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区旅游规划框架

旅游六合一是指吃、住、游、购、娱。近年来,国家推动农业、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吃、住、行、购、娱六位一体的旅游模式,着力推动乡镇旅游整体格局。各具特色、村村有景、每个角落都充满景观,将使旅游空间更加有序、产业协作更加合理、资源配置优化、经济效益最大化。

2.全区旅游规划的规划框架是怎样的?

全域旅游是“面”,智慧景区是“点”。以点带动区域,以区域带动整体,这就是智慧旅游的建设模式。全域旅游建设以国家政策、行业发展为基础符合国家标准、地方规范,与产业政策、规划、标准、意见等规定和要求保持一致。全域旅游建设还需要遵循三个原则,即提供全方位服务满足游客需求、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传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3.综合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综合旅游示范区标准要求

包含四项基础标准和八项验收标准。四个基本标准是: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建立了完善的旅游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等公共服务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旅游数据中心已建成。验收标准包括地方政府重视和推动、旅游发展、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支撑要素、环境保护、旅游安全、文明文明、游客满意度等八个方面的要求。

(一)推进区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和效果(130分)

得分点:

(一)推进综合协调体系建设旅游发展机制改革创新(30分)、建立旅游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旅游委员会或类似的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等改革。

(二)综合旅游执法改革创新(30分),鼓励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院、工商旅游局或类似职能机构。

(三)推动旅游统计改革创新(30分),鼓励建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全球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数据统计体系。

(四)推动旅游用地政策(含海岛、海域、荒山荒坡利用)改革创新(10分);

(五)推动多规融合全区旅游规划改革创新(10分);

(六)开展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导游管理等体制改革等,创建全国旅游改革先行区、各级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旅游专项改革试验区(每项5分,最高20分)等。

(2)关注全域旅游创建和发展(130分)

得分点:

(一)建立推动全域旅游的领导领导机制,建立全域旅游旅游创建领导小组等类似机制(25分)。

(二)党委政府领导要领导亲自推动全域旅游创建。 (30分)

(三)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和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考核,明确职责分工,强化考核监督(30分) 。

(四)召开全域旅游创建推进会并开展相关培训宣传(20分)。

(五)制定全域旅游创建支持文件,设立支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5分)。

(三)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120分)

得分点:

(一)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当地GDP综合贡献比重(30分);

(2)旅游业对当地就业和新增就业的贡献(30分);

(3)旅游业对当地居民收入增加的贡献农村居民综合贡献(20分);

(4)旅游对财税综合贡献(20分);

(5)旅游对脱贫攻坚综合贡献( 20分))。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对地方发展的贡献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5%;旅游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0%以上;年接待游客人数是当地常住人口的10倍以上;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自旅游收入;旅游税约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0%。

(4)旅游产品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120分)

得分点:

(1)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市场吸引力强势核心景点(4a、5a、国家旅游度假区等)(30分);

(三)旅游产品和业态的多样性、丰富性、旅游产品的空间覆盖度(20分);

(4)旅游产品的空间组合及不同空间区域的差异(20分);

(5)不同季节旅游产品的时间组合(10分);< /p>

(六)全球旅游品牌整合推广 推广强度和品牌知名度(10分)。

(5)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130分)

得分:

(1)旅游交通覆盖便捷程度(30分) )分);

(2)旅游厕所覆盖便利程度(30分);

(3)旅游集散体系完善程度(20分);< /p>

(四)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程度(30分);

(五)旅游识别系统和自驾服务系统。 (20分)

(6)旅游服务要素配套及旅游+新业态水平(130分)

得分点:

(1)旅游住宿设施完善程度(15分);

(2)旅游餐饮设施完善程度(15分);

(3)旅游设施完善程度旅游购物设施(15分);

(四)旅游、文化、娱乐、休闲配套设施完善程度(15分);

(五)旅游交通服务设施完善程度(15分);

(6)导游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程度(15分);

(7)旅游+新业态发展程度(40分)。

(7)旅游安全、文明有序、游客满意度(120分)

得分点:

(1)旅游安全(30分)分);

(2)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投诉、投诉处理、旅游诚信管理等)(30分);

(3)文明旅游水平(30分);

(4)游客满意度(30分)。

(8)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120分)

得分:

(1)旅游资源遗产保护(20分) ;

(2)生态环境保护(20分);

(3)重点旅游景区最大承载能力确定与控制(20分);

(4)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及绿色旅游认证(20分);

(5)旅游企业节能减排(20分);

< p>(6)环境卫生系统(20分)。

4.全域旅游布局

我作为一个游客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推广区域旅游的名片一定要清晰,比如传统项目如果还有很多,可以举办庙会。比如山西皇城相府。山水景区较多,可以突出景区特色,增添一些神话传说。俗话说,山不高处有仙,有精灵。如果湖泊较多,还可以乘船观山。如果山较高,可以爬山看看远处。比如焦作云台山。

第二,要有历史名人,无论是现代的还是古代的。历史名人的重要性体现在,当你想到这个人时,你就能想到那个城市。也可以说是有杰出人物。比如,想到孔子就想到曲阜,想到曲阜就想到笼子。名人效应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第三,是否有宗教寺庙。时间那么你可以补充一下,因为古代人比较注重宗教信仰,包括现在。宗教信仰的存在表明该地区具有历史的延展性。

第四,景区的停车场一定要充足。我们不能去那里,连停车位都没有。即使在旺季。成群结队的人。还必须有足够的运输能力。它可以把停车场里的人拉到很远的景区。

第五,景区的管理一定要规范,不能让人感觉这个景区管理混乱。如果我们打得不好,很容易引起怨恨。影响景区声誉。

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当地政府必须大力支持整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比如景区的广告、旺季的保安力量、景区的明确管理等。这样可以防止游客上当受骗,让他们放心。el 认为他们的访问是值得的。

