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监利十大旅游景点

​​

城集古镇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是荆州市郊著名的文物旅游胜地。城集古镇史称“城家集”。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楚王在这里建造了一座豪华的宫殿——景泰。南宋嘉定年间,程家集因交通便利、商业发达而闻名。明清时期,“程家集”成为江汉平原商贾云集的大集镇,商业、手工业十分繁荣。

城集古镇是江汉平原原貌保存最完好、保存规模最大、传递历史文化信息最直观的重要古建筑群。古庙、古桥、古桥码头和其他古建筑散布在小镇各处。同时,老茶馆、老酒馆、老药铺、沙头镇、铁匠铺等传统作坊也被保留下来。被誉为镶嵌在两湖平原交界处的绝版田园画。

城集古镇内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筑。数量之多,共5张照片

城集古镇

其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江汉平原乃至湖北都是绝无仅有的。城集古镇的明清建筑主要分布在绵延近公里的老街道两侧,有数百栋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

房屋均为砖木结构,前后有多个入口。前面临街的是商业铺面,中间的是商业铺面前面是客房或车间,后面是房屋、仓库或晒场。每个入口之间有一个天井或厢房,用木格板隔开。门窗均采用格子结构。登上楼梯,推开窗户,街景尽收眼底。城集古镇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别具江南水乡特色。中间的老街是一条长1000多米、宽4米的石板街,用万多块大青石铺成。街道呈鲫鱼形状,中宽下低。多位建筑、民俗、旅游专家参观过城集古镇后,认为城集古镇的古民居是“湖北最具特色的商埠建筑”。

成吉街东南端的老厂河上,有一座古庙。“敞肩单拱”的山脊——渭桥。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魏氏,故名。名桥。 1935年洪水中,桥被水冲毁。 1936年,宋顺成重修该桥,故又称宋桥。桥长约20米,宽约3.5米。拱门高3米,跨度4米。拱门由花岗岩制成。

 成济东有永佛寺,西有金山寺,南有文昌宫,北有观音寺。一年四季香火不断。

2.监利有哪些好玩的地方景点推荐

华容古道、城集古镇、蠡湖、周老嘴镇、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红色旅游经典名胜、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城北30公里处。杨林山风景区、杨林山天妃寺、祖师庙、万佛寺、监利河滨公园、周老嘴古镇等。

3、监利周边景点

监利县滨江公园不是过去的游乐园。看来慈溪的游乐园一般都是去芝山公园。这个公园是我小时候假期经常去的地方。现在是免费的。是的,我听说这很好。当然,慈溪还有其他的旅游景点,但这个就属于游乐园的范畴了!

4.监利必去的十大旅游景点有哪些?监利城记古镇

袁氏全国通用:“正、明、威威、国华、学问、善德、传德、修天、立宗、庆功”服务和尊重家庭“”。

湖北故城北河袁姓:“天朝祖宗,宗华、安邦、鼎大兴、春秀神山寺,家境幸福,兴旺发达。”

湖北故城磁河袁氏:“元朝下士昌邑有兴继金明,代代开泰朝”。

湖北故城庙潭袁氏:“大德忠义,新天宝,永长春,家和平安幸福富贵青春永驻”。

程吉,湖北监利人,出身于袁氏:“商国梁,有大齐作用”。

5.监利县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荣成八景。

荣成八景是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荣成镇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分别是:章台小吉、金水清澜、玄镜留霞、玄台永月、菏泽观渔、蠡湖读骚、班公摘青花、南阔古梅。

