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