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东亚、东南亚自秦汉以来一直受到中华文化尤其是孔子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历史上,儒家思想曾在韩国、越南、日本等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导致东亚、东南亚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国化的影响。因此,有学者将中国及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东南亚地区称为“东亚儒家文化圈”,或“中华文化圈”,或“孔子文化圈”,或“汉文化圈”。圆圈”。严格来说,上述概念并不等同。所谓“中华文化圈”或“汉文化圈”的含义较广,而“孔子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的含义较窄。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各国都受到汉文化的不同影响。越南、朝鲜与中国毗邻、隔海相望的日本,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曾经使用过汉字,输入过中国的经典、文化、制度。历史上,儒家思想也长期作为一种统治制度。想法。在东南亚国家,由于华人移民较多,儒教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但不像上述三个国家那样受汉化影响较深。总体而言,在东亚儒家文化圈中,对儒家教育、道德、个人修养、家庭观念的重视是一致的。第二部分: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同时,随着历史的发展,儒家文化圈逐渐扩大,最终影响到整个东亚和东南亚。自孔子创立儒家、弘扬儒家思想以来,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已经发展了数百年,成为影响数百名学者的学说。汉武帝时期,采取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以经典的形式成为汉代正统的统治意识形态,儒学以强大的力量在全国传播。随着古代中国的强大实力和中外文化的交流,儒家思想也传播到了受中国影响的周边地区。据考证,儒学早在公元前3世纪就已传入朝鲜,但儒学在朝鲜真正受到重视并广泛传播却是在三国时期。公元1世纪至7世纪,朝鲜半岛出现高句丽、百济、新罗三个王国。经过数百年的传播儒家思想经过吸收和吸收,成为三国的统治思想。高句丽建国之初就使用汉字,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公元372年,设立太学,教授五经。儒家经典成为年轻学者的必读书籍。唐朝时期,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到唐朝留学。 。百济很早就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不仅设立儒学教育机构,而且还聘请梁朝南北朝时期的诗礼博士来讲学。到了7世纪,儒家思想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百济的君主和大臣都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连夷己王也对亲友表现出孝心,被称为“海东曾子”。新罗位于半岛南端,是一个相对较晚的国家。驻华大使。唐朝时期,与高句丽同年,派遣留学生到唐朝建立儒学教育机构,传播儒家思想。 675年,新罗统一朝鲜,继续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 918年1392年建立的高丽王朝和1392年建立的李朝也以儒家儒学作为统治思想。第三部分:秦、赵佗分南海、桂林、湘三郡以来,用“诗”、“书”来改造和培养民族风俗,用仁义来凝聚人心。儒家思想开始传入越南。公元前112年,汉朝平定南越,置南海、交趾、九镇、日南等九郡。此后的一千多年里,越南大部分地区都受到中国的影响,儒家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和深入。扎根于人民心中。 1010年至1885年,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这一时期曾受到李朝、陈朝、胡朝、后乐朝、阮朝等王朝的统治。各个朝代都以儒家思想为统治思想,并设立儒家教育机构。 ,修建孔庙祭祀孔子、周公、七十二圣人等儒家人物,实行科举制度,儒学为越南君臣所信服。第四部分 在日本,儒学自285年百济王仁博士将《论语》和《千字经》传入日本以来,就开始扎根。513年,五经博士段羊儿来到日本。从百济到日本传授五经。从此,以五经为中心的儒家思想在日本流行起来。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发展高峰d 在中国以外的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日本多次派遣使节、留学生来华(隋朝4次,唐朝19次),研究隋唐时期的制度、思想、文化。日本进入了直接模仿隋唐文化的时期。大量唐朝遣使回日本,激起了日本的唐朝文化热潮,推动了大化维新。不仅儒家思想成为当时日本的统治意识形态,京城有大学,地方国家有国学,太宰府有府学。从法制到京城的宫殿建筑,再到服饰,一切都是按照唐制进行的,甚至连官员的选拔,都是按照唐制进行的。取决于儒家教育的程度。从奈良时代到镰仓时代、江户时代的1000多年间此时期,儒学在日本进一步普及,其统治地位进一步加强。例如,孔子最初被称为圣人孔宣夫,后来被称为文宣王。各地建立孔庙,尊孔仪式受到普遍重视。武士道精神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儒家思想。江户时代,德川幕府视儒教为圣教,对异教采取严厉措施。日本哲学家永田博说:“纵观整个德川时期,儒学在日本哲学思想中占主导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儒学首先是从朱熹学派发展起来的。” 1868年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尽管儒学被削弱,但明治政府仍将儒学视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颁布了一系列复兴儒学的政策;第五部分 同时我、各地修葺孔庙、祭孔活动不断,儒家经典的输入极为活跃。明清以来,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频繁。大量华人移民到东南亚谋生。特别是在现代,东南亚的移民数量增加了一倍。华人移民大多以家庭形式移民,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的发展,也将儒家思想带到了各地。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儒家思想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近代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东侵,使东亚、东南亚广大地区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儒学地位不同程度下降。在中国,它失去了作为意识形态的正统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儒家思想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东亚各国的g度复兴。作为意识形态的复兴,比如在中国,只不过是保守派的无奈斗争,让世界笑话。儒学作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复兴对于唤起人们的民族意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第六部分 20世纪中叶以后,东亚、东南亚国家相继获得独立,走上了自我发展和现代化的道路。儒家思想作为东亚国家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东亚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显然发挥了重要作用。角色。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经济快速发展。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四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也快速发展,被称为“四小龙”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实行开放政策,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东南亚国家,如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经济也快速发展,并出现了所谓新四小虎,一时间东亚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令人刮目相看。本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认为儒家思想与资本主义精神相冲突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使人们重新审视韦伯的理论,因此对儒学的研究,特别是东亚经济与儒学关系的研究,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无论如何,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东亚社会的构成和儒家伦理密不可分。。这使得一些人认为,21世纪将是中华文化的世纪,东亚经济发展将形成儒家伦理文明圈。总之,东亚儒家文化是当代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必将为未来世界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