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风俗习惯、生活习惯
风俗
玉坛彩龙历史悠久。位于龙洞山的玉坛,人们设坛戏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一种神物。他们已经多次参与其中。全国各地的各种大型庆典活动都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锦》一书中。泸州玉坛彩龙盛行于明末清初。自古就有设坛戏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习俗。玉潭乡由此得名。玉坛上的彩龙也是民间吉祥、平安的象征。声誉非常好。玉坛彩龙的表演重点围绕“活”字。表演时要求舞龙者“中动,外形”,“心有气质,神有气质”。手出表情”,人龙情感融为一体。
表演过程中,龙与宝物不断纠缠,让观众不仅能欣赏到龙抢宝的壮丽场面,还能感受到中国龙生动灵活的生活方式和外貌,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鉴于此,玉坛七彩龙曾荣获“东方活龙”的美誉。玉坛龙表演造型奇特,套路丰富,在不断变化的太极图形中,有“龙出洞”、“龙夺宝”、“龙拖宝”、“龙抱蛋”等。 “龙抓痒”、“龙叹息”、“龙滚宝”、“跳龙门”、“龙脱衣服”、“龙卷”、“龙造塔”、“龙背” 《剑》、《王子骑龙》、《黄滚滚龙》等几十个动作。
“玉坛七彩龙”的龙身造型也别具一格。与明代修建的国家级重点文物“龙脑桥”的主龙头极为相似。龙头绘工精美,其造型额高,嘴短,眼睛上下活动,下颌开合自如。这个形象既雄伟又愚蠢。龙身长30米,共有13节。龙身圆润,灵活:龙尾如鲢鱼,比龙头还要长。它与龙身紧密地起伏、摇摆。舞蹈幽默风趣,充满趣味。音乐在热情洋溢的川味锣鼓、打击乐的伴奏下,与龙的表情和动作速度紧密配合,旋律震耳欲聋,增强了舞龙场面的宏伟气势。
新中国成立后,玉坛七彩龙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曾参加四川省民间舞蹈比赛并获奖,并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演出。 2000年9月,《雨潭七彩龙》参加“第三届中国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演出,受到文化部和34个国家、12个省、市、区演出团体及各地的欢迎世界。受到大城市峰会市长们的称赞和专家的好评; 2000年10月,“雨潭七彩龙”参加文化部在重庆铜梁县举办的“首届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舞龙比赛,荣获最高奖“龙腾奖” 》,得到了舞蹈专家贾作光、梁丽生的充分肯定; 2001年1月,《雨潭七彩龙》受邀参加文化部社会影像司、北京市文化局主办的“北京2001第十五届”龙潭杯中国民间花卉俱乐部邀请赛并荣获“金奖”。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