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安木瑞山红色旅游

答:这些在琼崖革命中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转战5个县,创造了“伏击纱帽岭”、烧毁等辉煌业绩文石炮楼的拆除、阳江据点的拔除、文奎岭的保卫战,在琼崖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重要的篇章。

纱帽岭一战成名

四月底,春光正好。我漫步在琼海市阳江镇的红色村庄,看到了昔日红色娘子军训练场的绿草如茵。村民带着孩子在这里散步、玩耍,安静祥和。谁能想到90年前军队忙碌时这里的紧张气氛。 1931年5月女子陆军特工连成立后,迅速投入军事训练。严谨的日常的训练并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激起了他们上战场杀敌的决心。

很快,他们的第一场战斗就开始了。

1931年6月,国民党“剿共”总司令陈桂元经常到琼崖红军根据地“扫荡”,密谋“围剿” ”在那里作战的红三团。为了解决苏区的威胁,红军决定使出伎俩,在纱帽岭设下埋伏。充当“诱饵”的就是刚刚成立的女子支队。

面对数百名敌军民兵武装,只有百余人的女子军并不胆怯。已故女子军特工连连长冯增民生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接到任务后,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他们用椰子油擦亮了枪,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或战斗。

6月26日晚,趁着夜色,女子大军步行15公里山路到达预定地点。他们潜伏在山坡上,长时间紧握枪的双手已是汗水,衣服被露水浸湿,皮肤被蚊子叮咬,却没有人发出一点声音。山坡上,唯一的声音就是树叶被风吹得沙沙的声音。

27日凌晨,被红军主力撤退假象迷惑的陈桂元趁机潜入苏区。面对敌人的进攻,为了诱敌深入,红色娘子军边战边退,佯装失败。

敌军见只有一些红军女战士,不知有何计谋,对红军女战士穷追不舍。当敌人进入红臂的伏击圈时八点半,红军司令员一声令下,发起进攻,纱帽岭突然响起枪声。

这时,女军号手吹响了冲锋号角,红旗迎风扬起,女战士们迅速从两侧包围,投入战斗。敌人大败,一边还击,一边四散奔逃。

战斗结束后,他们在清理战场时并没有找到民兵司令陈桂元。女军在树林里搜寻,看到一名男子脱掉了军装,上半身只穿了一件衬衫,帽子也丢失了。他自称是厨师。但冯增民并​​不相信,审问其他犯人后,确认此人就是陈桂元。几天后,经过公开审判,陈桂元被苏联政府枪杀。

纱帽岭伏击,击毙敌百余人,俘敌百余人编辑。缴获枪支100多支、子弹1000多发。女子军队中没有人受伤或死亡。首战成功,女子军威名大振,极大地鼓舞了琼崖红军的士气。

炮塔燃烧展现智慧

经过首战考验,女子军并没有停止战斗。他们在战斗中变得越来越勇敢。短短一年时间,他们的军旗在乐惠、琼东、万宁、定安、文昌5个县高高飘扬。女子军特工连进行了50余场战斗的激战。

这支一百多人的队伍是如何屡战屡胜的?回顾那段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以少胜多的秘诀之一就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制定策略。

女子军特工连的装备有限,战士们给了f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没有机枪的情况下,他们以劈竹子为主,辅以燃放鞭炮,用声音迷惑敌人,常常使敌人受到惊吓。散了。在躲避敌人追踪时,他们有独特的侦察方法。他们留意山路上的蜘蛛网。如果路上有蜘蛛网,就说明没有人经过,可以放心通过。

女军战士们在攻克有“铁通江山”之称的文石炮塔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她们的敏捷性。 1931年,国民党在乐惠县文石墟修建碉堡。碉堡切断了阳江通往中原的交通线,对勒斯苏区造成严重威胁。红三团决定拆除文氏炮塔。 9月,红三团主力和红色娘子军向炮塔发起进攻。

如何攻击?经过仔细探索,红军决定用火攻,挖一条一人多深的交通沟,用植物覆盖表面,并从坑道向炮塔运送柴草、稻草、煤油等。

为了消耗敌人的弹药,心灵手巧的女战士们用芭蕉叶、树枝制作假人,并“戴上”帽子。夜幕一降临,女子军就把这些假人放到了前线。黑暗中,敌人隐约看见他们,以为是偷袭。红军,赶紧向假人开枪。与此同时,女子支队的号手们也开始猛烈吹响冲锋号,佯装进攻,不时变换阵地,吸引敌人火力。

