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腊八:吃“腊八粥”、泡腊八蒜(有的地方称为“腊八米”)的习俗。
2。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腊月初十以后,人们开始出售魏画的门神、挂饰、金银箔、烧纸等。二十日后,卖糖瓜、糖糕、糯米竹糕、关东糖、草炒豆等物品“祭灶”。
3。腊月二十二以后:
(一)腊月二十三是小除夕。小年期间的主要民俗活动有扫尘、祭灶等。
(二)扫地节,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扫除蜘蛛网、扬起灰尘、d 清洁。
(3)腊月二十五有迎接玉皇大帝、田间放蚕、千灯节、赶乱等活动。
(4)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采购年货。
(5)腊月二十七,要自己宰杀家禽,到集市上收购。
(6)腊月二十八,我们开始准备过年的主食。
(7)腊月二十九,家里要摆宴席,有人来登门拜别。
4。除夕夜贴春联、熬夜、放鞭炮等
5.大年初一,拜年、放鞭炮、贴春联、发压岁钱伊文。
6。初六送走穷人,开市。
7。正月十五看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
8.农历正月十九是延九节。



扩展资料:

腊月之所以被称为“腊月”
“腊”与“蜡”相近,而祭祖称为“腊”,祭百神称为“腊”。“腊”和“腊”都是祭祀活动,多在农历腊月进行,所以人们把十二月称为“十二月”。腊月。
腊月是岁末,古代农耕时间少的人,闲着没事就出去打猎,第一是多吃点补粮。食物短缺,二是利用野生动物祭祖祭祀神灵,祈福长寿,避祸迎福。
腊月有很多传统民俗习俗。腊月初八,用五谷杂粮熬制“腊八粥”。有的农民还将“腊八粥”洒在门、栅栏、柴堆等处,祭祀五谷神。 12月23日俗称“小过年”。有的地区,人们摆上香喷喷的蜡刀头和糖果、水果,供奉“灶神”。事实上,现在大多数人都不相信“神”之类的东西。他们只是遵循一些古老的习俗或者只是为了好玩。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