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我的家乡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我们是客家人。以前清明节不扫墓。我们从八月初一到十五去扫墓。这些天,只要有空,我们就可以去扫墓。然而,我们祖先留下的坟墓却有很多,东山西山随处可见。清理它们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路程也很长。都是土坟,茅草很多,很难清理,很累。

改革开放以来,我的家乡建了墓地,而且集中在一处。这样既省时又省力,只需要半天时间。过去,只有男人才能上坟,但现在不同了。家人可以去,妇女也可以去扫墓。牺牲通常是祭品店买的,很齐全。带上金银纸、白蜡烛、香等,买几盆清明菊花。你上山祭奠祖先,扫墓。还有专人疏导交通、做好消防安全措施。这样,引起火灾的可能性就较小,所以非常安全。

至于那些古老的古墓,已经荒废了。现在人们一般扫第二代的坟墓,即父亲、祖父、母亲、祖母。很多农村人都进城了。有的人出门办事,长途跋涉,连回家扫地都不回家。有的人比较孝顺,等到回家过年才去扫墓。这也算是孝顺的表现吧。

一切都没有改变,都沿袭着过去的习俗。唯一的陈一个是青壮年祭祖的人少了,因为他们为了家人的生计离开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城市。清明节期间,很少有人赶回家乡祭祖。老人和小孩都要祭祖。

如果你离家很远去上大学,大学四年里你的生活习惯会改变吗?

感谢邀请,这里是班主任的星球,更多精彩内容请继续关注。

说起大学,其实我刚刚毕业不久。

我对这个问题也有同样的经历。所以,我认为这是值得回答的。

我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来自广西百色。我高中时在广西读书,但高考后,我遇到了选择申请的问题。我的家人都希望我留在广西。国内也有一些不错的学校广西的比如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等。不过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远离家乡。那个地方就是天津。

我当时的想法是跨越长江、跨越黄河。所以,我还是坚定了去北方读书的决心。当时我对自己还有一句话是:

无论你学习到哪里,都不算太远。因此,上大学后,我一般每个学期回家一次。有时,如果我做兼职,我一年只回家一次。

从广西到天津可以说是非常远。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从未离开过本省。一口气穿越中国大部分地区是很长很长的路。从南宁飞往天津大约需要3个小时,而要先坐火车到北京,再到天津,至少需要30个小时左右。一般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普通学生和我们一样坐火车。所以,基本上我都是坐火车。记得当时北京到南宁还没有高铁,买不起。节假日期间,门票尤其难买。记得有一次,我坐临客车43个小时,直到我晕倒了,车里也没有水了。每个人都蒙蔽了双眼。所以,应该算是离家较远。

从南方到北方上大学,改变了很多生活方式。最大的改变就是洗澡。

北方洗澡叫搓澡,南方洗澡叫淋浴。我的宿舍有6个人。除了一名四川人外,其他人都是北方人,两名内蒙古人,两名甘肃人。我们的生活习惯根本不同。他们每隔两三天就洗一次澡,即使在夏天也是如此。有时,冬天我每周洗一次。至于我,我得洗澡了每天都这样,不然我会不习惯。因为在家里,夏天有时候真的要洗好几次,早上一次,中午一次,晚上一次,晚上睡觉前一次。我在百色读高中的时候就是这样。所以,我很不习惯一天不洗澡。于是,我就成了他们眼中的另类。没办法,这只是生活方式。

如果你以为这就结束了,那你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在北方,洗澡必须去澡堂。澡堂里,每个人都赤身裸体。作为一个南方人,我怎样才能适应呢?所以一开始我都是穿着内衣洗澡,因为没有单独的隔间,我实在不习惯。每个看到穿裤子洗澡的人都会感到奇怪,知道只有南方人才会这样做。后来一个学期过去了,我就被同化了。当我进入澡堂时,每个人都赤身裸体。

我们在不吃什么rth基本上是面条,蔬菜主要是土豆。我在天津上学的时候,吃的都是面条,当然还有米饭。宿舍里的北方同学每天吃面条,还加了很多辣椒。我不吃面条,也不吃辣椒。不过基本上所有的菜都是辣的。还记得刚开始去的时候,前三个月胃不舒服,经常胃不好。但没办法,我就学着适应,买了一些药,就点了一些不太辣的。宿舍里的四川室友也吃辣。每次我们宿舍出去吃饭,几乎都是辣的。慢慢地,我有了免疫力,开始有能力吃辣了。现在,我之所以能吃辣,完全是因为我在大学时得到的锻炼。北方饮食中,除了麻辣烫、面食、包子外,还有小米粥、手抓饼煎饼、水果等,都还不错,日常可以吃。然后蔬菜还是比较少的,最多就是土豆和大白菜。几乎每次出去吃饭,都有土豆。

北方人还是很热情的。我很高兴能在天津上大学。其实除了生活习惯有些差异之外,人都挺好的。日常的交流、学习是很自然的。虽然一开始他们听不懂我的南浦,但渐渐就习惯了。每个人都喜欢打球、学习和外出。毕竟,我来自世界各地,这所大学还是不错的。那时我在大班教学,性格比较活跃,也比较健谈,因此结交了很多朋友,平时也很开心,过得很充实的大学生活。

……更不用说生活习惯了。

我觉得大学就是这样,让我们​​认识一群人,认识朋友来自世界各地,了解不同的生活习惯,共同成长。非常棒。

人是会改变的。改变自己,让自己不断成长,不是很好吗?尤其是女孩子,刚进大学时是村姑,毕业后却成了女神。哈哈哈

四年的大学生活肯定会对我的生活习惯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可能完全改变,因为我们在家乡生活了十几年了。家乡的风俗习惯已经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骨子里,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改变的。

当你收拾好行囊,离家去上大学的时候,在陌生的环境中,饮食和生活习惯上还是会有些不适,因为水土养人。当我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那里的生活习惯可能不适合我们,但毕竟我们还是要去大学四年了,我们要学会慢慢适应、改变自己。

当我们适应、接受当地生活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理解、融入这座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会变得更加独立和自主。可以说,随着逐渐的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已经融入了家乡和学校的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这里有浓浓的家乡色彩,也有很多学校的情怀。

可以说它变了,也可以说它没有变,因为它们原本是相互包含的,无法再分开。

我是孟志凡,一个热爱文化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