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特色文化是什么?
文化艺术广东主要有粤文化、客家文化、潮州文化、雷州文化等分支。有光雕、光彩、光绣、潮州木雕、潮州刺绣、潮汕拉纱、潮州工艺瓷等精美工艺品。雷州半岛不仅有“世界四大奇观”之一的雷州变鼓、“南方兵马俑”的雷州石狗,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雷州歌、雷戏、雷州音乐、雷州姑娘歌、傩舞等。 饮食文化 粤菜是广东地方风味,又称粤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它是由广州、潮州、东江的特色菜肴发展成为广州菜、潮州菜和客家菜。粤菜的特点是选材丰富、精细、口味清淡。口味讲究“清、鲜、粤菜中的调味料种类繁多,有酸、甜、苦、辣、咸、鲜等,但只有一小部分。粤菜的名菜有:白灼鸡、烧鹅、烤乳猪、红烧乳鸽、蜜汁叉烧、汤焗龙虾、清蒸石斑鱼、白灼虾、阿一鲍鱼、干炒牛肉河、酸菜红烧肉、老火汤、太液鸡、盐焗鸡、煲仔饭、广式烧鸭、豉汁蒸排骨、菠萝糖醋肉、炒芙蓉蛋、鼎湖素、烟囱白菜、鱼香茄子锅、芋头扣肉、沙茶牛肉、南儒厚素锅,龙虾红烧一个鲍鱼、米网榴莲虾、菜胆炖鱼翅、独角鲈鱼、生蚝和凤爪。传统戏剧有粤剧、潮剧、花潮剧、粤汉剧、郑子剧、西秦剧、雷剧、粤北采茶戏、乐昌花鼓戏、粤西白剧等。跻身中国十大地方戏曲之列。音乐与民间艺术 岭南音乐因其文化多样性而具有多重属性,包括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音乐(客家山歌、广东汉乐)、雷州音乐[117]和岭南少数民族音乐,以及岭南音乐的传播海外都属于岭南音乐的范畴。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是中国一流乐团,广东实验现代舞团是国际知名舞蹈团。粤语相声(南派相声)k)在港澳势力强大,其代表人物是黄俊英。标志性文化设施有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东莞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等;广东省连续两年荣获中国最高社会文化奖“明星奖”,综合成绩和金牌数量全国第一。广东一些民俗庆典:南狮、佛山行通记、广州光复庙会、佛山秋色、潮州锣鼓、莺歌、烧塔、烧龙、飘色、粤西年、佛山北帝诞辰庙会、广州波罗丹庙公平等 语言 广东的语言情况复杂。除粤北、粤东、粤西外,还有瑶、壮、佘、表以及老正话、钧话、韶州话等不知名的汉语方言(粤北话)。流行的汉语方言主要有三种,保留了丰富的古代汉语特色,各具特色:广东本土汉语方言粤语(包括七能古方言)、客家话(包括雅话)、闽语(包括潮州话、雷州话、福佬话、雪老话)。 、海话、龙都话等)。广东省境外电视有线及城市线有翡翠卫视、明珠卫视、香港卫视、国际卫视、星空卫视、华娱卫视、凤凰卫视等。是中国大陆唯一合法开播海外电视的省份。
广东历史悠久,文化独特。主要有四个部分:广府文化、茂名文化(如念历)、潮汕文化、客家文化。茂名及其周边一年一度的节日是广东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茂名、化州、高州、电白县、信宜、吴川等农村地区每年举行节日活动非常年。善堂是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广东粤菜、潮州菜(又称潮汕菜)闻名全国。看看现实,潮州粤菜是当今中国第一大菜系!广东粤剧、潮剧跻身中国十大地方剧种;广东音乐、潮州音乐高雅,风靡世界;潮汕歌舞粗犷豪迈的歌舞是南方艺术界的一朵独特的花朵。开平碉楼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客家民居被认为是中国汉族南迁文化的代表建筑,潮汕民居也古典典雅。据不完全统计,1995年至2002年,广东文化事业财政投入60.41亿元(不含基础设施),占全国文化事业投入的13.58%。全国文化产业总产值,居全国第一。八年来,珠三角地区建设了一批投资规模大、设备先进的现代化文化设施,引起国家关注。全省现有文化机构2427个(不含电影产业,下同),文化队伍22570人。初步形成了艺术创作表演、大众文化、公共图书馆、电影发行放映、文物博物馆、文化市场等骨干网络;形成以国有文化为龙头、社会文化为基础的广东文化新格局。广州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都是国内一流乐团,广东实验现代舞团是国际知名舞蹈团。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标志性文化设施正在建设的有省博物馆新馆、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东莞大剧院等;山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跃居全国前列,荣获全国社会文化最高奖——“星星奖”评选中,广东省位列全国第一连续两年的总成绩和金牌数。全国乃至亚洲第一个水下考古基地就位于广东。 1997年、2000年、2001年均有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2年广东音像城销售额达16亿元,占全国批发额的70%。连续五年进出文化团体总数和对外文化交流总数位居全国第一。但亩数人均博物馆和图书馆水平较低。粤剧 粤剧,又称戏曲、粤剧,起源于南戏。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出现于广东、广西地区。粤剧是一种集合唱、唱腔、乐师音乐、舞台服装、抽象造型等为一体的表演艺术。粤剧中的每个职业都有其独特的服装。最初的演出所使用的语言是中原音系,也称为戏剧普通话。清末,知识分子为了便于宣传革命,将歌声改为粤语,让广州人更容易听懂。粤剧名录被列入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粤剧流行于广东、广西及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粤剧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缅甸、柬埔寨演出广东华侨聚居的地区包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古巴及中南美洲。粤剧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戏曲流派,以梆子(京剧称西皮)和二黄为主,融合明代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燕、弋阳、昆山、梆子等曲调而形成。及清代,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潮剧 潮剧,又称潮州剧、潮音剧、潮调剧、白子剧,主要流行于潮汕话地区。它是一种用潮汕话演唱的古老地方剧种,已有430多年的历史。是宋元时期南戏的一个分支。它是由宋元时期的南戏逐渐演变而来。它吸收了弋阳、昆曲、皮黄、梆子等戏曲的特色,并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潮州音乐等,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潮剧的语言原本并不是潮州话。从明代版《潮州调金花女百科全书》可以看出,此时的潮剧主要以潮汕话演唱,但部分场面的唱腔和对白被标注为要唱的。 “正音”(即“官方口音”)。这说明潮剧在从南剧演变的过程中,可能首先使用“官腔”,然后逐渐减轻“官腔”的分量,最后完全本土化。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原名“乱弹”、“外江戏”、“杏梅汉剧”。 1933年,广东大埔县人钱热初撰写了《汉剧纲要》,定名为汉剧。从此,这便成了一项惯例,并一直沿用至今。流行于汕头梅县、广东省、粤东北部及粤、闽、赣交界地区。其实它是由皮黄与闽西汉剧融合后而来的徽剧。是一种以西皮二黄为主唱,用中州官话演唱的剧种。清朝雍正、乾隆年间,徽剧传入广东后形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