而且白天,女军时不时故意举起旗帜,敌人见状就开枪射击。枪声一响,军旗立即消失。 “我们打了好几天,没有浪费一颗子弹,但敌人在炮塔里对我们气得咬牙跺脚。”王云梅曾回忆道。

第四天拂晓,炮塔下隧道挖好,总攻开始。红三团和红卫兵迅速将柴火和煤油抬到炮塔底部,然后撒上干辣椒,点火。随着火越烧越旺,火焰和辣椒味很快就烧起来了冲进碉堡,熊熊大火烧毁了整个碉堡。硝烟之中,守军一片混乱,民兵中队长冯朝天也被生擒。

英雄马鞍岭

1932年,琼崖红军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此时,琼崖红军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敌人的威胁也与日俱增。敌人开始计划“清剿”琼崖红军。当年7月,国民党旅长陈汉光对中共琼崖特委、红军师部、琼东县第四区(现燕塘)发动猛烈“围剿”琼海长坡镇一带),大批苏区战士在此殉难。 。

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红军决定退守穆瑞山。当队伍撤退到马鞍岭时,敌军也尾随而至。为了掩护红军领导机关和主力撤退,女子军一连、红一营的战士们决定利用马鞍岭的有利地形进行战斗追赶者。

女子军参加的多次战斗中,敌人大多是地方武装和民兵团体。只是在马鞍岭封锁中,他们面对的敌人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正规军。敌军装备先进武器,来势汹汹。

那天,子弹如雨点般射向女子军。树干劈啪作响,树枝折断,阵地升起浓烟,士兵们半埋在泥里。 。女军奋勇作战,击退了一波又一波的敌人。但经过几次激战,原本为数不多的子弹快要被打碎了。e用完了。

一发子弹杀死敌人!冯增民命令每人保留一颗子弹,其余的交给队里的“神枪手”陈月娥。一声枪响,敌人纷纷倒下。当枪管发烫时,又换上了另一根。

没有子弹,女兵们用石头、枪托、木棍与敌人搏斗。关键时刻,援军赶到了。由于敌人的攻势太强大,正面交锋损失太大。红军决定留下女子军第二中队继续掩护,女子军其余部队和红一营则撤退至牛岸岭。

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女子军第二中队向敌发起冲锋。最终,他们弹药耗尽,全部壮烈牺牲。当晚,当冯增民和队友返回马鞍岭时,他们的战友们静静地躺在地上,周围都是断断续续、被打碎的枪。他们的衣服沾满了血,双手还握着枪柄。 ,身体依然保持着与敌人战斗的姿势。

1932年底,由于第二次反“围剿”失败,琼崖红军主力损失惨重。女军特勤连大部分战士壮烈牺牲,连长、指导员被捕入狱。女子军被迫将其打成碎片并撤离。女子军成立后虽然只战斗了一年多,但深刻体现了琼崖革命动员和组织群众的广度和深度,在琼崖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2.定安木瑞山红色之旅

此数据来源于地图,最终结果以实际为准测试地图数据。

行车路线:总里程约130.2公里,耗时约2.5小时

起点:定安县中瑞派出所

1.定安县自驾计划

p>

1)从起点出发,向正南行驶,沿X229行驶980米,经过左侧穆锐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公园即可到达约100米,前方左转

2)行驶1.4公里,前方左转

3)行驶2.6公里,右转

4)行驶1.3公里,左转

5)行驶130米,右转

6)行驶1.5公里,右前转弯

7 )行驶1.6公里,过右侧先田村约210米,左前拐

8)行驶340米,右转

p>

9)行驶60米前方右转

10) 行驶2.4公里左转上X351

11) 沿X351行驶360米右转

12) 行驶320米,转向向左行驶

13)行驶1.9公里,向左转

14)行驶50米,向左转

15)行驶100米,向左行驶直行至X356

16)沿X356行驶11.5公里,稍右转进入X356

17)沿X356行驶860米,直行进入白石岭大道

18)沿白石岭大道行驶150米,直行进入X356

19)沿X356向白石岭/海口/东部快速路行驶3.1公里。掉头进入X356

20)沿X356往海口/G98方向行驶30米,稍右转进入白石岭立交

2。沿白石岭立交行驶370米,直行进入海南绕城高速

3.沿沿海南环高速行驶84.0公里,过龙桥立交,往海府路/海口方向行驶,稍左转进入海口联络线

4。沿入口连接线行驶6.7公里,直行进入o 海口联络线

5.海口市内行车方案

1)沿入口连接线行驶10米,直入琼州大道

p>

2)沿琼州大道行驶2.3公里,往红城湖路/西部快速路/海瑞墓/狮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方向左转进入红城湖路

