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圣地文化旅游(五台山清凉圣地)
是经省佛教协会正式批准的寺庙。是丽水市最大的寺庙。青山环抱,环境优美,寺庙金碧辉煌,佛像庄严。是禅宗清净修行的清凉圣地。
寺内有两殿:弥勒殿、天王殿、往世书殿、大雄宝殿、药师殿、观音殿、地藏殿、延寿殿、西方三圣殿、客殿。千手观音堂]、念佛堂。有八十多间房屋、宿舍
2.五台山,清凉圣地圣地,清凉圣地五台山
3.五台山简介,清凉圣地五台山北部有一片终年阴凉的山谷。永不融化的“千年雪”、“万年冰”,盛夏的北台偶尔会下雪。这因此,五台山又名清凉山,是避暑胜地。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组成,平均海拔约3000米,主峰海拔3058米。即使在夏季,平均气温也在5℃-18℃之间,是名副其实的“清凉圣地”
4。五台山是一个清凉之地1.五台山是文殊菩萨应化身的地方。夏天去山顶,晚上睡觉就得开暖气。你可以想象五台山的整个气候。进入五台山,就能感受到凉爽的气息。据说,五台山过去非常炎热。后来文殊菩萨到龙宫借了一块石头,名叫邪龙石。非常凉爽,又名清凉石。
东海龙王五太子每次训练回来,都会休息一下。n 龙息石。文殊菩萨被借来安置在五台山后,整座山都变得凉爽起来。五皇子见卧龙石不见了,就跑到了五台山。山太大了,他用龙尾把五个山顶全部夷平了。五台山山顶如今已是一片瓦砾。
2.大福灵鹫寺,五台山第一寺:东汉时期,印度高僧马腾、朱法兰,白马驮经,根据经书寻找五台山,发现这里的地形与印度灵鹫山相似。因此,认定五台山与佛有不解之缘,于是五台山第一座寺庙——大福灵九寺(今显通寺)便应运而生。
从此,五台佛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他们的巅峰时期,有有寺庙300多座。如今,五台山仍拥有东亚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佛教建筑群。
3.五台山 - 灯笼文殊:康熙前往五台山寻父。相传顺治皇帝曾在五台山出家。康熙在五台山时,曾在西台下行走,迷失了方向。后来,文殊菩萨化作一座桥,一位老人提着灯笼来接他。于是五台山就有了文殊灯笼。
4.五台山——文殊射箭:乾隆听说五台山僧人的恶行,想要亲自去看看。当他到五台山时,看见一个和尚在河里沐浴,旁边还有许多妇女。乾隆一怒,就向他射箭。和尚拿着箭逃跑了。乾隆追赶至菩萨顶。当和尚消失后,他看见文殊菩萨在他身后。一个箭头。五台山有带箭的文殊菩萨。
5.五台山-五爷寺
五爷寺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重修时,在寺外增设了前厅。一般佛寺都不供奉龙王,但五台山为何要建龙王殿呢?这要从文殊菩萨向东海龙王借龙息石的神话说起。
很久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一个凉爽的地方,而是一个炎热难耐的地方。当地人民深受其害。专门为人们解决问题的大智文殊菩萨,巧妙地借用了东海龙王的一片凉意。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阳光明媚,成为避暑胜地。
他们来五台山大闹,将五座山峰削成五个平台,夺回五台山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居住在五台之上。五龙王被安置在最高的北台上,负责五台山的修云降雨。
人们感谢他为五台山地区带来的好处,自然就为五龙王建庙立像供奉他。五龙王位于殿堂中央,左边为大龙王、二龙王、龙母,右边为御祀、三龙王、四龙王。据说五龙王以前都是黑脸的,为什么现在看到的是金脸呢?这是因为佛教传言太子脾气暴躁,不好好伺候就会发脾气。脸由黑变金,成就了五爷’脾气变得温和了。
5.五台山清凉风光清凉与五台山有着特殊的缘分,五台山赋予了“清凉”二字更新、更深的含义。虽然与北京纬度大致相同,但其气候特征与中国东北大兴安岭相似。年平均气温-4度,最热月份7-8月分别为9.5度和8.5度。 1月最冷,平均气温-18.8度。因此,这里是夏季高温时避暑的绝佳场所。
