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兰芳共和国,从一个帮派到一个公司再到一个国家。 “兰芳”不是一个女孩的名字,而是200多年前,一群中国人在千里之外的热带海洋岛屿上建立的一个自治团体。在完全没有祖国支持的情况下,他们以惊人的意志力生存了下来。公元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梅州(今广东省)客家人罗方伯乡试落第。 “他胸怀远行之志”,发扬客家精神,漂洋过海,登陆婆罗洲(今西加里曼)。丹岛)。在坤甸成立“兰芳公司”,是一个类似于东印度公司的政治组织。五年后,罗芳伯将“公司”改为“共和国”,建立了以东湾路为首都的“兰芳大共和国”。这一年被定为兰芳元年。罗方博,原名罗方博,被授予荣誉称号。后人给他起的小说称号。生于1738年(乾隆三年),“自幼习文习武,为童中之最”。罗方博初到婆罗洲时,以教师为职业。他文化渊博,才华横溢,武功高深。他能够团结海外华人,与本土同胞合作。深受当地人民和华侨华人的支持。婆罗洲土地肥沃,可耕、牧,有山、林、金矿,资源丰富,并有发展交通的港口。然而岛内大大小小的矿业公司互相争斗,岛外则有荷兰帝国东印度公司的武装力量。外侵,内忧外患。罗方白站稳脚跟后,带领伙伴们与当地人一起,协助当地苏丹领导人平息了土著人的叛乱。诺斯人。他得到了领导的嘉奖,将东万路划归罗方伯管辖。这里有十万多人口,从北到南有数十公里的产金地。它吸引了数万中国人和数十万原住民。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兰芳公司就顺理成章地成立了。 1776年,罗芳伯建立“兰芳共和国”,开始使用“兰芳”年号。罗方波参照西方国家的一些法律制度,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该国有国防部,但没有常备军队。相反,所有人都是士兵。平时生产分散在各地,战时则集中保卫敌人。地方政府分为省、地、县三级。各级公民选举地方领导人行政机关通过投票表决。新中国成立不久,罗方伯派人觐见乾隆皇帝,请求将西婆罗洲土地纳入清朝版图或成为藩属国。但乾隆皇帝并不理会这些“天朝废人”,也不承认这个南洋华人在海外建立的国家。担任国家元首19年的罗方伯于1795年病逝。他临死前告诉民众,无论未来谁来领导国家,他们对清朝的忠诚永远不会改变。随后,全国人民选举蒋五波接替他担任国家元首。此后还有另外七人担任过这一职位。 1886年,兰芳共和国遭到荷兰殖民侵略军的进攻。兰芳共和国全体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因为武器被破坏而倒台。就不如人民了。这个存在了110年的中华小国不幸灭亡了。据《罗方伯传》记载,当地统治者苏丹与罗方伯签订契约,割地给兰芳自治。 西以卡普斯河为界,大源、上侯、双沟岳之间的界线南边是劳劳、山口洋、邦加之间的界线,绵延数百里……”它幅员辽阔,人口百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国家,但为什么呢?这个墓志铭上一定要叫“公司”吗?其实像罗方伯这样的中国移民在当时的社会上被称为“天朝废人”,根本没有社会地位。那是乾隆时代当年中国盛世,皇权无处不在,罗方伯他们不敢称自己为独行侠,生怕犯下谋反罪,麻烦了。人们骨子里始终对祖国有认同感。无论走多远,都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罗方博等人也是如此。相反,他们一直希望能够被清政府接纳为地方政府。一来可以孝敬祖先,二来也可以以祖国为后盾,抵御欧洲人的入侵。事实上,虽然清廷从未正式承认兰芳王国,但罗芳伯派出的使者至少会见了乾隆的重臣,这让清朝觊觎兰芳已久的荷兰人心生警惕,不敢来制造麻烦。直到1886年,看到清廷的衰落,荷兰才对兰芳发起大规模进攻,摧毁了这个华侨建立的国家。拥有百万人口,在战争中可以动员全民的兰芳王国,却被都督击败了。h,来自远方的人。据说主要原因是武器落后。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一个国家实行什么制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国家的实力——经济实力。 、科技实力、军事实力。历史上,中国人在海外建立国家并不罕见。罗方伯不是唯一一个,但他是唯一一个不称王的人。 2、岱炎国是当时在东南亚建立的中国国家,不仅是“兰芳共和国”,还有其他几个国家:广东省人吴元盛,于公元1997年建立了岱炎国。北婆罗洲并任命自己为国王。王位世袭,建国一百多年。他于 19 世纪在荷兰去世。戴炎王国是由广东人吴元升在婆罗洲北部建立的。王位是世袭的。它存在于18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公元19世纪,有4位国王70多年。它成为荷兰殖民地并于19世纪中叶灭亡。戴炎王国第一代国王吴元升,祖籍广东嘉应府梅县。清朝乾隆中后期,因计划发动起义,逃往东南亚婆罗洲岛。 18世纪中叶,他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有影响力的聚会。他赢得了公司并成为领导者。后来,他的部下罗方伯的威望逐渐超过了他。罗芳波接替吴元胜担任领导,成立兰芳公司。吴元盛成为罗方博的部下。 1777年,罗方伯在婆罗洲建立公司。进入兰芳共和国后,吴元盛是罗方伯的部下,驻扎在坤甸河北岸的戴燕王国(塔佑)。当时,太炎王十分残暴,百姓怨恨。