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叛乱几乎持续了整个明朝。为什么在大清帝国就消失了呢?
明朝中后期倭寇猖獗,但清朝却没有发生倭寇叛乱。原因有四个,但没想到,最主要的原因竟然在于日本。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明朝中后期实力的衰退给了日本浪人机会。
严格来说,“倭寇”并不都是日本人。甚至其中的主力也是明朝东南沿海既是商人又是海盗的当地海上势力,因为其中混杂着一些日本武士。 、浪人,这些人武艺高强,是犯罪集团中的高级战斗人员。他们经常扰乱百姓,与政府对抗,因此被贴上“倭寇”的标签。
《明史·日本传》:
大约十分之三是真正的日本人,十分之七是追随日本人的。
“雷科世宗大王遗志》:
盖江南海警,日本人十三人,中国叛军十七人。
“倭寇”与大海盗王直勾结,徐海等人到江浙闽抢劫房屋,由于明朝腐败,军队腐朽,战斗力薄弱,官员之间敷衍推卸责任,对“倭寇”的镇压一直以来都难以实现。
直到戚继光、俞大猷出现,对“倭寇”发起一系列猛烈攻击,盘踞东南的“倭寇”才得以平息。多年如释重负,大批“倭寇”势力被击败、驱散。
第二个原因是明朝末年,郑成功等集团夺取了海上政权。 ,“倭寇”的生存空间被极大挤压。究其原因“倭寇”为何过着平静的生活,每天过着刀锋舔血的生活,无非是为了追求利益,通过做杀人放火的生意来赚钱,以维持生计。
大海是“倭寇”最后的生存之地。没想到,被戚继光和俞大猷殴打并赶到海边后,平静的生活了几天后,突然发现连海上都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 。
郑芝龙、郑成功父子比戚继光、俞大猷更有本事,根本不给“倭寇”活路。
先是郑芝龙海盗集团从“倭寇”手中抢夺了从日本到台湾到东南亚的市场,后来又与西班牙人、荷兰人争夺贸易霸权。 “倭寇”彻底被抛在一边,根本没有资格。
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改了经枪林弹雨,从海盗集团升级为正规军。他还占领了台湾岛,驱逐了西班牙人和荷兰人,垄断了东南沿海的航运。
“倭寇”在海上连住处都没有了,更不用说骚扰中国沿海了。他们就算想去也去不了!
第三个原因是清朝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倭寇”连沿海人的影子都看不到!为了对付郑成功集团,清朝统治者制定了“迁边禁海”政策,意味着沿海居民全部迁往内陆50里。沿海地区基本没有人居住。
一方面,这大大减少了中国沿海民众与海上势力勾结“倭寇”的可能性,铲除了“倭寇”发展壮大的土壤;在另一反之,即使“倭寇”千辛万苦登陆海岸,也没有什么可抢的。
第四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统一了。 “倭寇”是否混乱、疯狂,关键在于日本本身太过和平。
镰仓与室町幕府过渡时期,日本政局不稳,“倭寇”开始作乱;室町幕府建立后,国内局势稳定,在中国东南沿海滋事的“倭寇”基本不再消失。
日本战国时期,再次陷入混乱。国内大名不听从任何人的命令,终日争斗。战败的武士和浪人开始聚集为“倭寇”作乱。
强人织田信长崛起后,“倭寇”现象再次好转;何丰臣秀吉死后,日本再次陷入混乱,“倭寇”又开始了。
日本 这一时期,中国处于明朝时期,“倭寇”活动较为猖獗。
清朝时期,日本进入德川幕府时期。出现了罕见的统一和平局面,“倭寇”现象逐渐减少。
此外,德川幕府实行“闭关”政策,严禁日本人和日本船只出海,偷渡者直接处决;即使是从日本境外回来的人,只要在日本境外有房子,回到日本后也直接被处决。
德川幕府的政策非常严格,那些武士和浪人不敢冒着生命危险出海。终究,他们也没有办法,只能成为“倭寇”。好不容易出去抢劫了,又要被处决了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不太划算。
基于以上原因,“倭寇”在清朝时期逐渐失宠,几乎绝迹!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