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种姓制度举世闻名,这种严格用肤色来严格划分人们身份的“种姓制度”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种姓”在梵文中是“颜色”的意思。简而言之,人们的肤色是用来区分种姓等级的。印度人称白皮肤的雅利安人为高贵,黑皮肤的雅利安人。拉维丹人称他们为被征服者,因此白人是高种姓,而黑人是低种姓。这是对种姓制度最简单的解释和划分。真正的种姓制度实际上把印度人分为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种姓制度

如果真的按照这种严格的种姓制度,印度人无论走到哪里,仍然会按照种姓制度划分阶级。然而,生活在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似乎并没有看到种姓制度带来的压迫和束缚。为什么印度至今不存在种姓制度?马来西亚还活着吗?据统计,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印度人口最多的国家。这里的印度人口已达180.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6%。如此庞大的人口使印度被认为是世界第二大国。继马来人和华人之后的第三大族群,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印度人被称为“马来西亚印度人”。

印度人

印度之所以成为马来语第三大族群,与印度的移民历史有关。早在英国殖民统治到达马来西亚之前,一些印度商人和僧侣就已经在马来半岛定居。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到来,大批欧洲资本家蜂拥而至,掠夺这里的资源。 1820年代初,殖民者在马来开采锡矿并发展种植业,导致劳动力短缺。马来人本质上是懒惰和不愿意的g 从事这些低薪、高强度的工作。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问题,英国殖民者把目光转向了并不遥远的印度。这个国家将是为他们提供廉价劳动力的绝佳场所。

马来美女

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以来,移民到马来半岛的印度人总数已超过140万。 1950年代初,随着马来西亚逐渐独立,开始对移民实行严格限制,能够进入马来西亚的印度人越来越少。马来西亚完全独立后,印度人发现自己处于尴尬的境地。由于印度本身不承认双重国籍,所以移民到马来的印度人大部分最终都成为了当地国籍。从此,形成了该国第三大民族印第安人。

印度人生活在马来语

自从我印度人在国家并不占据主导地位,处于弱势的印度人首先在经济、教育和政治方面逐渐向马来人靠拢。人们来了,中国人走近了,甚至他们的宗教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另外,马来地区本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一个杂居的地方,这里的人们对不同国家、民族、种族的人表现出广泛的包容性。种姓制度只能体现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在这片包容的土壤里是不可能存在的。于是,种姓制度在马来西亚印度人的心目中逐渐消失,甚至不复存在。这并不是人民追求平等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