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郑昭在泰国历史上是怎样的存在?
泰国作为东南亚华人的主要聚居地,居住着大量华人。他们活跃在政治、商业、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取得了无数辉煌成就。作为该国唯一的华人国王郑昭,他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位。
郑鑫,又名大鑫,澄海县华富村(现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人。他的父亲郑勇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因经商而移居暹罗。 (泰国旧称),与当地女子结婚,生下一子,取名正信。郑勇在商界大展拳脚的同时,也在政坛发展着自己的人脉,并与部长薄亚杰基等人结下不解之缘,从而为郑氏家族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郑雍死后,蒲亚杰基收郑信为养子,并利用其权力帮助他走上职业发展的“快车道”。正是在养父的帮助下,郑信开始担任宫廷侍卫。短短十几年,他就晋升为大城主封披雅(即侯爵)。郑信在为官期间,以清正廉洁、爱民如子而著称,因而深受百姓爱戴。由于郑信极具军事才能,阿嘉达国王继位后,被召至京城,抵御强敌缅甸的入侵。
当时的暹罗,饱受缅甸屡次入侵,宫廷政变、军阀叛乱、农民起义不断的困扰。内忧外患极其严重。 1766年初,缅甸国王孟彪率军再次进攻。他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击了这座城市,并将其包围。虽然负责守城的郑信,他多次调兵上阵,但因军心低落、军备供应不足,始终无法击退缅军。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明知不能盲目抵抗的郑昭率军突围,在西南罗勇府、尖竹汶府建立抵抗根据地,积极试图驱逐缅军并拯救他们。围攻大城市。然而,还没等郑信完成重建军队的工作,缅甸士兵已于1767年4月占领了大城府。大城城陷落后,暹罗国王阿加达被杀,三万居民成为战俘。存在了400多年的大城王朝覆灭了。
缅甸征服大城王朝后,对暹罗实行残酷统治。与此同时,各地军阀纷纷夺位,局势混乱。人们很渴望呃,一个强大的人物站出来。出来帮助他们驱逐强敌,完成国家统一大业。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郑信响应人民呼声,于当年10月毅然率军北伐。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收复了旧都,并将缅军驱逐出境。
1767年12月,凭借驱逐外敌、光复国家的丰功伟绩,郑信得到臣民拥戴为王(史称吞武里王朝),并迁都吞武里城。他因此成为泰国历史上唯一的华人国王。郑信自立为皇后。他首先用三年时间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大业。随后又扩张了老挝、柬埔寨等国,并强迫它们称臣。
在郑信的统治下,暹罗的泰瑞保守党比以前规模更大、实力更强,被授予“大帝”称号(泰国历史上有5人被授予“大帝”称号,郑信位列第一),被尊为“大帝”。被人民视为重塑国家的人。国家英雄。时至今日,每年12月28日,即郑重诞辰纪念日,泰国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可见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
郑昭虽然是暹罗国王,但他在位期间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根,积极发展与中国的关系。郑心即位皇后次年(1768年),派中国商人特使来华向清朝乾隆皇帝请求赐玺,得到乾隆皇帝的批准。 1781年,郑信派出大型使团,乘坐11艘满载货物的大船来华进行贸易,并重申了他的藩属意图,这使清廷大为满意。
郑鑫是进取者在他统治初期。他不仅收复了家园,大力拓展疆土,还实施了一系列善政,为他赢得了人民的爱戴。然而,随着在位时间的延长,自以为功业圆满的郑信开始变得嚣张、狂妄。他不仅变得穷兵黩武、宠幸佛陀,给国家带来了诸多危机,而且还因为他晚年的性格暴躁、多疑、杀气腾腾,让很多将领都闻风丧胆。
在如此微妙和紧张的环境下,1782年,昭披耶却克里将军发动政变,迫使郑昭退位并称王。现在新国王上台了,老国王就没有生存的机会了。但由于暹罗是佛教国家,规定大臣不得对国王使用武器,所以湄南河却用凉鞋将郑昭打死木头。郑欣被杀时48岁。
此时的暹罗已经与清朝建立了藩属关系。为了得到清皇帝的册封,昭披耶却克里冒充郑信的儿子,以郑华的名义派使者到中国。乾隆皇帝完全不知道暹罗的变化,所以实际上册封了湄南河却克里为国王。此后,昭披耶却克里在与中国交往时,始终自称“郑华”,其子孙也以此为惯例。无一例外,他们都取了郑的中文名字,冒充郑信的后裔。今天仍然如此。 。
史料来源:《泰国史》、《万国通志:泰国》、《清史稿》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