6.监利旅游景点

位于湖北省西南部。资料来源:监利县政府网站。 http://www.jianli.net/

荷花之乡——监利,它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江汉平原南端。东临洪湖,水面50万余亩,由监利、洪湖两县(市)共有。西望荆沙,长江蜿蜒南下,东泾河静静卧北。监利河网密布,湖泊密布,土壤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人才辈出,古籍浩瀚。可以说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勤劳勇敢的监利人民在这片沃土上劳动、生活、繁衍。正是这些令人敬佩、令人钦佩的人们,不畏艰难、不畏暴力、不畏邪恶,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谱写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篇章。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埃及人获得的土地是尼罗河的恩赐。那么,监事所获得的土地,将完全归功于长江和东京河的馈赠。龙舟渡广阔富饶的江汉平原,原本是一望无际的云梦古泽。后来,由于长江的反复泛滥和汉江三角洲的不断延伸和扩张,逐渐形成了冲击平原。监利县是镶嵌在江汉平原的一颗明珠。位于湖北省南部,洞庭湖以北,东临洪湖,南濒长江,汉江的支流东京河蜿蜒环绕北部边境。全县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60公里,总面积3237.67平方公里。横跨东经112.35-113.19,北纬29.26-30.12。西临江陵、石首浜江,北接黔江、仙桃(绵阳县)。 )毗邻嘉河,东临洪湖,南与湖南华容、临湘、岳阳隔江相望。监利县地势平坦,属典型的平原地形。地面海拔在23.5-30.5米之间,高差仅7米。远远望去,大地如锦,一望无际的平原。打破平原景观单调的是位于长江东岸的两座小山——杨林山和狮子山。它们是山上的遗迹长江以南。由于地壳的运动,它们形成了断层和位错。长江南移时,河床沿断层发育,这两座山丘就留在了长江以北。杨林山海拔78.8米,为全县最高点;狮子山海拔58米。两山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他们就像两个威风凛凛的武士,守卫着监利的东门。他们经历了世事沧桑,在监利的发展史上写下了不平凡的篇章。解放后在杨林山修建的杨林山泵站,泄洪引水,气势磅礴。不仅保证了全县20万多亩农田旱涝保收,也为杨林山增添了新的景点;天妃庙(皇后寺庙)近年来已修复。 )高居山顶,俯视长江。爬上山去参观寺庙,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晴空万里。远山如龙起伏,碧绿辽阔;洪湖倒映在天空,雪光亮如镜;江水滚滚东去,波涛拍岸,生机盎然。如诗如画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监利的总体地形是:南沿长江,北沿东京河,西部较高,中部和东部为湖洼地,西部和南北两侧较低,有高差。长约6米,自然形成簸箕形状。适用于排水、灌溉、水利。其原因是,由于长江、东京河的反复泛滥,大量的水f 沉积物溢出河床。当流速减慢时,又迅速沉降,形成天然堤。随着洪水的上涨,天然堤坝不断增加,两侧地势也随之升高。 ,河流之间形成地势相对低洼的洼地。在狮子山顶上看日落是一种享受。监利县是中国大陆的一个普通县。它的发展与整个中国历史密切相关。它因国家的强大而繁荣,也因国家的动荡而伤痕累累。夏商时期,监利县属古南蛮国。这是一个刚刚进入文明时代的小国。其都城在今于部(监利)古井口以南约一里处。西周时期,监利称国,是周天子手下的一个小诸侯国。春秋时期,楚文王建都城。迁居江汉平原西部的济南城。楚国开始变得强大,吞并了周围的许多小国。楚国也被楚文王灭了,监利全境成为了楚国的领土。公元前576年,河南徐国被郑国入侵。它请求楚国保护,并得到了楚王的许可。几经周折,公元前586年,戎成国终于在监利建立,成为楚国。国王的附庸。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废除诸侯封地,建立郡县制。这里就是周陵县,隶属于南郡(今江陵)。汉初,古榕城地区出现了周陵县和华容县(湖南华容县于隋开国十八年改称华容县,可能是因为他继承了这个著名的名字)。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军败于赤壁,华容属东吴。由于此地“石碑窝,光陂泽”,“土地肥沃,鱼米丰富”,西北曾产盐。于是东吴下令官员督办,监控盐捞的效益。公元222年,孙权称帝,从华容县划出一小片地区,置监利县。从此,监利以县名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距今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华容县属荆州,监利改为巴陵县。梁朝在巴陵郡置巴州,置监利为监利县。于是监利成为了县衙所在地,但存在的时间并不长。隋唐五朝时期,组织监利县的行政结构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后周曾一度改为福州,宋时属江陵郡。干德三年(965年),宋太祖赵匡胤在白沙县置玉沙县。熙宁六年(1078年),撤销玉沙县,并入监利。南宋独宗咸淳年间,蒙古人加紧对华南地区的进攻,战事一片混乱。南宋政府不堪重负,废弃监利县。直到元朝末年,南宋舜帝改郡时才设立。明代监利属荆州府,清代仍维持不变。民国时期,废府设路,监利属经一路。民国二十一年,监利属湖北省第七行政督察区,后属第四行政督察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监利县是红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的根据地。 