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的起源是什么?祖先是谁?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他们的民族语言是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族。有北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六种方言,其中包括5个小方言、25种方言。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川、贵、广四省(区)的高原和沿海丘陵地区。主要集中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对于彝族的起源有不同的说法,主要有北方彝族、南方彝族、东方彝族和云南原住民等。
学术界的共识是他们来自北方。据汉、彝文史料记载,彝族的祖先与分布在西部的古羌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彝族主要源于古代羌族。
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初期,彝族先民的活动中心大约在滇池和琼都(今四川西昌东南)。这些地区居住着琼都、昆明、老真米莫、滇等农业或游牧部落。据彝族历史传说,他们的祖先远古居住在琼枝路,后南迁至诺伊河、曲伊河沿岸(即金沙江、安宁河流域)。
大约在公元3世纪,彝族的祖先已从安宁河流域、金沙江两岸、云南滇池、哀牢山等地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贵州西北部、广西西北部。部门。自彝族祖先以来他们定居西南,不断与其他民族融合。例如,古代南方濮人的后裔,很多都成为了今天的彝族。贵州古彝书《西南彝族志》中有很多关于蒲边彝的记载。与此同时,古代彝族聚居地区还分布着许多彝语支的其他部落。因此,历史上彝族的名字非常复杂。
大约2000年前,彝族的祖先已经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据《彝族典籍》记载,
彝族的祖先钟某友有6个儿子,这6个儿子就是彝族的第六祖。六祖是五、查、布、摩、傩、恒六支的始祖。
根据贵州彝族水西土司安库父子谱系,水西土司安库已有85代中牟至清康熙三年(1664年)。钟某友出生于战国初期。六祖支系标志着彝族祖先从氏族部落向部落联盟过渡的阶段。
大约在公元前二、三世纪,生活在云南滇池周边的彝族先民开始进入阶级社会。汉初,在滇池地区(原滇国境内)设立益州郡,彝族的祖先受滇王统治。公元8世纪,云南哀牢山北部和洱海地区出现了六个地方政府,史称六昭(六王)。其中,蒙舍赵首领皮罗热于783年统一六赵,建立了以彝族为主体,包括白族、纳西族等民族的南诏奴隶制政权。被册封为云王是唐朝时期的。同一时期,贵州彝族地区还出现了罗甸等政权,统称为罗鬼主。
公元937年,封建大理政权取代了南诏,南诏因奴隶和农民起义。从此,云南彝族地区开始走向封建化。 13世纪后,大理、罗甸先后被元朝征服,并在这些地区设置路、府、府、县、宣威司。元末,云南不少彝族地区封建地主经济迅速发展,但部分地区封建地主经济和奴隶制的残余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明代在彝族地区设置了流官、土流监制、土官三个官职,对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显着的促进作用。清朝时期,清朝实行了土地改革,加强了对彝族地区的直接统治。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彝族地区领主经济的瓦解和封建地主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广大彝族人民也深受其害,鸦片在彝族地区十分猖獗。凉山彝族奴隶主用鸦片换取大量枪支和白银。有了枪,他们进一步向周边地区扩张势力,掠夺各族人民为奴。由于枪支的存在,彝族内部敌人之间的冲突日益频繁,使广大彝族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许多彝族被迫离开家园,迁移到安宁河以西和丽江。
彝族人民为了反抗剥削和压迫,做出了许多英雄事迹。ic在历史中挣扎。特别是近代以来,彝族人民的反抗斗争融入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清咸丰年间,哀牢山彝族李文学领导的起义声势浩大,影响深远,斗争历时23年(1853--1876年)。 19世纪末,金平、元阳等地的彝族、哈尼族多次联合抵抗法国侵略者侵犯中国边境地区。滇南彝族、汉族人民多次反对法国侵略者修建滇越铁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蒙自爆发事件,彝族杨子元带头烧毁法关。 1911年辛亥革命和卫国运动期间,许多彝族人民参加了夺权斗争。推翻帝制。 1913年至1916年,凉山州冕宁、越勇地区爆发了彝族反对奴隶制度的大起义。由于起义的高潮发生在1914年,即彝历虎年(彝语称虎拉,年称库),所以史称拉库起义。
1927年,蒙自县五六百汉族、彝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在山区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35年至1936年,红一、二方面军两次途经彝区,到滇东北、滇北和凉山彝区宣传民族政策。他们得到了广大彝族人民的支持,许多优秀的彝族儿女加入了红军。在冕宁,红军打开监狱,释放了被扣为人质的彝族人民。我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冕宁托乌彝族郭吉氏族长肖乔丹,按照红军传统习俗,与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结盟。冕宁彝海彝族人民,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取得渡口。飞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的胜利。刘伯承还把卖鸡的中国蛮族红军(即国基)支队的红旗授予约旦,鼓励他们组织游击队反抗国民党统治。红军播撒的革命火种在彝族地区广泛蔓延。人们怀着对红军的尊重和思念,珍藏红旗,利用红军留下的物品。许多彝族人还给当年出生的孩子取名红军。比如红军的烦恼,红军的烦恼。
L战争期间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龟山、鲁南、西山、弥勒等地的彝族人民,建立了游击武装和革命根据地,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滇南、滇东北、滇西、凉山等地的彝族和其他民族人民也建立了游击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顺利进军和上述地区的解放作出了贡献。许多优秀的彝族儿女在革命斗争中献出了生命。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