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有哪些习俗和节日?
蒙古族传统民间节日有“白节”,祭祀敖包、那达慕等。
“白节”
“白节”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它也被称为“白月亮”,据说与乳制品有关。与白度有关。意思是祝你好运、万事如意。节日的时间大致与春节重合。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吃手工肉,包饺子、煎饼。大年初一早上,晚辈给长辈敬酒“送别酒”。除了过年之外,锡林郭勒盟人民每年夏天还要庆祝“马奶节”。节日前,家家户户都要杀羊做羊肉或全羊宴,挤马奶酿酒。节日这天,各牧民家庭都会拿出最好的干米。牛奶、奶酪、奶豆腐等乳制品。在用来招待客人的盘子里,马奶酒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饮料,是提供给尊贵的客人的。招待客人最隆重的就是全羊宴。过去,烤全羊多用于祭祀或祭祀敖包。现在已成为重大节日或迎接贵宾的特色菜肴。
2.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或“鼓”。蒙古民族盛大的祭祀活动之一。敖包通常位于高山或丘陵上。石头堆积起来,形成一个圆锥形的实心塔。顶部插入一根长杆。杆头上绑有兽毛角和经布条。四周有烧柏香的垫子。敖包旁边放置石头,并放置树枝,供奉全羊、马奶酒、黄油、奶酪等。古代萨满在祭祀把手时,会敲鼓。s、念咒、礼拜、祈祷;近代,喇嘛们烧香、点火、念经。牧民围着敖包,左右转了三圈,祈求上帝保佑。蒙古族牧民遵循祖先原始的宗教信仰,相信山高大雄伟,通向天堂之路;山也是神灵幻想居住的地方。因此,对山的崇拜、对神的祈求,就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蒙古族有许多传统的祭祀活动,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蒙古族的祭祀活动之一。草原人民崇尚自然的表现。锡林郭勒盟是历史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敖包祭祀遗物。
3.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两季田园闲暇时举行。 “那达慕”蒙古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舞蹈、物资交流等。解放后,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田径、球类比赛、文艺演出、图片展、电影放映、生产经验交流等,成为蒙古族人民喜爱的活动。
其他礼仪习俗包括:
1.蒙古族人民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到客人都会热情地打招呼:“他是赛因白努。”(嗯)然后主人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鞠躬,请客人入席。蒙古包。全家人老老少少围坐在客人周围,问问题,就像在家里一样。
2.平时待客之道,喝完奶茶后,慷慨的主人总是带来香甜的黄油、奶皮、醇厚的奶酒、香脆的奶茶等。油炸水果炒饭、奶茶、奶酪和独特草原风味的“手剁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并邀请他们享用餐点。如果主人对客人特别尊重,往往会把奶壶、酒壶放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他会唱一些欢迎、友好的歌曲来劝客人喝酒。如果客人接过杯子喝下去,主人就会特别高兴。当有宴请特别贵宾或举行仪式时,往往会安排全羊宴。蒙古族称其为“乌察”,有的也称其为“秀斯”、“布忽里”。当客人告别时,他们常常送全家出走,指路,并反复说“拜伊丽塔!”呸!” (祝您旅途平安)。
3.哈达是藏语的音译。常用于问候、送礼、问候等场合。拜神明、拜年及喜庆场合表达敬意和祝贺。这种礼仪由来已久。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蒙古人民“逢年过节,互相赠送金、银、玉、白帛等制成的礼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