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人文
中国人文文化-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巧妙地将经济战略地位与崎岖的地形融为一体,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丽江古城的古老风貌。古城的建筑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洗礼,历尽沧桑。它以融合各民族文化特色而闻名。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纵横交错,精致独特,至今仍在有效运转。
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的云南省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位于丽江大坝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的世袭传承。统治者姓穆,所以建造了城市必然像“木”字一样被框起来,形成“陷”字。丽江古城纳西族名称为“贡本之”,“贡本”即苍林之意,“之”即集市之意。可见,丽江古城曾经是苍林的聚集地。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末)。古城位于云贵高原上,海拔2400多米,面积3.8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集市和重镇。古城现有6200多户、25000余人。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的绝大多数,30%的居民仍从事以铜银器制造、毛皮皮革、纺织、酿造等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的街道城镇依山傍水而建,铺有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不会飞灰。石头上的图案自然
优雅,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协调。相得益彰。四方街位于古城中心,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丽江古城玉河水系上建有桥梁354座,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3座。桥梁造型多种多样,比较著名的有索翠桥、大石桥、万钱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等,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至19世纪)。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东100米处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木府原是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这是布伊它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辟为古城博物馆。穆府占地46亩,共有大小房间162间。里面还悬挂着历代皇帝授予的十一块匾额,反映着穆氏家族的兴衰。
位于城内福国寺内的五凤塔,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高20米。因其建筑造型酷似五只飞翔的彩凤,故名“五凤楼”。建筑内部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各种精美的图案。五峰塔融合了汉族、藏族、纳西族等各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和典型。
白沙住宅区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曾是L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宋元时期(公元10至14世纪)的宜江,是文化中心。白沙住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主轴线上,中心呈梯形广场。广场从北面引入一泉,四巷从广场通向四面八方,很有特色。白沙民居的形成和发展,为丽江古城的后续布局奠定了基础。
束河住宅小区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这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市场。建筑群内民居错落有致,布局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从建筑群中心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青龙桥是丽江最大的石拱桥。
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有山城的风采,又有水乡的韵味。丽江民居不仅融合了汉、白、彝、藏等民族的精华,而且具有纳西族独特的风格。它们是研究中国建筑史和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纳西民族的繁荣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