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旅游及公交线路(天水旅游指南)
从天水出发沿连霍高速至兰州,转京藏高速至青海湟源县,再转G109一路至拉萨。也可乘坐G214到西藏邦达,转G318到拉萨。进藏时应携带防寒衣物和备用油箱。每次停车时检查轮胎气压。请务必等到服务区内有足够的车辆一起行驶。
川藏公路:318国道,四川至西藏的高速公路。川藏公路南线分为两条线,被誉为“中国文化景观大道”,全长约2300公里,是318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318国道几乎沿线向西延伸北纬30°。北纬30°左右地区被公认为地球上最神秘的地区。在这条纬度线附近,有隐藏在美洲丛林深处的玛雅古城;和北非的埃及。金字塔;神秘的百慕大;消失已久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但对于摄影爱好者和自驾游来说,北纬30°线比中国318国道上的川藏公路更有吸引力。
2.天水旅游指南1.推荐路线如下,桃花沟风景区-桃花沟自驾营-荡川花庙村。
2.桃花沟风景区位于天水市麦积区东岔镇。桃花沟小桥流水,青苔青翠,山清水秀,是一处绝佳的去处。桃花沟自驾营地集吃、住、行、娱乐于一体。可以烧烤啤酒、打牌、下棋。荡川花庙村森林覆盖率高,气候温暖湿润。是休闲、避暑的好去处。
3.天水旅游线路天水十景天水有:
1、“麦积烟雨”:麦积山石窟夏秋季节,常有烟云缭绕,景色幽静。变化莫测,故有“麦积雾雨”之称。
2、“仙人送灯”:指仙人崖,群山环抱,林木茂盛,景色清幽。炎热的夏秋每到深夜,周围常常会飘浮着磷火。古人说,神明互相携带灯笼来往,故有“仙人送灯”的描绘。
3、“石门夜月”:指天水东南的石山。每到中秋节,圆月从南北两峰升起,显得格外幽静,因而被誉为“石门夜月”。
4、“伏羲挂台”:指三阳河渭南镇挂台山。历史传说,伏羲原为成吉人,挂台山为伏羲画八卦的地方。后人为了纪念伏羲,在挂台山建庙祭祀。
5.《诸葛军垒》:相传古时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领北伐。当军队到达天水时,喝了水后,他意识到秦国的土壤和水与四川和蜀地的土壤和水是一样的,所以他把随身携带的土壤堆放在天水。天水城东教场南面,形成一座土丘。此土丘至今尚存,遂成为钦州之胜。
6、“天水莺池”:指天水市西南天水县境内的天水湖。 《钦州志》:“县前有湖,冬夏不增不减,故名天水”。 《水经注》:“上贵北城有湖,白龙生水,汉武帝遂改天水县。”这就是天水名称的由来。
7.《东克草堂》:在现在的街亭里。由于“安史之乱”,唐代诗人杜甫关中战乱连绵,民不聊生。他被迫放弃官职,西行至钦州东克谷。他在侄子杜佑那里住了三个多月,就路过赤谷。 、铁塘峡、铜鼓去成都。村民们为了纪念诗人杜甫,在他的住处立了一座祠堂。杜公庙后改为紫美小学。
8、“南山古柏”:指城南山上的南国寺。唐代诗人杜甫旅居天水时,南国寺已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古刹。他的各种诗作钦州有:“山顶南国寺,水名北流泉。古树空院,清渠传一镇。秋花开岩底,夕阳西下”。
9.“玉泉仙洞”:指城北的玉泉寺,玉泉寺始建于元朝至元丙子(公元1276年)明清时期曾多次修葺,占地41000多平方米,沿山古柏参天,楼阁飞檐辉煌,天高气爽,气势磅礴。城郊山清水秀,山清水秀,寺内有明岩泉、仓颉宫、仙人洞。元代,“玉泉仙洞”就源于元代。艾维德。寺内还存有许多古代碑碣,其中以元代赵孟俯亲笔刻刻的碑碣最为珍贵。
10、“净土松”:指风景极其秀丽的净土寺。净土寺位于麦积山后朱家侯河东侧的山谷中。寺庙环境优美。寺周围群山苍翠,苍松挺拔。山风一吹,松枝起伏,摇曳如狂涛,故有“净土松浪”之称。
4.天水旅游路线图甘肃天水十大景点依次为麦积山石窟、伏羲庙、胡氏古民居、南国寺、天水巫山水帘洞、麦积山温泉、象山石窟、挂台山、李光墓、净土寺等。每年9月至11月,秋季空气清新,凉风习习。每年都是天水旅游的黄金季节。天水人民热情好客,欢迎大家来天水旅游。风景优美,当之无愧。
5.天水旅游景点指南天水麦积山风景区、伏羲庙、南国寺、玉泉寺、甘谷象山、巫山水帘洞风景区、秦安县凤山风景区。
1.天水麦积山风景区
天水麦积山风景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全景区包括麦积山石窟、仙人崖、石门、曲溪。大景区和古镇街亭温泉风景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伏羲庙
西北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浩宫,俗称仁宗祠,位于秦茨西关伏羲路甘肃省天水市侯区。 1963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南国寺
南国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以南2公里处的山口,占地5.7公顷。这里树木茂盛,古柏参天,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是天水八景之一,素有“南山古柏”之称。该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一直是历代诗人墨客的游览胜地。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公元759年旅居钦州(今钦州)时,创作了百多首赞美诗。
