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旅游局年度报告(2020年陕西省旅游数据)
西安,简称“濠”,原名长安、濠京,是地级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特大城市、国家核心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准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全市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辖11区、2县,建成区面积700.69平方公里。 2020年11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1295.29万人。 2020年,西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20.39亿元。
2. 2019年陕西省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西安市(1020.35万人)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西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 统计局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末,西安市常住人口1020.35万人,比上年末净增19.9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521.46万人,占51.1%;女性人口521.46万人,占51.1%。人口498.89万人,占48.9%,性别比104.5(以女性为100,男女比例);全年出生人口12.45万人,出生率为12.32‰;死亡人数5.59万人,死亡率5.53‰,自然增长率6.79‰;城镇人口761.2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74.6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农村人口259.07万人。 ,占比25.39%。
三、2020年陕西省旅游人数据悉,2021年国庆期间,西安共接待游客1089.48万人次旅游收入90.12亿元。
西安继续保持在前列国庆节热门目的地城市排名第一。其中,曲江新区各景区接待游客约414.4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2.48%,年轻游客占比超过70%。
千年古都·长安常去。古城西安欢迎八方游客。
4. 2020年陕西旅游数据发布受疫情影响,2021年西安民族旅游产业难以恢复正常。然而,9月1日以来,不少因疫情暂停开放的景区大唐芙蓉园、曲江塘遗址公园、曲江汉瑶遗址公园、曲江极地海洋公园、西安城墙景区、大雁塔南北广场、大唐不夜城等防控工作已全面恢复正常步行街等西安旅游业终于迎来繁荣初始解冻。
5. 2020年陕西旅游数据分析西安旅游的薪资在3000到5000左右。
6. 2020年陕西省旅游数据11月18日,记者从十四届政协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获悉,前三季度西安接待游客2.1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137.94亿元。
呼唤固化“千年古都、常游长安”品牌
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政协第十四届第三十二次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就“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据悉,我市文化旅游产业持续深化文化旅游供给侧改革,运用文化创意和科技手段创新激发旅游发展动力,全力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努力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西安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中国城市文化创意指数十强城市之一,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十大城市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连续十年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前三季度,全市717家规管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00.36亿元,同比增长14.6%;接待游客2.13亿人次,同比增长70.57%;旅游总收入2137.94亿元,同比增长76.17%。
西安城市文化的影响旅游品牌进一步扩大。 “千年古都,常游长安”的品牌已名声大噪、扎实。全市文化创意指数、夜游人气指数、旅游人气连续位居全国前十。荣获2020博鳌国际旅游奖、中国文化旅游城市品牌传播力第五名。 。 “相约西安·筑梦全运”系列文旅活动扎实开展,赶超超越的城市新形象和文化软实力集中展示、充分展现。
7. 2020年西安旅游数据西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集文化、历史、自然风光、人文风光为一体。尤其是西安的灯光工程,别具一格,精彩纷呈
大唐不夜城位列全国景点第一《2021抖音春节数据报告》等景区景点也迎来了大批游客,活动丰富多彩。
然而,受疫情影响,上半年西安旅游业出现亏损。湖北网7月13日消息,西安旅游(000610)近日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将导致亏损。报告期内,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550万元至1850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884.72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0655元/股至0.0781元/股。
8. 2019年陕西游客人数2019年陕西考入清华北大150人。陕西考入清华北大学生人数:北大约80人清华大学约70人。北京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2011计划”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清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位列“211工程”和“985工程”
