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节日简介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习俗:除夕夜贴“福”字春联、窗花、倒挂年画,放鞭炮除夕吃年糕包饺子放鞭炮招财
装鸡,朱仙镇木年画聚财祭财神送穷开市< br>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
习俗:吃元宵、看灯笼、驱除百病、追逐鼠、迎紫姑、耍狮子、舞龙灯、猜灯谜、装桥
清明节(4月4日或4月5日)
一般习俗是祭祖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风俗:荡秋千蹴鞠踏青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又称“盂兰盆节”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也是中国的老人节
此外,中国民间也将二十四节气视为节日。还有相关的民俗活动。
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全国各地的节日活动也各不相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以下是每个区域活动的简要描述。
江苏嘉兴塘汇乡古兜井村正在举办七夕香桥晚会。每逢七夕节,人们都前来参与,搭建香桥。所谓的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香(纸包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半米的桥。设有栏杆,系以五色线。由花卉装饰制成。晚上,人们祭拜双星,祈求吉祥,然后烧香桥,象征双星跨过香桥,幸福相会。这座香桥源自传说中的鹊桥。
在胶东地区,七夕节拜七姐神的人越来越多。少妇们穿上新衣,高兴地聚集在一起,与宫廷七姐妹结成联盟。他们唱着歌谣:“天帝,地帝,我请七姐妹上天。我不在乎你的针,我不在乎你的线,但你光学七十二” ”。多好的方法啊。”很多地方也做“巧花”。女孩子用面粉做pe牡丹、荷花、梅花、兰花、菊花等花饼、花馍(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在酒杯中种植麦芽(此为宋代的“种籽”),用聪明的瓜果蔬菜来祭祀织女。
在陕西,七夕节,姑娘们把稻草扎成一米高的“巧姑”(又称巧娘娘、织女)形状,让她穿上姑娘的衣服。绿衣红裙的姑娘们坐在院子里;姑娘们献上瓜果,并把事先种下的豆芽、葱芽(即“种子”,妇女们称其为俏芽)拿出来,剪下一段,放入花园中。 。沾一碗清水,浮在水面上,月下观花芽影,预知聪明;互相竞争速度;举办剪窗花比赛,比拼聪明才智。
在福建,女人姑娘们摆上香炉,还有各种供品:茶、酒、花瓶、五种种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和织女用过的粉。拜完双星后,献给织女的粉被分成两半,一半为织女抛向屋顶,另一半则用来梳妆打扮。据说,与织女共同化妆,可以保持美丽。五子纹饰有多子多福的寓意。妇女们吃茶、吃水果,玩乞讨游戏。
民俗,即民间习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大多数人民创造、享受和继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并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区不断形成、扩展和演变,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