6.五台山清凉圣地图五台山始建于东汉永平年间。相传汉武帝刘庄夜梦西天飘来一金人,端坐祥云。他认为他受到了启发佛陀立即派大臣去西方寻找。我在大月氏国得到佛经佛像,正巧遇见天竺高僧佘摩腾、朱法兰在那里传法,便邀请他们一同来华。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僧侣和汉族使者骑着白马驮经来到京都洛阳。汉明帝见到释迦牟尼佛像,愈发相信佛教,正如梦中所见,于是下令修建白马寺,并请了佘、朱两位和尚来传播。佛教在中国。永平十一年,两位和尚来到避暑圣地五台山。他们看到了五个平台顶,环绕着太怀腹地。山形地貌与如来修行的灵九山相似。回到洛国后,他们请求汉明帝修建一座城堡。寺在五台山。于是,寺院相继建成。
7.五台山圣地乾隆皇帝曾到过五台山,六次朝圣,写过五台圣地。由于五台山有五台,当时交通不便,去五台祭拜很困难。一位和尚想出了一个主意,将五个平台聚集在一起。是不是很方便?就这样,乾隆皇帝在五台山建造了菩萨像。山顶上,这座寺庙的独特之处在于金瓦红墙,尽显皇家气派。因为五台山也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乾隆皇帝被称为大帝文殊菩萨一定是有一定渊源的。
8.五台山清凉圣地匾额位于哪座寺庙?1.化城寺
化城寺是九华山唯一一座坐北朝南的寺庙,轴线对称布局,坐北朝南。北边逐渐拔地而起的寺庙,分四面四面。依山而建,有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建筑庄重、古朴、宏伟、高大。是九华山的开山寺和主要丛林。
据《安徽通志》记载,唐开元七年(719年)新罗王室弟子金乔觉,24岁,削发出家。唐朝开元、天宝年间,他带着自己的白狗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独居九华山石室,食石堆食土,苦修数十年。
据《九华山志》记载,唐至德二年(757年),居士诸葛杰等人扩建檀宫和尚旧址,修建宫殿,扩建寺院。 r地藏府邸;建中二年(781年),总督张彦请赐寺号,朝廷赐“化成”匾额。明宣宗、神宗,清康熙、乾隆均赐匾额金修复。
2.肉身殿
全国重点寺庙。原名金吉藏塔。位于九华街神光岭。始建于唐代贞元年间。宫殿面阔三间,进深16米,地面铺汉白玉。中央有一座高1.8米的汉白玉塔基,塔基上矗立着一座七层八角木塔,高17米。
塔身每层八面均设有佛龛。每个佛龛都供奉着金地藏金坐像。共有大小雕像56尊。以漆芋为原料,于光绪十二年成型。清朝(1886年)。塔北门外建有半月形瑶台,台上铸有三足大鼎。
一是置于肉身殿北面祭台东侧,高120厘米,直径109厘米;其次,放置在台中市中心的肉宝馆北侧,高120厘米,直径109厘米。第三,放在肉身的祭坛上。殿北西侧拜台高120厘米,直径109厘米。这个地方比殿南正门前要宽阔得多。许多香客来这里烧香拜佛。
3.东亚寺
东亚寺建于东亚寺之上,古称东峰。化城寺东侧悬崖上有一巨石,形似一条青龙,昂首长角。它有牙齿和其上刻有“十方”二字,故有“东亚云方”之称。峰北有一黑色巨石,又名岩座岩。相传是金地藏禅修处东边的对云润幽。著名的地藏洞,是金地藏菩萨居住的地方。
这里曾有严坐殿,明万历年间扩建为寺庙。清代中叶,定慧和尚集资扩建大雄宝殿、万佛塔、地藏殿、禅室、净藏殿。客房等
现寺于1933年被毁,仅存钟楼。它在二楼,有六个角。里面悬挂着古老的“幽冥钟”,低沉洪亮的声音响彻整个九子峰。寺庙周围有小关尖峰、天池龙女泉、闽陵园、通惠寺、太白书堂遗址等。
4.甘露寺
甘露寺位于就在九华山北路半山腰的定心石下。相传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玉林国师来到九华山朝拜地藏菩萨时,见这里风景幽雅,山水环抱,是一片苍松翠竹之中的平地,可以用来建寺庙。他说:“你若在这里建一座兰若,必定会有一位高僧代替你。”
在伏虎洞住了二十多年的苦行僧东安大师听了大师的话,高兴地出洞出山。清朝
清朝康熙年间,由贤禅师为住持,开坛传戒。咸丰末年,佛寺全部被毁。光绪年间,聘请大行禅师修建,现任甘露寺住持。他头戴斗笠,脚穿草鞋,徒步千里来到北京,请求刻制佛经带回寺院。后来住持长贤禅师严格遵循佛教制度,增建寺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