9。 2020年陕西旅游统计西安全域旅游:2020年游客突破3.2亿人次、收入突破3600亿
西安市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旅游
为加快推进综合旅游示范城市建设,提升西安旅游业现代化、品质化、国际化水平,建设居民和游客共享的大西安现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1.总体要求
大力落实实施“旅游产业倍增计划”和“旅游国际化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到2020年,成功创建全区旅游示范城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旅游产品结构更加合理,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显着提升,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旅游国际品牌进一步提升,旅游环境更加优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3.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3600亿元。
2.优化产品供给
①加快优质景区建设。大力推进A级旅游景区创建,强化A级旅游景区审核退出机制景区建设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积极推进朱雀太平森林公园风景区、大明宫风景区、望顺山国家森林公园、汤峪旅游度假区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
②打造精品丝路航线。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依托丝路风情体验和丝路沿线优质旅游线路为纽带,充分发挥沿线城市旅游联盟作用丝绸之路,完善丝绸之路探索之旅等8条线路产品,加快西部丝绸之路发展。正在建设先心区丝路风情城、浐灞华夏文化旅游综合体等项目,打造丝路风情长廊。
③推动旅游业融合发展。以一系列实施意见为指导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将“商务、文化、教育、休闲、情感、探险”新元素充分融入旅游发展,大力实施“旅游+”战略,推动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催生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努力打造旅游经济增长新引擎。
④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以秦岭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和渭河湿地休闲旅游为重点,开发山水旅游产品,坚持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的道路,增强温泉、滑雪、采摘、赏花、暑假、娱乐、夜游产品的内涵和影响力。推动休闲农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田园旅游、果蔬采摘、民俗体验、乡村康养、民宿度假等,打造一批农业产业园、休闲农场、休闲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⑤大力推广红色旅游。坚持保护革命旧址与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相结合,持续推广高品质中华文明标志性旅游线路,推出华清宫“双十二”事件红色旅游演艺项目,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蓝田阁牌景区、临潼华清宫景区、西安八路军基地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功能。积极发挥我市在省级红色文化旅游走廊的区位优势,引导旅游企业加强与延安等沿线城市的红色旅游线路产品组合。
>⑥ 发挥重点工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临潼旅游度假区、秦文化旅游特区、楼观旅游度假区、浐灞旅游度假区等优质景区建设,加强与知名企业战略合作,全力推进文旅系列项目实施,聚焦小燕塔历史文化街区、秦岭国家植物园、奥体丝绸之路会展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
3.提高旅游品质
①提高旅游服务标准。制定与西安地区旅游业发展相适应的地方标准,培育一批旅游标准化试点示范企业。开展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和以游客评价为基础的旅游目的地评价机制,提升旅游者“满意度”西安旅游的n”和“誉”。
②构建多元化的旅游住宿体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解决休闲度假旅游的短板,形成完整的住宿体系以高星级商务酒店集群为引领,以主题酒店、精品酒店、民宿、特色民宿为支撑,推动旅游住宿设施高品质转型升级,推动旅游全要素质量提升。
③打造诚信消费市场,加强西安市旅游信用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争创旅游服务明星企业,营造诚信经营、安全消费的良好环境。开展公益活动,为全社会提供文明引导、浏览讲解、信息咨询、应急救援等服务。
④强化旅游标志等实体。鼓励和引导重点旅游企业强强联合、跨区域重组、投资合作和运营上市,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旅游,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充分发挥旅游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作为西部旅游集团,形成集团效应,引导中小旅游企业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4.完善公共服务
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融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加快景区交通无缝衔接,开通全市新能源观光巴士,启动景区直通车建设运营。完善信息咨询、游客服务、旅游三级服务中心体系建设实现旅游咨询服务配送全覆盖。推进旅游风景步道、城市慢行步道、自行车道、健身登山道、交通站点等公共体育休闲设施建设。统筹美丽乡村建设,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按照国家标准完善通经路旅游标识系统,增设国际标识和外文标识,满足游客便捷舒适的服务需求。
