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山有多大?
野人山区位于缅甸最北部。它是密支那北部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再往北就是喜马拉雅山。历史上,这里是中国的领土。新中国成立后,划定为缅甸领土。由于山高林密,瘴气横行,相传这里曾经有野人出没。因此,这片方圆数百里无人居住的土地,统称为“野人山”。克钦山脉,在中国被称为野人山或库门山,位于中国、缅甸和印度的交界处。缅甸北部的山脉绵延数千里(准确数字是近三百公里),从北到南贯穿克钦邦中部,是通往马利克的门户。江河、秦墩河源头各支流的分水岭。最高点是奔巴奔山,海拔3,411米。是缅甸为数不多的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峰之一。迄今为止,大部分山区仍是未开发的原始森林。原属于中国云南省,因居住在这里的门巴族尚未开化而被称为野人山。地理位置:野人山又名克钦山脉、库门岭、呼坎谷山,位于中国与缅甸、印度交界处。它位于缅甸最北部。北边是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东西两侧都是战争遗迹。其两侧是高耸的横断山脉。面积近300公里,长200公里。它是麦力凯河和钦敦河上游支流的分水岭。最高点是奔巴奔山,海拔3411米。是缅甸为数不多的海拔超过3000米的山峰之一。地貌特征 截至2009年1月,野人山大部分地区仍为未开发的原始森林。野人山原属中国云南省,后归属缅甸。因居住于此的门巴族尚未开化,过去曾有野蛮人存在,故称野人山。据记载:野人山在缅语中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野人山山峦叠嶂,森林如海,林间沼泽一望无际,山谷茂密,森林茂密,狼猛猛兽猖獗,瘴气疟疾蔓延。它被认为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危险地带:野人山的蚊虫、毒蛇、瘴气让人防不胜防,每一击都是致命伤。每年5月下旬至10月,是野人山的雨季。雨季不仅使森林中的蚊虫、水蛭异常活跃,还会引发各种森林病害s:回归热、疟疾、破伤风、败血症等发展迅速。传播这个词。据记载,抗战时期,翻越野人山到达印度的五万中国第五军,只剩下三四千人,不到零头;随军撤退的40多名妇女中,只有4人幸存;在进入缅甸参战的10万中国远征军中,当时有1万多名中国军人在战斗中牺牲,但在位于北纬26度、东经97度左右的野人山,就有5万人牺牲。夏季是大片丛林地区和沼泽地。野人山大雨过后,由于天气潮湿,蚊虫肆虐,普通人很难在这里生存。他们必须依靠奎宁丸才能避免在野人山感染疟疾。野人山拥有世界上最著名的玉田——异教玉田。产出的翡翠帕敢地区的翡翠年代久远,生长良好,底色干净,成色好,多为高档翡翠。因此,这座宝山也是当地各族军事力量的兵家必争之地。
独龙族的民俗有哪些?独龙族的民俗风情:
1.独龙族喜歌、跳舞,特别善于通过“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每逢节日、红白喜事、盖房、庆丰收等重要场合,都有歌舞、唱腔的表演。
2.在传统万物有灵观念的控制下,独龙族普遍相信鬼怪的存在和作用。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和崇拜集中在对各种鬼怪的信仰和祭祀上。一系列巫术活动如祭鬼、巫医治病、杀鬼、占卜等活动盛行。
3.无论喝酒、吃饭、吃肉,主妇们在独龙族家庭中分享食物,客人来时也平分一份。夜幕降临后,男人们在火塘边喝酒念贺,然后把酒碗扔到火塘的竹架上,碗口朝天,以示吉祥。
4.独龙族男女均戴,前垂至眉毛,后披肩,左右遮耳。过去人们喜欢戴耳环、项链,但现在男人很少戴了。过去,妇女有在脸上纹身的习惯,独龙语称“巴克图”。新中国成立后,这种纹身习俗已逐渐被独龙族妇女抛弃。
5.独龙族有我们有路上丢了的东西不捡,晚上不关门的好传统习惯。他们认为盗窃是最可耻的行为。
6.独龙族唯一的传统节日是过年,独龙语称“卡江娃”。一般在冬季腊月,即十二月至次年一月举行。没有固定日期,各村自行选择。节日的长短取决于食物的多少,大约二至三天或四至五天。年前,友好的家庭通过“口传”、“系绳”或“雕木”等方式互相邀请,在节日前一天,客人就会如约而来。节日期间,人们祭拜天桂山神灵,“抛碗占卜”,一起吃年夜饭,通宵达旦地载歌载舞。
7.独龙族的婚姻严格遵循氏族异族通婚制度,即同一宗族的男女,不论有无直系亲属,不得通婚。每个氏族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婚姻群体。
8.独龙族历来实行土葬。棺材由四块木板制成,方便收集材料。也可以将园林树木挖空以容纳尸体,或用竹席包裹尸体埋入土中。人死后第二天就被抬出去。按照独龙族的禁忌,尸体是不能直接从门口抬出去的。必须从房子后墙或地板上的另一个缝隙打开才能将尸体送出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