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贵阳甲秀楼旅游信息

甲秀楼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意为“可嘉亭秀”,有一座浮玉桥连接两侧。

明齐元年(1621年),甲秀楼毁于火。云贵总督朱燮元重修,改名“来凤阁”。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贵州刺史田文重修,改名甲秀楼。

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它位于南明河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这座建筑是根据河里的一块巨石建造的。历代多次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残迹。

嘉熙u塔分三层,均设有白色石栏杆,逐层收拢。从桥面到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入汉碧潭。建筑两侧有石拱“浮雨桥”连接,桥上有一座小亭,名“涵碧亭”;整座建筑红梁青瓦,三层三檐四角,尖顶。甲秀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发展史上的象征。

2.贵阳甲秀塔百科

早秀塔海拔从桥面到楼顶约22.9米

3。贵阳甲秀楼景点介绍

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位于南明河畔。它始建于民国26年明万历年间(1598年)。这座建筑是根据河里的一块巨石建造的。历代曾多次修葺。现存建筑建于清宣统年间。遗存于1909年重修。

甲秀楼分三层,均设有白石栏杆,逐层收拢。从桥面到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从楼前流过,汇入汉碧潭。建筑两侧有石拱“浮雨桥”连接,桥上有一座小亭,名“涵碧亭”;整座建筑红梁青瓦,三层三檐四角,尖顶。甲秀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发展史上的象征。

4.贵阳甲秀塔周边景点

甲秀塔是贵阳著名的景点ang和外国游客的网红打卡点。位于西湖路,从新华路走翠微巷即可进入。但骑摩托车是不可能进去的。

5.贵阳甲秀楼旅游介绍信息图片

甲秀楼不是四大古建筑

中国四大古建筑是猪:鹳雀楼、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

甲秀楼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它位于南明河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这座建筑是根据河里的一块巨石建造的。历代多次修葺,现存建筑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的残迹。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君山岛风景区为5A级景区我国的vel旅游胜地。岳阳楼是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意义重大。

被誉为江西第一楼的滕王阁是国家5A级景区,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阁是李世民的弟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刺史时所建,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黄鹤楼是吴王孙浩所建,是我国5A级旅游景区。黄鹤楼最初是为了防御三楚而建的,但黄鹤楼却因其文学作品而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楼”、“天下最美风景”。

鹳雀楼为北周宇文和所建,位于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是那么的高大雄伟登上较高层,甚至有一种要飞起来的感觉,所以又名“云栖塔”。

6.贵州城景点甲秀塔

推荐黔灵山公园

黔灵山公园位于贵阳市西北角。在公园里,你可以爬山赏景,也可以游湖观景。洞内,还可以去弘福寺拜佛,或者参观动物园。

黔灵山公园有东、西、南、北四个门。其中,南门是公园的主入口。有很多公交车经过。上山索道也在南门,所以建议游客从南门入园。

进入南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七星潭。泉水从麒麟洞流至公园南门,形成七个阶梯池。沿着七星潭走几步就到了山。如果不想爬山,可以乘坐索道直接到相王岭看珠阁。如果要爬山,就沿着九曲路拾级而上。山上植被茂密,空气清新,沿途还可以看到成群的摩崖石刻。山不是特别高,距地面垂直距离大约200米。山顶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弘福寺。据说在寺庙里祈祷非常灵验,所以很多信徒前来朝拜。过了弘福寺,再爬一段山路,就到了象王岭的看竹阁。从亭上可以俯瞰贵阳山上高楼林立的景色。这是一个很好的拍摄地点。

如果你特别喜欢爬山,黔灵山公园的山是由几座连绵的山丘组成的。还可以去关德白象山登山敖岩、大洛岭。大多数游客看完弘福寺和看珠阁就差不多该下山了。弘福寺和下山的路上有很多猕猴。很多游客来到黔灵山公园就是为了看这些猕猴。猴子在公园里自由放养,一点也不怕人。相反,人们会给他们竖起大拇指。如果你有相机,你需要好好照顾里面的食物,并且把食物藏得特别好,因为猴子会来抢走它。

下山遇到岔路,先往黔灵湖方向走。黔灵湖边有一家小吃店,可以补充体力。黔灵湖是一座人工水库。湖边建有烈士纪念碑。可以在湖里划船。夏季,荷花盛开,景色秀丽。

然后我们去了动物园。还有一家小吃店去动物园,提供烤肉串、烤鱿鱼、烤豆腐等,味道不错,价格也不贵。动物园里的动物种类不多,但如果带着孩子的话,看到黑熊、狮子、梅花鹿、鸽子等,一定会很高兴。 动物园的南面是麒麟洞。洞里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岩石,其中一块看起来像独角兽。张学良、杨虎城先后被囚禁于此。另有张、杨将军文物陈列室。你可以在这里看到他们的卧室,以及与他们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这样一逛,黔灵山公园的主要景点就差不多逛完了。如果带孩子出行,还可以去公园南门的儿童游乐场,里面有碰碰车、旋转木马、海盗船等游乐设施。

7.甲秀楼,贵阳旅游胜地

海拔1060米。

甲秀楼是l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翠微巷8号。海拔1060米,位于南明河畔。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用江中巨石为基建。基础设施历代多次修葺,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的残迹。清宣统元年(1909年)。甲秀楼分三层,皆有白石栏杆,逐层收拢。从桥面到楼顶高约20米。南明河在楼前流过,汇入涵洞。碧潭;建筑的侧面是由石拱门制成的。 “扶余桥”连接两侧。桥上有一座小亭,名叫“涵碧亭”。全桥红梁绿瓦,三层三檐四角尖顶。甲秀楼是贵阳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发展史上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