3)沿红城湖路行驶1.8公里稍右转

>

4) 行驶160米右转

5) 行驶50米右转进入龙昆南路

6) 沿龙昆行驶南路行驶2.6公里,过南大立交桥,直行进入龙昆北路

7)沿龙昆北路行驶1.0公里,往御河路/海南口腔医院方向右转进入御河路

8)沿御河路行驶110米,经过左侧盛海大厦,到达终点

终点:海口C3.目瑞山红色文化旅游区

约500米。

木瑞山位于琼岛中部定安县境内,海拔约500米,方圆百余里。它周围是悬崖、峡谷和急流;山中生长着成片的原始森林,林中毒蛇猛兽出没。茂密的森林炎热潮湿,到处弥漫着腐臭的味道。草丛里的水里有很多吸血的山蛭。山路崎岖,一条蜿蜒的小道隐藏在丛林中,行走起来极其困难。

木瑞山位于海南省定安县南部山区。它是琼崖革命23年仍未倒下的红旗“摇篮”。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琼崖战士发扬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保存了革命火种和力量,为民族革命的胜利和海南的解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了纪念先烈,激励后人,省委、省政府于1993年2月决定在国营中瑞农场原红军操场旧址上建设目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公园。为加快革命老区发展,更好发挥慕瑞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省政府又投资5100万元,对定安塔岭至这里的公路进行改造。

4.定安木瑞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故事

定安县是海南省直辖,不属于市辖。定安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东北部,东与文昌市接壤,西与澄迈县接壤,与琼海市接壤。东南与屯昌县接壤,北与海口市琼山区隔南渡河相望。这里居住着汉、苗、黎、回、白、布依、满、侗、瑶、土家族、千莫劳等民族。汉族、苗族是历史悠久的民族。定安县有古乡村“百里百村”、南丽湖风景区、文笔峰道教文化旅游区、海南热带鸟类世界、定阳古城(定城)、剑龙塔、太师广场、八角寺、张月松故居、慕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众多古建筑和革命古迹被列为省、县级保护文物,旅游资源丰富。延伸信息 历史沿革 元二十九年(1292年)六月置县。县城位于南涧通(今龙门镇西北),首都南京。据说,就在今天的国营中瑞农场的双枣岭。为了稳定地区,在单县南部边境设立定安县,定安县由此得名。天历二年(1329年),定安县升为南涧府,直属海北元帅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南间州改称定安县,属琼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属琼崖绥靖委员会公署,县政府驻城。民国24年(1935年)6月,海南岛中部地区增设3个民族县。县境内五指山以南、以西地区分为桂宝亭、乐东、白沙三个县。 1950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风木、五坡、南路地区划归新民县(今属屯昌县),万泉河以南划归乐惠县(今属琼海市),岭划门、四河地区划归琼中县。 1955年5月,石壁、文曲五区13个小村划归琼东县(今琼海市)。 1957年上半年,原龙门区罗岭乡9个自然村划归琼东县(现琼海市)。 1958年12月,定安、屯昌并入定昌县,县政府驻原屯昌县城。 1961年5月,撤销定昌县,恢复原定安县。县政府驻定城至今。海南省成立前,该县属海南省行政区,省成立后,直属海南省。爱南省.参考:百度百科-定安县 参考:安定县人民政府-安定概况

5.定安穆瑞山革命纪念园图片

定安不属于海口管辖,定安是海南省直辖县。管理。

定安在海南建省前是海南省行政区下属的一个县,建省后直属海南省管辖。定安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东北部,东与文昌市接壤,西与澄迈县接壤,东南与琼海市接壤,西南与屯昌县接壤,与海口市琼山区相望向北跨过南渡河。

定安县位于海南岛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它具有临空、临海的地理位置。我t属于华夏断块区华南断陷雷琼凹陷,位于太平洋地槽褶皱区。东南沿海褶皱系和海西地槽褶皱带。境内断层构造较发育。根据断裂的空间分布和走向,主要分为东北向、西北向、南北向和东西向四组。

定安属海洋性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4摄氏度,年平均日照188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953毫米。

因此,定安县具有发展热带高效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仓储、商住业、商贸项目的优势。是琼剧的发源地,著名演员众多,闻名遐尔。n 为“没有戏班就没有定安”。民间传说,被誉为海南“琼剧之乡”。

