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俗风情
安徽民俗风情包括
1.九华山庙会自唐代以来,每年农历七月三十(地藏菩萨吉祥诞辰)前后,佛教佛教徒与当地商界共同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香客们络绎不绝。远近的游客纷至沓来。 1983年恢复庙会制度,到1989年共举办7届。1989年庙会历时1个月,举办各类活动12场。
大型佛教活动有:百年宫金殿佛像及无瑕身开光仪式、水陆法会、纪念1294周年法会金地藏(金乔觉)的诞生,以及祗园寺的三坛。慧可大师的道场地址、正慧等,是禅宗第二祖。社交活动包括第一个C中国四大佛山联谊会、海内外高僧座谈会等。
2.富阳火把节
富阳地区把中秋节称为火把节。夜间持火把巡乡,纪念刘福同领导红巾军起义。相传韩山童、刘福通组织农民起义,以火把响应,首次攻克颍州。时不时传出一首童谣:“全城着火,官吏四散;城中无人,红巾军坐席。”不久之后,在颍州,每逢中秋之夜,年轻人都会效仿红领巾军,用稻草包住稻草、葵花草,在野外焚烧,摇来摇去,直至全部烧尽。当地的习俗叫“放下火把”,至今仍然存在。
3.惠州婚礼
过去,徽州婚礼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个程序:说媒、预约、请亲、入住、结婚、迎亲、拜年、洞房、回礼。媒人通常是一位年长的妇女,称为“媒人”。结婚仪式俗称“送嫁”。女方收到彩礼后,当日归还彩礼,婚姻就确定了。结婚当天,姑姑或叔叔会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上的头发拧下来,称为“开脸”,又称“拉面”。
下一步是迎接新娘、参观教堂并举行婚礼。结婚后第三天,新郎陪同新娘去拜见父母,称为“回娘家”。这就是“明媒正娶”。还有一些特殊形式,例如 child marr娶妻、纳妾、换亲、抢亲、娶亲、迎亲、灵婚。 20世纪50年代以后,父母包办的婚姻逐渐被自由恋爱所取代,婚姻变得简单化。 20世纪80年代以后,有的采取旅行婚礼和集体婚礼的形式。
4.武芒庙会
农历五月初一,是休宁县海阳的武芒庙会的日子。届时,全国各地的人们都会聚集在海阳烧香,祈求五横神驱走鬼魂、辟邪,转凶为吉。庙会游行时,“前导”横幅开路,“执事”管理沿途的勤杂工。蓝、白、黑、红、黄、绿、蓝彩旗飘扬,后面是石经旦、经牌、万民伞、猪马牛羊纸像、牌楼,后面是地方戏班子、杂耍队。这个庙会起源于明初。
朱元璋、陈友谅在皖南征战数年,军民惨死家中。朱称帝后,命江南百姓在村村寨建“赤乌小庙”,将阵亡将士分“五组”供百姓祭祀。 《明史》记载,皇家祭祀有“阵前阵后五横神”。就这样代代相传,发展成为香火鼎盛的五羊庙。
5.阜阳剪纸
安徽省阜阳地区的剪纸应用范围广泛。一是用于喜庆节日时用红纸剪成的装饰品,如窗花、门牌、灯笼、婚礼花等,内容往往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或比喻;另一个用作鞋围巾、围兜,或冲洗。童装上的刺绣图案一般以花、鸟、虫等为题材。
富阳剪纸善于运用粗细线条组合和阴阳交替雕刻技法,将厚重融于一体。与我国北方剪纸的雄浑与南方剪纸的细腻优美风格相结合,形成了刚柔相济、韵律和谐、古朴优美的地方特色。 。
扩展信息:
1.中国巢湖渔火音乐节
中国巢湖渔火音乐节将在安徽合肥巢湖中庙至崂山岛举行。湖上的渔火映衬着湖水的美丽景色; “大湖之夜”音乐会、湖边美食嘉年华、龙狮大赛、巢湖光影摄影大奖赛等众多精彩活动在湖畔举办,呈现一场视听盛宴。——给合肥市民带来视觉盛宴。
2.中国黄梅戏艺术节
是专注于我国五大名剧种之一黄梅戏的文化艺术节。它于1992年10月6日诞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是中国首届黄梅戏艺术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重要艺术节之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和最具标志性的艺术节。安徽省安庆市文化形象。
3.中国的扶阳节(萧县)
扶阳节每年秋季即立秋之日开始,持续一个月。按照农历节气,“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一庚九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夏后的第一个庚日。秋之日为“三伏”,即“末伏”。伏”。在这个星期一十五日,萧县、苏州、淮北等地的人们聚集在各宾馆、饭店、特色羊肉店、烧烤摊吃羊肉、喝羊肉汤,故称富阳。
4.中国国际诗歌节
为了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继承和弘扬唐代大诗人李白遗志,增进国际友谊和文化交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自1989年起,安徽省马鞍山市每年金秋重阳节期间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诗歌节。
1.黄山节俗
春节:大年初一,大家都穿新衣服。晚辈给长辈拜年。大家依次给祖先拜年,同伴们也相互祝贺。 。
元宵节:元宵节我正月十五举行,家家户户都要吃。晚上,送祖先回山,在他们的遗像前摆上酒菜,烧香,家家户户都挂上彩灯。徽州区岩寺镇的元宵灯会最为热闹。
2月2日:农历2月2日是土地神的生日。古徽州称“龙抬头”。大概是因为正值盛夏,雨下的更大了,很多,都能听到雷声,所以就有了这个说法。在农村,这一天农民不准下田,妇女也不准悠闲地做针线活。按照绩溪县的规矩,这一天要包上一辈子的糯米包粽子,祭祀土地公。 2月2日也是花的生日,所以又称“花节”。于日是日,文人墨客摆花,举行文化聚会,比试诗词。
2.黄山生产习俗
开秧门:农村每年第一次插秧的早稻叫“开秧门”。
约会锣封山:山区形成了很多保护森林的规矩和习俗,敲锣封山就是其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每年冬天,乡镇的人们都会敲响锣鼓,喊出封禁的场所名称,挨家挨户地宣布禁令和规定。此后,各家各户互相告诫,不可犯戒。锣声响起的同时,主要路口和山界都竖起木石标牌,标明禁山的范围。
迎财神:惠州将农历五月初五定为财神日,许多工商界人士在这一天迎接财神爷。
开业仪式:惠州一家新店开业当天,店门口挂着红丝带,挂着金字招牌,放鞭炮,有的还放音乐。庆祝。对于开业当天上门的顾客,会赠送一个象征性的红纸袋(退币),并赠送一定的商品作为礼物,如布店的3尺红布、百货公司的一件生活用品等
学艺:民国时期,学生想要拜师,必须经过推荐人,师徒之间协商好协议。谈判完成后,徒弟将举行拜师仪式,向师傅致以隆重的敬意。砖工培训通常需要一年,而木工培训则需要三年。没有工资,师傅只提供食物。三点后年,他晋升为职员,师傅给了他一定的生活费。等他功成名就后,才离开师父去谋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