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
祭灶扫尘贴春联、门神年画“福”字倒过年夜饭(团圆饭)、祭祖拜年熬夜到年底,初六回父母家,给财神送红包(压岁钱),过年送橘子。过年放鞭炮迎新迎春

具体来说: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扫尘】 】 【吃灶糖】
中国的春节一般从每年腊月初二开始,腊月十三或二十四就拉开了祭灶的序幕。有“官三人四船五”的说法,即政府在腊月二十三过节,老百姓则在腊月二十三过节。24日庆祝,住在水上的人们会在25日庆祝。举行祭灶仪式。祭灶完毕后,过年的准备工作就正式开始了。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至除夕,人们称之为“迎春日”。

腊月二十五:【接玉皇大帝】【驱乱年】【摄蚕】【千元灯节】
送灶神上天后直到除夕夜,他才迎接他回来。这个时期,世界上没有神。没有禁忌,结婚的人很多,这叫“乱过年”。朝岁是人们调整社会生活的特定时期。到了年底,人们有闲暇,有积蓄。对于很少有精力处理大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时机。

第二十七/二十八腊月:【洗澡】
按照传统民俗,洗澡、洗衣要集中在这两天,以祛除一年里的霉运,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准备。北京有句话说,二十七可以洗罪,二十八可以洗掉马虎。腊月二十六洗澡是“洗财运”。

腊月二十九:【小除夕】【庆新年】
 除夕的前一天称为“小除夕”。家里摆宴席,有人来访,人们称之为“送别”。户外烧香称为“天香”,一般需要三天时间。

腊月三十:除夕:【贴门神】【贴春联】【守年夜】【吃年夜饭】【放鞭炮】【祭祖][压岁钱]
《过年》“除夕”的“楚”字意思是“去;去”。改变;除夕夜的意思是“月末岁末”,人们要除旧布新,一年的最后一个晚上。因此,除夕夜的活动正月初一:【拜年】【放鞭炮】【醉穗】【鸡】贴][聚财]
这一天是大年初一、立春日、正月初一,是正月初一,所以叫“三元” ;这一天又是年的朝代、月亮的朝代、日的朝代,所以又被称为“三乱”,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改变了初一的时间。正月初二按照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初二正月:【祭财神】【财神传说】
 正月初二,北方祭祀财神。这一天,无论是商业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祀财神的活动。除夕夜家家户户都带上财神供品进行祭祀。事实上,他们烧掉了购买的粗糙印刷品。今天中午我们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祭品有鱼、羊肉等。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小米生日】【小元旦】
小元旦就是天庆节。这是宋代的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说有天书下凡,真宗下旨,定农历正月初三为天庆节,官员和其他人请了五天假。后来改称小年王朝。不扫地、不讨火、不汲水,就像隋朝一样。


正月初五:【祭财神】【主神】【发给穷人】【开市】
 初五正月俗称破五。有人说,五年前的许多禁忌,都可以在这一天打破。按照老习俗,我们吃“水饺”,北方叫“水饺”。妇女们不再忌讳,开始互相拜年。新婚的新娘在这一天去世了。据说初五不宜做任何事,否则这一年会遇到麻烦。

正月初七:【壬日】【摊煎饼】【吃七宝汤】
 相传牛蜗牛是第一个被创造出来的。创造出鸡、狗、猪等动物后牛、马,她是第七天出生的。上帝创造了人类,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代开始有人日节日的习俗,魏晋以后开始受到重视。古代人们就有佩戴“人胜”的习俗。因为是人日,所以古代有这一天不执行死刑的习俗。

正月初八:【五谷日】【顺兴】
民间把正月初八视为星辰下界的日子。他们制作小灯并燃烧以供奉它。名曰顺兴,又称顺行。 “祭星”、“受星”。也有人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说明这一天稻谷丰收;如果天气阴天,那么这一年就会歉收。

第一天第十天农历正月:【石头生日】【恭喜老鼠嫁女】【初十贺岁歌】
老人们在正月举行祭鼠活动,又称“鼠嫁女”。女儿》和《老鼠嫁女儿》结婚。具体日期各地不一,有正月初七、正月十七、正二十五等。正月十五,很多地区是正月初十,各地祭鼠的方式也不同。

正月十五:【元宵节】【送小孩子灯笼][迎紫姑][远离百病][偷菜节][巴乌节]
元宵节又称元宵节,元夜因正月圆,又称上元节。过年的晚上。因为这个节日有赏灯的习俗历代又称元宵节。元宵习俗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汉武帝正月新夜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乙”,被后人视为正月十五祭祀神的前兆。

立春习俗:【东郊迎春】【春帖】【春牛】【咬春】
 立春迎春是一个立春是中国先民的一项重要活动。周代,立春之际,皇帝亲自率领三宫九大臣、诸侯百官到东郊迎春,祈求五谷丰登。归来后,应以善行、命令造福百姓来奖赏大臣。使之成为全民共庆的新春佳节乐于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