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风情

礼仪习俗:
蒙古族人民见到来访者,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和赛因拜努”。 (幸福),然后主人将右手放在胸前,微微鞠躬,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人老老少少围坐在客人周围,问问题,就像在家里一样。
平时招待客人,喝完奶茶后,大方的主人总会端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厚的奶酒、香脆的油炸水果和炒饭、奶茶、奶酪以及独特的草原风味“手腌肉” ” “把它们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喝酒吃饭。如果主人对客人特别尊重,往往会把奶壶、酒壶放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他会唱一些欢迎和友善的歌曲来劝客人喝酒,如果客人接过杯子喝酒,主人就会特别叮嘱。非常高兴。当有宴请特别贵宾或举行仪式时,往往会安排全羊宴。蒙古族称其为“乌察”,有的也称其为“秀斯”、“布忽里”。当客人告别时,他们常常送全家出走,指路,并反复说“拜伊丽塔!”呸!” (祝您旅途平安)。
哈达:哈达是藏语的音译。常用于问候、送礼、祭神、拜年及喜庆场合,以表达敬意和祝贺。这种礼仪由来已久。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蒙古人民“逢年过节,互相赠送金、银、玉、白帛等制成的礼物”。
递鼻烟壶:这是蒙古族古老的习俗。参观蒙古包时,好客的主人常常会拿出一个看起来像瓷瓶一样精致的小瓶子,递给客人闻。这是SN鼻烟壶。 。传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同行若见面,应以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微举手,鞠躬交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在鼻孔上摩擦,闻闻烟味,尝完味道后再交换。长辈遇到晚辈,要微微鞠躬,右手递壶。年轻一代会用双手接住,捧起来闻一闻,然后交换。
按照蒙古族的习俗,他们骑马或乘车去牧民家串门。接近蒙古包时,必须轻装慢行,以免惊扰牛群。进入蒙古包之前,必须将鞭子和棍子放在门外。如果把它们带进蒙古包,会被视为对主人的不尊重。出蒙古包后,请勿上车或上山立即骑上你的马。得走一段路,等主人回来了,才能上车上马。做包客时,主人弯腰奉奶茶,客人也要弯腰双手接。包的西北角是供奉佛像的地方。睡觉时不宜将脚伸向西北角。不建议使用管子或尖头指向人的头部。不准用脚踩炉灶或在火上烤脚,否则是对灶神的侮辱。如果蒙古包内有病人,则在蒙古包门左侧拴一根绳子,并将绳头埋入地下,表示主人不能招待客人,游人不得入内。
年俗
蒙古族最重要的节日是新年。一般在腊月十五这天,人们就开始做事了。为新年做准备。腊月二十,大年初三,这一天,全家或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吃饭娱乐,向火神送礼。
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这段时间,是过年最开心的几天。除夕夜夜幕降临,人们聚集在长辈家里,开始除夕夜的“奈日”(宴会),全家人享受着“熬夜”。年夜饭要准备“三锅”。第一壶是奶茶壶;第二锅是羊背锅;第三锅是汤饭锅。宴会上至少要唱三首歌。
大年初一,我们开始拜年的时候,首先要祭天。家里只剩下一两个老人或妇女,其余的都穿着身着节日盛装,提着银罐奶茶和奶制品,来到雪堆成的敖包前,将供品撒入点燃的火中,然后磕头祈求风调雨顺。 ,人和动物都安全。接下来就是家里的新年祝福。晚辈向长辈行礼、行礼。老人手里拿着哈达,中年人用小块丝绸,年轻人则用长条、色彩鲜艳的丝绸进行祈祷。长辈们给子孙们提供食物和金钱。
家里拜年之后,人们首先去长辈家。进去的时候是按照年龄顺序进去的。拜完年后,他们至少献上两首悼词和三首歌曲。对于优秀歌手,户主举起一盘奶食和哈达,并念诵祝贺。歌者念完词后,将哈达放入自己的耳中。女士并把那盘奶食拿给其他歌手品尝。
生活习俗
(一)服装:
靴子:蒙古靴分为马靴和蒙古靴两种。马靴分为棉靴和单马靴。它们由黑色(有时是紫色)牛皮制成,笔直而优雅。年轻人喜欢穿马靴。蒙古靴(香牛皮靴)的尖头稍向上。靴子的侧面通常有花纹和压花图案。有些是皮革内衬,有些是毛毡内衬。靴子较宽,可以搭配棉袜和毛毡袜。
