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徒死后举行什么仪式?
佛教起源于印度。中国古代僧侣的葬礼在很多方面都受到印度佛教传统和习俗的影响。古印度流行四种埋葬方式,即水葬、火葬、土葬、林葬。人们熟悉火葬和土葬。水葬是指将尸体放入水中,随水流漂流;林葬是指将尸体遗弃在野外森林中去喂养野生动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印度中部拘尸那罗城外病逝。他被火葬了。佛教僧人效法释迦牟尼,一般实行火葬。
火葬,在印度被称为Chabi,是一种将尸体焚烧并收集遗体的埋葬方法。中国佛教僧侣的丧葬方式一般以火葬为主。火化后,他们的舍利被收集起来,并建造佛塔来存放它们。帕果寺等我国著名佛教寺庙嵩山少林寺大林,是埋葬少林寺历代住持等高僧舍利的塔群。但也有例外。例如,唐代高僧玄奘死后并没有火葬。唐高宗全身金棺银棺安葬。
至于葬礼是否隆重,则取决于死者生前的地位。一般僧侣圆寂后,不举行葬礼,不举行吊唁,也不举行佛教活动。僧人只被要求主持简单的葬礼并被火化。当住持和其他主要僧侣去世时,必须举行葬礼。这种丧葬仪式一般由其他寺庙的高僧或本寺负责人主持。该程序通常与葬礼相似。
首先请大厅领导汇报他去寺庙办丧事。弟子或侍从会亲自为死者沐浴更衣,然后将其安葬于棺材中。灵柩前供有粥、米、茶、汤等供品。方丈和众僧人烧香礼拜、吊唁,大家都要穿上丧服。死者入棺三天后,合上棺盖,将棺材移至法堂,法堂上挂幔子,中间法座挂死者僧像,放置了牌位。法堂内香烛常燃,每日两次供养,并派人彻夜守夜。
正式举行葬礼之日,其他寺院的僧人及善信人士都会上门祭祀,并由寺院的熟人接待。然后棺材被抬起来举行葬礼,殡葬承办人和维娜上香,对棺材进行佛事仪式,敲响钟鼓等法器送葬。送丧人带领众人排成两排,并肩而行。他们走路时应该悲伤,不应该互相窃窃私语。到达火葬场后,少师、村民和家属将守卫火葬场并收集遗体。最后,将已故和尚的遗体安放在塔内,并把和尚的牌位供奉在祠堂里。葬礼结束了。
若死者是方丈,则其后将选举新方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