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手舞”流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它是土家族原始的祭祀舞蹈。现主要流传于湖南湘西龙山、保靖、永顺等地,已有近千多年的历史。

“摆手舞”流传甚广,名称各异。有的称为“舍巴日”或“舍巴格子”,意思是握手或玩手;有的被称为“示巴”,意思是挥手;有的被称为“示巴骆驼”,意思是跳跃和挥手;有的被称为“示巴骆驼”,意思是跳跃、挥手; “跳新年”(中文)有很多名称,但表演形式和内容基本相同。每当过年、纪念祖先、团聚时,土家族都会跳“摆手舞”。

湘西土家族的摆手舞集歌、舞、乐、戏于一体。舞蹈动作有摆手舞多再现土家族生产、生活和战斗场面:有表现狩猎生活的“抓野猪”、“拖野鸡尾巴”、“岩鹰展翅”等;有表现农活的“挖土”、“播种”、“插芽”等;有表达日常生活的“打蚊子”、“打达达”、“擦背”。 ”等;有表现外出打斗的“弓箭”、“骑马刀剑”等。摆手舞粗犷飘逸,刚劲有力,节奏鲜明。土家人以牛头、猪头、达达、米酒、腊肉等供品祭祀祖先,从黄昏到黎明,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地跳舞,还举行大型摆手舞。它是一种规模宏大、气势非凡的军事战舞,少则几人,多则数万人。持续七八天不停。大摆手舞每三年举行一次,是军事战争场面的再现。大型摆手舞会也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商业盛会。

舞蹈内容是根据上述仪式程序来组织的。土家族摆手舞动作大方、粗犷,有单摆、双摆、回转摆、边摆边舞等。舞蹈场地一般在平坝。舞蹈分为大手摆和小手摆。大手舞动是为了祭祀本族祖先,规模宏大,舞者有千余人,观众数以万计。小摆手主要是祭祀本姓祖先,规模较小。音乐包括声乐伴奏和器乐伴奏。声乐主要有唱歌和摆手歌。主要乐器为鼓、锣。报告Oire常常根据舞蹈的内容和动作而变化。摆手舞的动作特点是转身、屈膝、颤抖、下沉。表演风格浑厚、有力、自由、豪迈。

“摆手舞”是一种集体舞蹈,多呈圆形,锣鼓置于中央或两侧。男女老幼均可参加,有时两人或四人一组,有时内圈有女性。 “奶嘴”走在游行队伍的前面。游行之间还有“示威者”进行示威。游行结束后,还有“奶嘴”领路。他们在锣鼓的伴奏下载歌载舞。一般来说,你必须先完成一个圆圈,然后才能换成另一个动作。各个动作串联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情节。例如,耙地、插秧、拔草、看太阳等动作都是可以的。连接在一起展示弹簧生产的劳动过程。矫健的舞姿、高亢自由的歌声伴随着强劲的锣鼓节奏,给人一种清新、温暖的感觉。

摆手舞是土家族的传统,是全民族的大型舞蹈,真实地反映了土家族几千年来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狩猎劳动、军事战斗、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

土家族摆手舞对于研究土家族历史、战争、宗教、迁徙、民俗风情等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