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颐和园
颐和园是我国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园林。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天安门广场20多公里,占地290公顷。颐和园原是封建皇帝的行宫和花园。早在金贞元元年(1153年),“西山八院”之一的“金山宫”就建于此。明弘治七年(1494年)建圆净寺,后皇家又在此建浩山花园。 1664年清朝定都北京后,改称瓮山花园为“瓮山宫”。清代乾隆年间,经过15年的修建工程,该园更名为“清漪园”。此时的清漪园,北起文昌阁至西宫门,以围墙围成,东、南、南以昆明湖为屏障。西侧。园内建有许多亭台楼阁,廊桥亭榭,山清水秀,蔚为壮观。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并烧毁了公园内的大部分建筑。除宝云阁(俗称“铜亭”)、智慧海、多宝琉璃塔外,宝物被洗劫一空,建筑被夷为平地。一片废墟。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泰太后挪用海军经费3000万两,在清漪园废墟上修建了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被八国联军残酷摧毁。后来慈禧花费巨资将其修复。数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封建皇帝和皇室的游乐场所,解放后辟为公园。 1961年,国务院宣布颐和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在世界古典园林中享有盛誉,布局和谐,整体完整。在高60米的万寿山前山中心,排云门、排云谷、德慧堂、佛香阁、智慧海等建筑群由低到高垂直排列。它们依山而立,一步步拔地而起,气势磅礴。 。以高大的佛香阁为主体,构成全园的中心线。沿昆明湖南岸水平修建的长廊长728米,共有房间273间。它像一条丝带横跨万寿山山麓,连接着山东侧的建筑群。廊内珍藏有精美画作14000余幅,素有“画廊”之称。位于Summer P的东北角融趣园位于万寿山东麓,具有浓郁的江南园林特色,素有“园中园”之称。占公园总面积四分之三的昆明湖,湖水清澈碧绿,景色宜人。广阔的湖面上点缀着三个小岛。主要景观有西堤、西堤六桥、东堤、南湖岛、十七孔桥。湖畔有阔如亭、知春亭、凤凰码头等美丽的建筑。其中位于湖西北岸的青烟坊(十坊)是中西合璧的风格。其精致华丽,是园林中著名的水楼。山后湖后,林木茂盛,竹翠欲滴,景色幽雅。有松林曲径、小桥流水呃到处都是。风格与前山完全不同。山下的苏州河蜿蜒曲折,时窄时宽,颇具江南特色。岸边树林间建有一座多宝琉璃塔。后山还有一座仿藏式建筑——香岩宗音阁,造型别致。苏州街原是皇宫内的一条私人贸易街。目前已修复并向游客开放。依山傍水,色彩缤纷的颐和园体现了我国造园艺术的高超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