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奖颁奖盛典。这一天是满族“族庆”的日子。 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下旨,正式将族号“女真”改为“满族”,标志着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农历10月13日满族命名日,各地满族同胞自发举行纪念活动,纪念满族人民的诞生。
2。摆脱各种疾病。
这是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远行,或走沙滚冰,或嬉戏玩乐,被称为“百病行走”。
3。天苍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庭煮糯高粱米,放入仓库,用稻草棍编成小马插在饭碗上。,意思是马把粮食驮到屋里,吃饱穿暖。
第一天,我连续添加了3次新食物。有的人还用高粱秆做成两把锄头,粘在稻谷上。
4。虫王节。六月是虫害多发季节。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地区的满族,习惯于六月初六到崇王庙祭拜。他们杀猪祭祀,祈求崇王避灾、五谷丰登。如今,虫王节没有祭祀和扫地活动,但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晒衣服,以防虫害。

满族的许多节日也受到汉族的影响。如今,他们还庆祝一些汉族文化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2月2日、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

满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满族的传统节日:满族春节、满族天苍节、满族二月二日、虫王节和授金节、满族鬼节等授金节:是满族人的“部落庆典”的日子。 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下旨,正式将族号“女真”改为“满洲”,标志着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1989年10月,在丹东举行的“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金奖日”。
农历10月13日满族命名日,全国满族同胞自发举行纪念活动,纪念满族人民的诞生。但活动期间所用的名字各有不同,有时称为“命名日”,有时称为“诞生日”
上元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满族也有挂灯笼、吃元宵的习俗,影响到了汉族。汉族也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祛除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这一天。这一天晚上,妇女们三五成群,远行万里,或踏沙滚冰,或嬉戏玩乐,谓之“百病行走”。
天苍节:每年农历二十五正月,满族农村家家户户都煮糯高粱米,放入仓库,用稻草棍编成小马,插在饭碗里,寓意着马驮粮食到家,这样他们就可以吃饱穿暖。。
初一day,我连续添加了3次新食物。有的人还用高粱秆做成两把锄头,粘在稻谷上。东北农村至今还保留着这个节日。
2月2日:俗称“龙抬头日”。这天早上,满族人家把炉灰撒在院子里,炉灰弯曲如龙,故名“银龙”。然后在庭院里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吃“龙须面”和“龙鳞饼”。
妇女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正值六月,虫灾多发。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地区的满族,习惯于六月初六到崇王庙祭拜。他们杀猪祭祀,祈求崇王避灾、五谷丰登。如今已无祭扫活动虫王节,但家家户户都要在这一天晒衣服,以防虫子。

中元节:满族人民把7月15日定为中元节,也被视为救赎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寺庙都会设立道场、点灯、念经、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落西侧朝东放置木屏风,屏风上挂鸡冠、毛豆枝、鲜莲藕等供月兔使用。屏风前摆着一张八仙桌,桌上摆着一个大月饼。
祭祀时,要烧香、磕头。女性先崇拜,其次是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