1928年苏维埃政权成立,隶属鄂西联合县政府。 1930年9月,湘鄂西苏维埃县政府在监利成立; 1931年12月,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在监利县周老嘴成立。 1943年至1946年,监利西北地区设立监利县人民政府,县东北地区设立监利县执行委员会,均隶属湘南政务委员会领导。从1947年至1949年,县北部成为解放区,隶属监利县民主政府。管辖权。 1949年4月全县解放,隶属绵阳专区。 1951年改为荆州专区,现属荆州市。明代以前监利的人口数字没有任何证据。户籍记载始于明代。如明英宗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有5957户、28185人。后来的明宪宗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明武宗正德七年(公元1512年)、明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 ),其户籍略有增减。由于当时税收和劳役的严重程度是由人口数量决定的,因此情况隐瞒人口问题很严重,而且这些统计也很不准确。明朝末年,由于长期战乱、动乱、饥荒、瘟疫,监利县失去了一半以上的人口。如果你看看现在监利居民的家谱,你就会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清朝初年从江西迁徙到监利定居的。清朝统治期间,由于社会相对稳定,加上清政府“增民不增税”的政策,监利人口增长很快。同治二年(公元1865年),全县男女老幼总人口882609人。国民党统治时期,由于瘟疫、饥荒和反动势力的屠杀,到1934年全县人口锐减至468777人; 1949年,全县人口56万; 1999年,监利人口达到141万。现在,控制人口增长已成为对全社会来说,这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任务。监利居民中汉族占99%以上。有回、壮、满、土家族、蒙古等13个民族,共有700多人,其中以回族为主。回族大部分是由河南唐县迁入境内的三个商人家族发展起来的,从事马、牛、羊生意。其中一姓王,一姓吴。一百年来,已发展到数百人。这里的其他少数民族都是近百年来从外地迁徙到监利定居的。各种宗教在不同时期传入监利。佛教、道教最早,其余最多不过百余年。回族传入伊斯兰教,天主教于1900年传入监利,基督教于1906年由两个回族传入监利。埃德斯。但这些宗教在监利并没有广泛传播。并未对监利居民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由于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又长期与汉族杂居,其特色自然逐渐消失。如今,监利的少数民族群众无论是外貌还是生活习俗都与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儒家思想对监利居民影响很大。此外,还有一些原始的土著宗教。如果你走进监利的一户农家,你会看到正室神龛上供奉着“天地国琴师”的牌位。儒家崇拜“天地之王、亲人、主君”。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不再有君主供奉,神社上的“国王”就变成了“国家”。解放前,全县盛行封建宗法制度。许多村庄es是以同姓居住在一起的人的姓氏命名的。每个姓氏都有户主、族长、户主。所谓一家之主,就是一家之主。他的权力是代表祖先执行家庭法。解放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父权制度已不复存在。然而,它的残余依然像幽灵一样,时不时地游荡在社会和人们的心中,有的地方甚至还有死灰复燃的危险。监利居民讲方言较多,剑南和剑北的口音差异很大。这可能与清初大量移民定居监利有关。剑南人离家很远,人们常常误以为自己是湖南人,而建北人则被认为是绵阳人。监利县的风俗习惯与国外大致相同。邻近县的软管。农历正月初一,人们先祭祖,后祭父母,并出门外出。大年初二拜祭婆婆,初三家家户户拜年,称为“拜年”。正月初九为“上九”,正月十五晚上举办元宵节;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都出去扫墓,祭奠已故的亲人。农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门前挂艾叶,吃粽子,划龙船。 6月6日,烈日如火,家家户户都把衣服挂起来晾晒,称为“龙袍晒”。七月上半月,纸丝被烧尽到处安慰祖先; 8月15日称为“中秋节”,晚上吃月饼当茶。俗称“中秋赏月”;十二月初八称为“腊八节”;家家户户都提蜡水,做糯米糕、耙子。二十四日过小年,祭灶神;三十号晚上称为“除夕夜”。这一天,全家团聚,安排妥当。丰盛的酒菜、丰盛的饮酒,称为“团圆”,也称为“吃年夜饭”;孩子们向父亲和兄弟鞠躬,高喊“辞别新年”。入夜,家家户户生火,家人围坐在火边怀旧迎新,俗称“三十夜火,十五夜灯”。除夕之夜,熬夜称为“熬夜”。监利人民通过风俗习惯形成了自己的风俗习惯。长期的工作生活和我国特定的文化氛围。随着现代社会的开放和进步,社会结构和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现在监利的婚丧礼仪和节日习俗正在广泛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

7.监利十大旅游景点需要门票吗?

监利唯一的娱乐场所似乎就是KTV和大荒岛。过年KTV太贵了,晃晃场的大街小巷里到处都藏着。

其实滨江公园还是不错的,在河堤上散步、吹吹风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