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是如何产生的?
印度这个名字来源于印度河。梵语为“辛杜”(Sindhu),意为海洋和河流。在古代,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而是一个地理概念,指的是整个印度次大陆,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和不丹等领土。印度次大陆位于亚洲南部,总面积约430万平方公里。印度是一个半岛,形状像一个不规则的倒三角形。有人形象地将印度比作一颗巨大的牛奶,相应地将印度洋上的明珠斯里兰卡比作从这乳房中流淌出来的一滴乳汁。正是这巨大的乳房和它的乳汁,孕育了辉煌的古印度文明。
整个印度次大陆大致可分为南北两个区域,以温迪亚山脉和纳巴达河为界。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没有人类文明。因此,人类文明离不开水,古印度文明当然也不例外。印度北部有两条主要河流:印度河和恒河。印度河发源于甘比斯山以西,全长约3180公里,注入阿拉伯海。流域面积96万平方公里。形成的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文明的摇篮。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麓,全长约2580公里,注入孟加拉湾。它流经的地方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也诞生于此。印度河和恒河流经肥沃的冲积平原地区。这里先后产生了灿烂的印度河文明和恒河文明,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面向印度。印度次大陆南部是一个三角形半岛,以德干高原为主。德干高原西高东低,平均海拔600米。在南部,东高止山脉和西高止山脉两座山脉分别沿着东西海岸延伸。沿海气候湿润,土地肥沃。印度次大陆地形特点是平原和河谷盆地广阔,耕地面积大,发展农业经济的自然条件优越。
印度次大陆北部属热带、亚热带干燥气候,南部属湿润热带气候。季风在印度次大陆非常普遍。每年4月至12月盛行西南季风,11月至次年3月盛行东北季风。因为喜马拉雅山在北部就像一道屏障,让印度洋的季风雨回流落在恒河流域,恒河流域水量充沛。印度河流域降雨量较少,但山上的大量雪水流入印度河,因此水量充足。
印度次大陆资源丰富。这里有茂密的原始森林,盛产各种木材。铜矿、铁矿储量丰富。铜矿主要位于拉贾斯坦邦和比哈尔邦南部。早在公元前 2000 年,这里就开始开采铜。铁矿石分布在卡纳塔克邦和比哈尔邦南部等地区。公元前8世纪左右,铁制工具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安得拉邦南部地区,有许多锡矿。金银矿主要分布在希马万特和卡纳塔克邦地区。印度还盛产各种宝石和珍珠。金刚石的产量和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
它位于如此广阔而肥沃的土地上古印度文明兴起并持续发展的土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