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舞蹈曲目有哪些?
傣族舞蹈剧目有《傣国风光》、《孔雀东南飞》、《孔雀》等,详细舞种如下:
1.依拉河舞——又称“翻依河”。流行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每逢傣族新年“泼水节”、“开门节”或喜庆日子,傣族人民都会欢快地跳这种舞蹈。因每句歌词后均以“依拉河”为衬而得名。依拉赫舞蹈的特点与带有灯光的卡纳舞相似。
2.蝴蝶舞——傣语称“甲巧”。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蒙定县、耿马县和瑞丽县。据说,蝴蝶舞是为了在舞蹈比赛中展现独特的造型而创造的。表演时,舞者将蝴蝶形状的道具绑在身上,模仿蝴蝶飞舞的形态。他们的动作和鼓声与孔雀舞。
3.帽舞——流行于金平县。那里炎热多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少不了斗笠。于是就有了斗笠舞。李浩的动作有“提帽子”、“将帽子卷在身前”、“将帽子卷在肩上”、“甩帽子”等。舞蹈时,膝盖轻轻起落。 ,略带三曲线形状,但不明显。
4.拉跳舞——傣语称“加点”。它是一种表演性仪式舞蹈,主要流行于西双版纳。舞蹈轻柔微妙,有坐、站、跪、起落、前侧抬高、腿向后弯曲等步法。舞者双手握住点燃的蜡棒,进行手绘、向外转圈等动作。
5.鸡舞——傣语称“Jagai”。它是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泸西县的一种儿童舞蹈。舞蹈马模仿鸡的觅食、互相打斗等动作。时间越长、速度越快越好。没有音乐伴奏,孩子们通常会数数和跳舞。
6.十二马舞——傣语称“马喜双”。这是由十二个人表演的歌舞。流行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泸西县等地。 。表演者腰间系马形道具,一手拉缰绳,一手握扇。他主要以半脚颤抖的方式奔跑,变换各种阵型。它通常唱大约十二个月的劳动,有时也表演一定的故事情节。
7. Kananyan - 意思是“小公主或女士的舞蹈”。过去,只有在宗教节日或酋长结婚或继承王位时才跳。主要流行于沧源县猛洞一带。主要是唱歌内容包括歌颂婚姻、爱情和十二个月的生产劳动。跳舞时,男子在前面出拳,女子手持扇子或手帕。动作与轻舞类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