派他来的。 1783年,吴元盛将其杀害。戴炎王,吴元升杀了国王后,百姓对他十分感激,也十分敬佩他,于是就被百姓拥立为戴炎王。后来吴元升死后,儿子年幼,其妻继位为皇后。清朝旅行家,航海家谢清高下西洋时(1783-1797年),戴炎皇后还在位。此后,代燕国的王位由吴氏四代继承。直到19世纪中叶,代燕王国才沦为荷兰殖民地而灭亡。谢清高在《海录》一书中记载了代燕国:代燕在昆甸之南,从昆甸南河逆流而上。大约用了七八天的时间,就到达了双纹渡,也就是戴炎的境界。经过几天的路程,我们到达了首都。乾隆末年,吴元升从广东刺杀范土司,全国人民奉他为主。元盛去世,儿子年幼,妻子继位,至今仍存。 3、纳土纳岛国王明朝末年,广东潮州人张介绪在安博纳岛(纳土纳岛)建立无名王国,自立为王。十九世纪,张介绪去世,内部纷争爆发,王国崩溃。南海的纳土纳群岛(Kepulauan Natuna,又称安蓬纳岛等几个名称)是印度尼西亚北部的一组岛屿,属于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省。位于马来半岛和加里曼丹之间。它由主岛纳土纳大岛和许多其他小岛组成。由127个岛屿组成,面积2110平方公里。 20世纪80年代末,人口约15000人,华人占80%以上他当时的人口。据新加坡媒体以往报道,这个群岛上的华人一直想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但一直遭到印尼的打压。纳土纳群岛海拔低,气温高,常年降雨量多,热带森林丰富。纳土纳群岛早期的一些中国家谱记载包括:清军入土后,南灭南明政权。广东沿海岛屿上数百名坚持抗清的残兵和数百名不满满清统治的渔民逃往南阳。在一个小群岛上 - 后来被荷兰人命名的纳斯塔纳群岛!纳土纳群岛当时还只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中国人来到这片土地披荆斩棘,把它开发成了世外桃源。金枪鱼群岛成为中国人的独立王国。不过一百多年前,纳土纳岛首领(兼国王)张介绪死后,内部纠纷爆发,荷兰人趁机灭掉了张国。印度尼西亚从荷兰独立后,纳土纳群岛未能从印度尼西亚分离出来,建立像新加坡这样的独立国家。无忧信息,原本属于中国人的地方,如今已经成为了印度尼西亚的领土。看到这里我不禁心痛不已! 4、泰国吞武里王朝——暹罗王国的创始人是华人郑信(1734-1782),出生于泰国大城府,史称“他信皇帝”或“吞武里皇帝” 。郑欣的父亲郑勇,中国澄海县中外普土(今上化镇)华福村人。清朝雍正年间,南渡暹罗,定居大城府(Ayutthaya)。娶了一位暹罗姑娘为妻,生下郑欣。郑雍死后,郑信被暹罗大臣收养为养子,接受泰国传统教育。长大后从政,任甘肃刺史。他被授予Phaya称号。 1763年,缅甸入侵暹罗,郑信率军保卫暹罗。四年后,缅军占领暹罗,大城王朝灭亡。郑信在东南沿海地区建立根据地,组织抵抗军,收复大城府,迁都吞武里。 1767年12月28日即位,史称吞武里王朝。随后他消灭了各地的分裂势力,三年后统一了暹罗,并多次对柬埔寨进行军事扩张。又派使者入京入清。 1782年4月7日,郑信在宫廷政变中被杀。查克里将军率军从柬埔寨返回北京前线,夺取政权,建立曼谷王朝。泰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王节。 5、马来吴国吴扬(1717-1784),又名吴让,又名石坎,马来吴国的创始人。祖籍福建省漳州海城县山塘乡西兴村。马来围棋王国演变成现在马来西亚的宋卡市。 1750年,他到暹罗(今泰国)南部的宋卡(今泰国的一部分,位于马来半岛)谋生。宋卡原本是一片无人区,但吴杨带领华侨对其进行开发、耕种,使宋卡逐渐繁荣起来。因此,吴阳被称为建造宋卡第一人。 1769年,暹罗郑帝率兵南下平定洛坤叛乱。吴阳趁机请他担任段四岛和乌岛燕窝的征税员和。他愿意每年收到五十一磅白银。郑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封他为子爵。郑帝称赞他的忠诚。 1775年,他被授予Chao Muang的头衔,意思是城主。其封号为栾肃王七里宋母,在府衙设立联宋。它管辖宋卡市和达君后、士武里、达沙尼和登嘉楼三个城市,以及马来西亚的四个州,包括吉兰丹、登嘉楼、吉打和玻璃市。 1784年,吴阳去世。 6、“飞龙”国开国君主张琏,是“飞龙”国开国君主。明嘉靖年间,饶平人,汉族。他生于凶年,卒于1563年。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因不满朝廷腐败,杀死宗主,投奔大部正霸、萧万的叛军。 。郑霸死后,升任为首领。后来,由于起义失败,他率领残部从云霄江出海,与海上武装会合,继续与明政府作战。随后,他南下,占领了三佛齐岛(今苏门答腊岛),自立为王。他占领了旧港、柔佛、马六甲等地,耕种、捕鱼,人称范波长。漳州、泉州人民和华侨移民都依赖他。 7、爪哇顺塔国南宋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宋将张世杰击败牙山。左丞相陆秀夫(江苏盐城人)背着幼帝渡海而死;他的小儿子陆子立(字符嵩)等南宋遗民乘船逃往东南亚爪哇岛。卢自立当选领导并成立他自己作为一个国家。由于社会进步,中国人逐渐走向世界。现在,中国不仅是一个国家,而且是一个中国世界(就像阿拉伯世界一样)。未来有没有中国人想立国,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有趣的历史

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