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的春节习俗?
土族春节习俗
春节是土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节日前,从腊月二十三就开始准备送灶神,包括打扫屋子、缝制新衣、杀猪羊、烤肉、炸馒头等。民间有一种说法。 “腊月快,正月慢,不到三十不罢休”。
除夕早上,平时借用的家具等物品必须主动归还。下午,打扫庭院,贴上春联、金钱马,在殿堂正中的桌子上摆上香案,供奉福、财、寿三神,并供奉诸如此类的供品。当“苏盘”(红枣大馒头)上桌时。晚上,人们在祖先的坟墓上烧纸并吃东西晚上吃长面条,寓意长寿。然后全家人聚在一起,喝酒,吃猪头。
午夜过后,人们开始拜神、点灯、放鞭炮。有的讲故事。有的喝酒唱歌,直到通宵达旦。
天一亮,老人们就到村庙上香拜佛。然后大家都穿上新衣服给长辈拜年。参观婚房和亲戚。
大年初一,男人们上山烧桑“放鹿放马”(“烧桑”是汉藏语,意为烟祭。”鹿与马”是一张印有飞马在山顶迎风飞翔的五色方纸,代表吉祥)。儿童和妇女开始穿上节日服装。当东方灯火阑珊时,家人、邻居、朋友互相拜年。过年期间,男女老少年轻人聚集在宽敞的巷弄或麦田里,转秋轮、打毽子、打毛球、跳安昭舞,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夜,神坛被拆除,钱马被焚烧。晚上吃肉馅或面馅的馄饨,两个馄饨里放了两个铜钱。谁吃到了画有铜钱的馄饨,就预示着新的一年有好运。夜幕降临,门外堆放着七堆麦秆。白天燃起的火把从厨房点燃,点燃成堆的麦秆。全家连续三次跳火,以避邪消灾。举着火把的人大喊“我们走了!走了!”不断挥舞火炬,将火炬送到山顶或距离较远的固定地点。老年人l看看火的颜色。如果火呈暗红色,则判断气温上升,降雨增多,有望丰收。如果火呈黄色,则说明气候异常,将发生干旱。 15日晚,燃烧醋弹,将两块加热的小石头放入醋中,散发出热蒸汽进行消毒。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