长袍:蒙古族男女老少都爱穿长袍。这种袍子有宽袖和长袖之分。下端左右一般不分,衣领较高,右侧有纽扣。袍子的领子、袖口、边沿常饰有美丽的花边。袍子的颜色因地而异o 地点、人与人、季节与季节。
腰带:是穿着蒙古袍时的必备品。有的用布做的,有的用丝缎做的,长五米。颜色与长袍相协调。
首饰:牧区妇女一般不戴帽子,常用红、绿等颜色的长绸包头。男子夏季多戴鸭舌帽,冬季多戴羊皮帽或狐皮帽。风格有尖头、大耳或草原风格。帽子。蒙古族妇女的首饰是在节日、喜庆宴会、走亲访友时用来装饰头部的。装饰品的种类很多,材质也有贫富之分。较精美的多用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成。
(二)饮食:
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为三大类,即肉、奶、谷物。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我一般早上和中午都喝牛奶ea 配炒饭、奶制品和手切肉。晚上,我吃羊肉面和馒头。
肉类:牛羊肉是蒙古族最常见、最喜爱的食物。我特别喜欢吃羊肉“手扒肉”。羊肉的吃法有很多种。最常见、最有名的菜肴是“手扒肉”和“全羊”,也叫“羊背”。
饮料主要有以下三种: 奶茶又称蒙茶。是蒙古族最喜爱的饮料,一日三餐都喝奶茶;酸奶:发酵马奶“七格”和发酵牛羊奶“塔里加”可以消暑止渴,营养丰富;奶酒,又称蒙古酒。将发酵乳放入锅中,用文火煮沸,蒸馏成透明醇厚的奶酒。
乳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意为纯洁、吉祥。乳制品主要有六种类型:油、黄油、奶皮、奶豆腐、奶酪和奶果。
七格:“七格”酸马奶(俗称马奶酒)是蒙古族人民在各种聚会、宴会上的名贵饮品。那达慕大会上,人们总要喝七歌,庆祝五谷丰登、畜牧生产吉祥。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忽必烈曾在御宴上用金碗盛起七格、骆驼奶等饮料招待宾客。
蒙古酒:蒙古酒是蒙古族的主要饮料之一。蒙古酒是从牛奶中提取的,所以被称为“奶酒”。蒙古酒浓醇、无色透明。少喝酒可以延长寿命并保持健康。能活血补气,男女老幼均可饮用。蒙古族酿造“奶酒”的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蒙古族首领铁木真创建时公元1206年,他在每一个吉祥的日子里喝此酒,以增添节日气氛。 1271年,忽必烈将国号定为元,尤盛产蒙古酒。然而,700多年过去了,蒙古酒的原始酿造工艺至今仍没有改变。
(3)起居
蒙古包是一种带有圆形尖顶的天篷式住宅。通常覆盖一层或两层羊毛毡。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住房的满语名称。 “包”在满语中是“家”、“房子”的意思。古称“琼露”、“至宝”。
蒙古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牧区夏季使用,便携式,另一种是冬令营半固定式。转运包蒙古语称为“Urgogel”。
蒙古包在大雪中阻力小,不积雪,下雨时蒙古包顶部不积水。包包的门又长又小,与地面相连,使得冷空气很难渗透。百叶蒙古包是由几根相等的细木棍和牛皮绳连接而成。使用时可打开形成圆形蒙古包墙。移动时,可以折叠起来,作为乐乐车的板子使用。包的顶部有一个开口,是天窗,可以通风和采光。
4。生产习俗 马是牧民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放牧、走亲访友、外出办事都需要马。马不仅体格健壮,而且极其耐粗放饲养,以耐力强、吃苦耐劳着称。它每天可以行驶100至150公里。草原牧民无论老少都能骑马。
乐乐车又称“大式车”,轮子较高,最长直径为1.4至5米。车轴轮多用桦木、榆木或硬杂木制成。轴为r较长,一般相当于身体除躯干之外的一半长度。它可以运水、运蒙古包、运输燃料、用于婚丧嫁娶,适合在草原和沙漠上行驶。
仓库车,车体上放置一个带门的木质长方形有盖柜子,柜子外面用铁皮或生牛皮包裹,可以防风、防水、防潮。柜子里可以存放食物、肉类等生活用品。
拉水车,是在车上固定一个大的木桶或铁桶,用于拉饮用水和储存日常生活用水。
骆驼是沙漠地区的主要交通工具,尤其是在冬季。牧民放牧时愿意骑骆驼。旅途温暖,他们耐心又勤奋。它们可以连续几天不吃草、不喝水而生存。冬天旅行。交通主要依靠骆驼。在沙漠里,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的骆驼。我们看到,在海洋般的沙滩上划船。因此,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