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不知道,但我的父母常说,在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农村过年吃的食物被称为浓浓的年味。现在,春节吃的饭最多就是假期在酒店吃的一顿饭。父母说过年吃它才算好吃,有味道,有仪式感,有期待感。过年时生产队杀土猪,每户人家分几斤肉炖一锅。加点白萝卜切成和肉一样大小,用春桃(食用红)染成瘦肉的样子。屋子里充满了肉的香味。飘到门外。当时的猪肉不是用美国进口的加工大豆和玉米饲料饲养的,所以味道特别!

一把蒸笼红包子,家家过年必备。红玻璃糯米馅是用绿豆和糖做成的,面皮上印有吉祥图案,寓意饺子圆圆、红红火火。孩子们拿着红球,跳来跳去,叽叽喳喳,这就是过年。

过年最好的美食就是吃轻糕。光糕的全称是戚继光糕,光糕的简称,是老百姓为抗日戚家军制作的干粮。我们现在甚至不知道光饼是圆的还是有四个角。爸爸说,蛋糕圆了,蛋糕圆了,家家就团圆了。那时的生活很穷,但那个味道却令人难忘。过年吃糕,给老人带来平安,给年轻人带来欢乐。缅怀抗日先贤战士戚继光,感悟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桌子上放着一盘光秃秃的蛋糕,爸爸说:他忍不住偷偷咬了一口。我想:那一口是对新年的期盼,是内心的向往,是心中充满的新年。不仅仅是吃掉蛋糕,更是感恩抗日先烈让我们的生活生生不息、生生不息。让抗日干粮被模拟,领略历史。让世世代代有感恩有友情,有家仇有国仇;让我们感谢先烈们带来了平安的一年,带来了年夜饭。过年吃圆饼,是人间最有意义、最伟大的道理。

我们的除夕是小除夕,正月初四是除夕,又称大除夕。晚餐的第一道菜是酿豆腐。我的父亲对特殊的食物情有独钟。虽然当时没有大鱼大肉,但是蛤蜊熬成浓汤,拌着切碎炒着吃花生。酿豆腐不油腻,吃起来很饱。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我家乡的海鲜很便宜。有特色的炸生蚝、红烧蛏子、冷海蟹、竹笋冻。它们是正宗的美味佳肴。虽然吃得停不下来,但还是吃了酿豆腐,咬了一两口用眼睛看了一下。

初一、初五,一定要吃面条。面条在当地方言中与“命”同音,又称为“妈祖面”。面条细长而有弹性。配上炸海蛎和荔枝肉就可以完成这碗面了。 、紫菜丝,吃到碗里没底了,就代表自己又老了一岁,增添福气,延年益寿。这碗长寿面是春节必吃的。

我父亲在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的春节期间经常吃这些,很难放弃这种独特的味道。他很享受热气腾腾的年味,欢庆团圆年,祈福平安。

我来自那个时代,最有发言权。除夕夜我可以吃一顿饺子。大年初一,可以吃白面馒头。如果家里养猪的话,可以吃白菜、猪肉粉条。直到初三,我每餐都能吃馒头。 20世纪60年代,腊月末,家家户户还能点炸鱼、萝卜丝丸子、麻花炒面等,正月十五之前是一顿美餐。

如果你平时以大煎饼和红薯为主食,那么你就很少吃肉了。供给制度是在20世纪60年代的三年困难时期逐步制定的,直到改革开放才逐渐废除。

现在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很多!满足并快乐!

Do 你喜欢湖南吗?

我是湖南人吗?但我喜欢湖南,热爱湖南。为什么我要问自己是不是湖南人?我的父母都是湖南人,我也是湖南人。当我八岁的时候,我的父母带着我和弟弟搬到了江西。我在江西的童年并不轻松。江西的孩子欺负我们这些从外地搬来的人。我上学的时候,一个男孩说他们当地人是庙主,我们外地人是乞丐。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对家乡有了印象。我心里发誓,长大后一定要回到湖南老家。长大后,我真的又回到了家乡,嫁回了湖南。不过湖南也有人叫我江西老表哥,说我是江西人。但不管我是江西人还是湖南人,我就是喜欢湖南。因为她是我的家乡。

湖湘颂

如云堂2018年即兴创作原曲,2022年修改。

北方鸟九头,东部与甘兰接壤。

贵州与重庆相连,两地融为一体。

响水河、香山风景优美。

张家有疆,天下无双。

洞庭是鱼米之乡,鱼米之乡。

橘子洲头,中产阶级人士。

爱晚亭旁,传来书声。

南岳香火弥漫,梵音悠扬。

岳阳有楼,千古文。

唯楚有才,重德行。

湖南人多才多艺,处处自强不息。

伟人故里,举世仰慕。

雷锋精神永远闪耀。

书法墨色令人惊叹,欧阳怀素美得令人窒息。

为复兴诸侯国,努力变强。

开疆平乱,左公Z翁塘。

湖南宝地,美丽潇湘。

神农泽友,愿福无量。

我是苏城人,庸俗无功。

边走边唱,这是漫步的乐趣。

进入云指的是谁?淑华姓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