②加强智慧旅游建设。加强网络“一中心三平台”建设,实现旅游数据动态监测和科学应用,服务指挥决策、服务企业、服务游客、提供安全预警。大力推进智慧旅游城市和景区、酒店、乡村建设以全域旅游、景区综合开发为抓手,与知名应用平台深度合作,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实现“一张网认识古都,一机游西安”。积极推进“无线西安”建设,实现重要旅游相关场所免费WIFI信号和视频监控全覆盖。
③继续推进旅游“厕所革命”。加快实施新三年“旅游厕所”革命,统筹城市、景区、农村旅游厕所建设和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持续深化“厕所革命”。旅游厕所革命将扩大到全市公厕,全市全面推行厕所“主任制”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旅游厕所革命e落实厕所管理责任。鼓励和支持宾馆、星级饭店公厕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将5A级旅游景区“第三厕所”建设延伸至全市A级及以上景区,进一步体现旅游厕所的人文关怀。
5.塑造品牌形象
①实施系统化营销。围绕提升西安旅游影响力,制定客源营销方案和工作计划,深度开拓市场,进行精准营销。将商务活动、科技发展、文化节庆、体育赛事、特色企业、知名大学、城乡社区、乡村民俗、优秀生态等纳入目的地推介的重要内容,持续打造“西安年,最中国”等春节。 、夏、秋、冬麸皮提升西安旅游整体吸引力。
②创新营销方式。加强互联网、VR虚拟现实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宣传中的应用,提高宣传效果。充分认识旅游口号、旅游标志对旅游宣传的放大作用,加强产品、线路的创新、设计、包装和推广。巩固传统媒体营销成效,扩大与新兴知名网络媒体的合作,提升西安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展重点节庆活动和四季旅游活动,增强旅游吸引力。
③完善晋升制度。整合各级各类宣传资源,构建政府、行业、媒体、公众“四位一体”的营销体系,推动旅游与其他行业融合宣传。建立多元化、专业化建立营销渠道和第三方旅游营销效果评估机制,利用旅游大数据技术促进精准高效的旅游营销。紧盯传统旅游热点市场,与“一带一路”、高铁等新兴旅游市场开展合作,建立跨区域、智能化、精准化的宣传营销机制。
6.优化旅游环境
①加强环境整治。将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加强重点旅游区和主要线路周边风景的集中整治。开展路边、水边、山体、乡村净化、绿化、美化、美化行动,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和能源分类管理节约减排,增加新型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使用,创造优美的旅游环境。
②改善营商环境。牢固树立“环境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理念,狠抓政府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开放环境、要素环境、设施环境、生态环境治理。建立健全旅游企业调研走访制度,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创新招商方式,积极引进规划、建设、运营于一体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专业团队,开发优质旅游资源。
③推动旅游惠民。建立健全国家门票价格形成机制指导其他旅游景区合理确定景区门票价格,严格执行特定人群价格优惠政策。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应当体现公益性。大力实施旅游富民,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7.强化市场监管
①强化综合监管。推动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压实市、区、县、开发区执法监管责任,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的工作机制,推动跨行业、跨区域监管协作,实现旅游市场监管网格化无缝衔接。探索长期模式加强旅游监管,实行旅游企业评级动态管理机制和旅游从业人员、游客信用记录制度,加强信息公开和共享,净化旅游市场。聚焦旅游重点时段、重要区域专项管理,严厉打击侵害游客利益的违法行为。
②规范旅游投诉处理。依托我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进一步整合出行问题统一处理能力,规范处理流程。对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重点旅游线路、热点地区等采取随机抽查和定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热点等进行通报、约谈、重点监管、综合执法。投诉集中、整改不力的旅游企业和个人。和通过其他方式整顿和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③有效保障出行安全。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企业责任,完善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建立旅游安全隐患台账制度。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救援技能培训,组织旅游风险评估,强化旅游安全风险预警,落实旅行社、酒店、景区安全规定。推动旅游安全信息发布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救助和商业救援相结合的旅游救援体系,探索建立旅游救援有偿服务机制。
此外,在资金支持和土地保障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明确旅游用地政策,将旅游开发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统筹安排,优先安排旅游项目用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