无论如何,旅行的原因有三个。首先,我想出去玩。二是被背后的文化所吸引。第三,因为宗教信仰。第一个原因就会有更多的顾客出去。此外,还必须有一个令人难忘的全球旅游口号。

希望采纳,给我最好的答复

5、全域旅游三大规划策略

“全域旅游”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以“全域旅游”理念引导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将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目标。以旅游业为先导,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市建设同步推进,也有利于土地资源整合、资金投入整合。协调各方力量,发展全地区旅游业,旅游将成为一项民生工程。

2.以全域旅游理念指导旅游业发展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旅游可以加速城乡互动、融合、协调发展,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组。 ,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引导一个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在布局上会更加合理。

(一)战略规划的必要性

截至目前,我国5A级旅游景区已达184个;星级酒店12163家(其中四星级酒店2424家、五星级酒店808家),二季度营业总收入514.11亿元。但尽管如此,我国旅游业仍然存在散、小、发展不平衡、亮点少的问题,尚未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旅游业缺乏纵观全局的总体规划,对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没有清晰的思路。因此,我们必须集思广益,集思广益,制定规划,明确定位,明确发展思路,确定实施路径,避免在发展道路上走弯路。因此,将“全域旅游”提升到战略定位层面十分必要。

(二)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一、二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已达到一定程度,只有第三产业的空间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出来。

据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研究中心课题组2015年7月7日发布的数据:2013年、2014年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率均超过7%,综合贡献率旅游业对GDP的贡献率超过10%;旅游业间接带动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拉动GDP增长1%左右,对GDP增速贡献率超过10%;在各产业的间接带动中,以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其中,交通、住宿、旅游购物、餐饮等四大行业贡献了旅游业增加值近90%。

发展全域旅游,是旅游业长远发展的需要,是大众消费升级的需要,是我国一二三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稳增长、稳运行,拉动投资、消费。

(三)旅游需求的必要性

旅游消费需求多元化,个性化。全域旅游的发展必须适应城市群发展和交通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达到景观道路建设、休闲交通体验、环境影响最小化的效果;利用“互联网+”将智慧旅游项目包装成大项目,最大限度地方便游客在交通、信息等方面的便利,从而带动投资。

全区域旅游生产要素配置可以更好地发挥旅游的引导作用!如果我们的工作重点仍然局限于景区,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和宏观效应都会受到限制。要运用全域旅游理念布局旅游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全域旅游对生产要素布局的导向作用。 “只有全域旅游,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已定位。旅游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对资源的需求不再局限于景区。

3.以“全域旅游”引导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涵盖多层次,汇聚古建筑、陶瓷、民俗、宗教、边塞等多种文化,发展无限

(1)》《出行》

数据显示,未来20年,中国人均GDP将突破1.5万美元,50%以上的居民将进入中等收入阶层,如果居民人均每年旅游次数超过5次,全国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70亿人次,旅游将成为大多数人的共同消费。

(二)“住宿”

全国有星级饭店12163家(其中四星级饭店2424家,五星级饭店808家),营业总收入2015年第二季度旅游收入514.11亿元。此外,还有不少民宿,为我国旅游提供了稳定的保障。

(三)“旅游”

数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游客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中国出境旅游市场 出境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7亿人次,达到1.07亿人次。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客源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预计2015年出境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6%以上,旅游人数将进一步向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乃至农村延伸

(四)“旅游+”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和整合能力。产业还发挥催化和整合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的翅膀,形成新的业态,提高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拓展了旅游业本身的发展空间,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人们对旅游的认识停留在简单的消费层面。旅游业也是增强国民幸福感、增进国民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增长点;是优化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的重要因素。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增长点。

推进“旅游+”对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一业带动五个现代化”

全面推进全区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各行各业统一发展。以旅游为先导,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和城市建设同步推进,也有利于整合土地资源、整合资金投入。成为民生工程

6.旅游一体化规划纲要

是指以旅游业为一定区域的主导产业,通过经济社会资源优化升级,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旅游利用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

简单来说,全域旅游是一种所有权发展的理念,开始有意识地用“旅游”的视角来审视旅游的本质和内容,从而构建旅游学科体系。

主人翁意识是指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主动融入中心、融入主流。多年来,业界一直强调“旅游服从大局”,后来又强调“旅游服务大局”。事实上,无论是服从还是服务,都将旅游边缘化,以客人的身份听从主人的指挥。

如今,全球旅游需要“旅游构大局”,这当然意味着旅游应该是“主宰”。当前形势下,一是服务工业化,二是服务工业化推动城镇化,三是推进国际化,四是推动新农村建设,五是改变人民生活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旅游作为“大师”,未来的考虑也必须越来越广泛。

7.全区域旅游规划的规划框架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旅游规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的另一大类是旅游区规划。

旅游发展规划根据规划范围和政府管理级别分为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地方旅游发展规划可分为省级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规划、地级旅游发展规划、县级旅游发展规划。

旅游区规划按规划级别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等。

艾肯推广旅游规划相关案例:林芝全域旅游规划、江苏南京华侨城全域旅游规划、巴中恩阳古镇旅游度假区等。

8.全区旅游规划和旅游总体规划

《全区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国家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区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国办)发〔2018〕15号)是加强旅游规划统筹协调的重要举措,对于青岛陆海旅游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推动青岛市陆海旅游产业深度发展。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滨海度假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