4.玉泉寺
玉泉寺俗称城北寺,又名崇宁寺,位于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钦州区北部天井山麓,北纬34°22′—34°37′,东经105°31′至105°48′之间。距市中心广场约1公里,北依青山,南临周城。
海拔1230米。因山上有一泉水清澈甘甜的玉泉而得名。元代钦州皇帝梁公弼建寺时念出“北郊山寺,有名山玉泉”之句。
5.甘谷象山
甘谷象山位于秦岭西端文旗山上,距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城西南2.5公里。从山脚到山顶,全长1.5公里,面积约640亩。它是重要的之一甘肃省东南部古丝绸之路上的石窟与古建筑融为一体的重要文物古迹。 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上松柏丛生,丁香花色四溢。亭台楼阁依山而建,雕梁画栋,绿树成荫。山中悬崖之中,悬崖上有一个大洞,洞内端坐着一尊石泥砌成的巨佛。
6.天水旅游指南一日游春节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书·阳真传》:“冬无雪,春无雨,诸官着急”,这是春节的缩写。作为节日,又称为香日、元日、朔日、元正、正日、正旦、正朝、三元、三朔、三朝等。 天水的民俗自古以来民风淳朴,年俗却富有特色。从腊月初八开始,人们吃米饭、杀猪羊、磨豆腐、煮酒(自酿甜酒)、做年货、打扫房子、搞卫生、送灶台。 23号,然后蒸包子,煮菜,做新衣服。 30日上午,赶集的人潮涌动,下午家家户户都贴春联、窗花、年画、门神、张灯结彩的庭院。接纸、续香、守岁、迎福神、拜年、贴五福、进香、熄灯、参拜祠堂、拜拜拜冰。它们种类繁多,风格独特。高台、高跷、马秧歌、黑社火、地摊等文化活动穿插其间。赛燕麦、舞狮等,更是丰富多彩。然而,多年来,其中一些习俗濒临消失。腊月初八 腊八节的庆祝起源于秦惠文王(公元前326年)创设的“腊八节”。天水民间谚语:“腊月初八,嘭嘭。有米的吃米,没米的捏娃娃。”蕴含着天水独特的风土人情。这一天,天水有三种习俗: 1、糊饭:糊饭就是饭或饭。据说,吃了它之后,你可以变得头脑混乱,不再思考任何事情,专心庆祝新年。米心饭也是风靡全国的腊八粥。关于吃腊八粥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是释迦牟尼苦修时瘦如干木。一个牧羊女给他端了一碗牛奶粥,恢复精气,成佛。因为这个故事,后世佛教徒称腊八为“成道节”。宋代吴自牧《孟梁录》云:“自冬至后戍日起,至第三戍日,为腊八日,称腊八日。叫腊八,大刹等各寺院都供五味粥,叫腊八粥,也有红粮,是用麸皮、牛奶、芋头熬成的,僧侣们可以送给昙氏贵族家。以及其他家庭。”据说朱元璋小时候很穷,饿了就和同伴们拼凑一些米,用玉米和红枣煮粥,后来当了皇帝,就命御厨煮粥。腊八节给他吃这种粥,人们就叫它腊八粥。直到今天,在水乡吃腊八粥,都要掏出一把弓。放在正房的坛桌下,直到正月初一早上迎来喜神,然后用草喂牲畜。 2、掐宝宝:以前,人们生活困难,吃不到腊八粥,就会掐宝宝。现在这个习俗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它是秦汉驱鬼蜡傩的遗物吗? 《玄宗记》云:“颛顼三子死,居宫中,善吓小儿。” 《后汉书·礼记》注《汉九仪》也说:“颛顼氏,生三子,生卒,乃瘟鬼,居江河……人间宫殿角落”。 ……他很擅长吓唬小孩子。”大诺是一个非常盛大的驱邪节日。这应该是一项公共活动。作为一家人,可能会“掐宝宝”。 3、挖蜡块:腊月初八清晨天水乡村,人们早起赶到山泉边挖冰块,俗称挖蜡块。据说,挖蜡节可以预测来年农作物的收成。如果冰上结冰的图像像小麦,则预示来年小麦丰收;如果它像玉米,则预示着玉米的丰收,如果它像什么作物,则预示着来年会有好收成,所以在安排农活时要多播种这种作物。新年。蜡饺一部分放在正殿的供桌下,一部分埋在厕所的干灰里。这种习俗有着极为古老的渊源。它起源于冬季祭祀水神的仪式,汲新水沐浴、净化邪气。腊月二十三 1、杀鸡献灶:这一天,是天水有杀鸡祭灶的习俗,和全国各地一样。例如,《中国风俗志》第二卷卷二记载:“旧历腊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元旦。这一夜,家家户户各村寨都祭灶神,称为祭灶神,主持祭祀的人必须是一家之主。祭祀时,一个小孩跪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只公鸡,这是又称灶马,父母磕头后,向灶神祈求几句话,祈福完毕后,一手握住公鸡的脖子,将鸡头推入草料中三下,再将鸡头推入草料中。另一只手喂食三遍,将凉水浇在鸡头上,如果鸡吓得发抖,则表示灶王爷会接受这碗饭。2、烤炉糕:灶神又称灶神,天水称灶神,为五祭之一。灶节当天晚餐后,女主人将十二月烤十二个灶饼,如果是闰年就十三个。灶饼薄如韭叶,厚如碗口大,烤好后,将灶叠起来。先点蜡烧香,磕头祭祀,然后每块折下一点,扔在灶顶上,表示供奉灶王爷,剩下的分给灶神。 3、供灶糖:天水拜灶习俗中供灶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让灶神嘴巴变甜。粘住灶神的嘴,让灶神上天说好话,回宫时带来好运。天水民间有谚语:“腊月二十三,送灶神上天;腊月二十四,送灶神到柳树下。”按照天水习俗,祭灶神的时间一般是腊月二十三,但因为这天太忙,所以没有留意。向上,可以是二十四。其实,腊月二十四拜灶自古就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