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节我们家乡都很热闹。你可以看到街上的人们在购物中心购物。各种年货和玩具让我兴奋不已。
我们的除夕习俗其实全国都是一样的。大家要聚在一起吃饭,吃得很开心。大年初一、初二,晚辈们都去给长辈拜年,但我们呢?可谓是五谷丰登,红包满口袋,全家幸福。元宵节期间,大家都要回到家中放鞭炮,玩乐。现场非常热闹,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街道上挂满了新颖别致的灯笼,街上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太令人兴奋了。春节真是热闹啊。我的家乡是那么的热闹,那么的喜庆,那么的欢乐。
郑干军
2 春节

除夕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就是农历新年。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由于农历新年是在冬末春初过节,所以人们也称这个节日为“春节”。

中国人在春节有许多传统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准备各种食物,准备辞旧岁。并迎接新的一年。

春节的前夕称为“除夕”。除夕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刻。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熬夜。尽快除夕夜的钟声一响,人们仍然吃饺子。在古代,零时被称为“子时”。除夕之夜,是新旧岁月交替之时。人们此时吃饺子,寓意“更岁饺子”。这也是“饺子”名字的由来。

除夕过后,就是大年初一了。从大年初一开始,人们走亲访友,互相拜年。拜年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吉祥话,祝愿幸福安康。


3 贴“福”字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的门、墙、门楣上都要贴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由来已久的民俗习俗。根据《孟良录》记载:“元旦逛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新春……”;门神挂铃,钉桃符,挂春牌,祭祖。”文章中的“春牌”是红纸上写的“福”字

“福”字的解释是“幸福”,但在过去它有“福”、“吉祥”的意思。春节期间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向往。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愿望,人们干脆将“福”字倒贴,寓意“幸福已降临”、“福气已到”。民间还流传“福”字倒贴的说法,明太祖朱张用“福”字作为暗号,准备杀人,善良的马皇后决定避免 t她大怒,天不亮就下令全城人家的门上贴上“福”字。马皇后的命令自然没人敢违抗,所以每扇门上都写着“福”字。其中有一户人家不识字,居然把“福”字倒贴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发现家家户户都贴了“福”字的牌子,有的“福”字倒过来了。皇帝闻讯大怒,立即下令禁军将全家杀掉。马皇后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你今天来了,所以故意把‘福’字的牌子倒过来,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下令放了他,一场浩劫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开始把“福”字倒贴,一是为了吉祥如意。运气好,其次是为了纪念马皇后。

民间还用“福”字细细地制作各种图案,如寿星、寿桃、鲤鱼跃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 “福”字以前多是手写的,现在市场、商店里都有卖。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如何庆祝这个节日,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