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粽子
是因为屈原投江而亡。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就把米装在竹筒里,扔进江里。后来演变为用竹篮和树叶包裹。在河里喂鱼和虾。
(二)喝雄黄
由于端午节后各种昆虫活跃,瘟疫增多,雄黄有消除疾病的作用;也正是因为白蛇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黄酒差点死掉。它的形状像蛇,所以人们模仿它,希望收到辟邪的效果。

(三)挂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尖)、石榴、大蒜是有原因的。一般都是艾蒿、榕树、菖蒲用红纸扎成一束然后ins贴在或挂在门上。因为菖蒲是天上五瑞之首,象征着可以消除厄运的宝剑。由于生长季节和形状,它被认为能带来“百阴之气”。叶子呈剑形,插在门口可以辟邪。
于是方士们称其为“水剑”,后来习俗引申为“蒲剑”,能斩杀万千煞气。清代顾铁青在《清嘉录》中记载,“割香蒲为剑,割荚为鞭,以桃梗、蒜为饰,悬于床上,皆可驱鬼”。晋代《风土志》中就有“将艾条做成老虎形状,或剪成小老虎,用艾叶粘上,人们竞相剪断”的记载。后来又加了菖蒲,有的人形,有的人形。字,名曰“蒲箭”,“驱邪驱鬼”。

艾草代表招百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以使身体健康,我国古代就已经是药用植物了。针灸以艾草为主要成分,烧在穴位上来治疗疾病。艾草可以辟邪的传说由来已久,主要是因为它的药用功能。例如宗茂的《荆楚岁岁》 《吉》记载,公鸡不打鸣的时候,有一个形似人形的人,正在采艾草,抓起来,用艾灸治疗,非常有效。
这一天,艾条被采成人形,挂在身上。民间也有在屋前屋后种艾草以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还在德拉上贴“午联”。贡船节,具有与灵符相同的功能。有的午联有这样的句子:“手持艾旗招百福,门挂蒲剑斩万煞”。榕树枝的民间寓意是可以使身体强壮、健康。
当地还有挂石榴、大蒜或山牡丹的习俗。大蒜可祛邪、治疗虫毒;山芍药方可治疯病;石榴花挂在门上,以避免黄巢。石榴花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用来治疗疾病。功能。石榴皮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关于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个故事。黄巢之乱期间,黄巢有一次路过一个村庄,偶然看到一个妇女背着一个大孩子,手牵着一个小孩子。黄晁很好奇,问为什么。
那女人并不认识黄超,所以她只是说,因为黄超来了,杀了她叔叔的全家,所以她就只剩下了这条唯一的救命稻草,所以如果她不能照顾两个人,她就只能牺牲自己的骨肉来保全自己的生命。全叔的骨肉。黄巢听后大为感动,告诉女子只要在门上挂上石榴花,就可以避免黄巢的祸患。
(4)钟馗悬像
因为民间传说钟馗是捕鬼大神,所以钟馗像具有驱鬼的能力。据说唐明帝曾经梦见过一个大鬼和一个小鬼。小鬼在偷食物,大鬼在吃东西。抓住它然后吃掉它。
唐明帝问大鬼:“你是谁?”大鬼道:“我叫钟馗,是终南山进士。因为由于我丑陋的面具,我参加考试时没有被录取,所以我自杀了。今誓为陛下驱除天下妖魔。”明帝醒来后,命画师吴道子根据梦中所见,画出钟馗像,以辟邪。据说年底才挂钟馗像,明代画家文征明也画过《寒林钟馗图》,端午节挂钟馗像可能只是一种习俗明末清初。这种习俗在台湾很少见。

(5)龙舟竞渡
古时候,人们竞相划船,以救屈原,因为他跳进河里。在现代,这是展现团队精神的最佳活动。每年,全省各大城市的主要河流都会举办龙舟赛,国内无线电视台都会直播比赛。近年来,它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国际邀请赛。 。
外国友人喜欢赛龙舟的原因:它不同于国外流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划船,而是一项更需要力与美默契的运动。各地的龙舟竞赛都大同小异。值得一提的是,宜兰县二龙村的龙舟赛出名,并不是因为他们的龙舟比其他地方更长或者更漂亮,而是因为据说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而且只有两支队伍。 ——上二龙村齐吾兰和下二龙村周在伟各有一艘画有太极图案的龙船,齐吾兰是绿色背景,周在伟是红色背景。
比赛规则是两个村的居民都是选手。他们在二龙河上比赛数十次(从下午到黄昏)。当球员感到疲倦时,他们将立即被同村的人取代。最终,获胜次数最多的队伍将成为获胜者。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