定安县有古乡村“百里村”、南丽湖风景区、文笔峰道教文化旅游区、海南热带鸟类世界、定阳古城、剑龙塔、太师广场、八角古人宫、张月松故居、穆锐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等众多古建筑和革命古迹被列为省、县级保护文物,旅游资源丰富。

2011年底,定安县辖定城、新竹、龙湖、黄竹、雷明、龙门、岭口、翰林、龙河、富文等10个镇,15个居民委员会,108名村民。该委员会下辖274个居民小组、1600个村民小组。有自然村935个,国有农场3个,国有林场1个农场。

直辖县简介:

省直辖的县级行政单位,属于县级行政区,不属于县级行政区。由地级行政区管理或管辖。它们受省或自治区直辖。它们独立于地级行政区而组织。受所在省级行政区直接领导和管理。县级行政区域享有与地级行政区域同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官网显示,目前我国仅有河南省、湖北省、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有县级行政单位d直接隶属各省管辖。

6.穆瑞山的红色故事

红色海南·穆瑞山的盛世(七首诗)叶传雄1 敌军“围剿”枪声紧急,苏征受损转移上山。

伟大岁月留火,威严母亲睿书写传奇。

两名敌军围攻包围……

七、海南定安木瑞山景点介绍

地​​质时期,海南岛与中国大陆相连,大约是人类出现的时间。第四纪时期,因地壳断裂与大陆分离,形成宽15~30公里的琼州海峡。该岛孤立于南海,故名“海南岛”。海南岛的历史大致如下:

1.从唐禹到南北朝

唐禹时代,海南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南郊。夏、商、周时期,为阳越领地。南方血统。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统一了岭南广大地区,在南方设立桂林郡、南海郡、象郡,将中原数十万百姓迁徙到这些地区。当时,海南岛在象郡之外。秦汉之际,中原爆发战乱。秦龙川命赵佗自立为南越王。南越国家的势力遍布海南岛。

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伏波将军吕伯德、楼川将军杨溥等率兵平息南越叛乱。元丰元年(公元前110年),海南岛置朱牙郡、丹儿郡。

元朝三年(公元前46年)春,鄂元帝废朱牙县,下旨废朱牙县,置朱鹿县,隶属胶州合浦县。

西汉时期,从汉武帝元丰元年置郡县到元丰三年元帝废止,持续了65 年。海南岛由中央王朝直接管辖。 。

东汉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南渡南海,平定朱牙,恢复朱牙县,属合浦县。并在诸鲁省。县。

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丁卯(公元67年),恢复丹儿郡。朱雅、丹儿县均隶属合浦县,隶胶州管辖。加强了东方与东方的联系汉代,黎族祖先。

三国时期,吴赤乌年间(238-251年),雷州半岛设竹牙县(治今广东徐闻),辖徐闻、竹鹿、竹关县。隶属高州,辖海南。该岛实行“远程控制”。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省朱牙县并入合浦县。诸吕改为龟甲。合浦县辖 6 个县:合浦县、南平县、宕昌县、徐闻县、岱开县、诸关县。属胶州。不久撤销诸关县。

南朝时期,宋文帝元嘉八年(431年)复置朱牙县,辖徐闻,但不久又废。诸关、诸吕属越州。

梁武帝大同(535-546)在大同之地建立崖州。撤销讷尔县,并入广州。当时,丹儿境内有千余个洞穴,隶属黎官首领冼夫人。冼夫人请朝廷,遂立崖州。 《北史》和《隋书》均记载“海南丹儿降者千余人”。“东”是“海南”二字最早的记载。崖州的建立,意义重大。汉元帝撤朱牙郡后,历代郡县均位于大陆,只对海南地区有“遥控”。就是这样。到南朝梁朝时,在海南设立崖州,有效管辖整个海南岛。从西汉到南北朝,大概经历了建立、废弃、远控的过程。ol,以及重建。西汉在海南设县,虽然是通过残酷手段取得的,但从历史上来说,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由于后来的治理政策失误和中原混乱,海南长期处于自治状态。南朝梁朝时期,丹儿郡被废弃,投降了黎族首领冼夫人,在钱玉栋的基础上重建崖州,对于后来中央王朝的有效统治具有重要意义。海南。

2.明清

明太祖洪武元年戊申(1368年)三月,明军出兵南下。到了六月,元朝海南海北路元帅、海南分部投降。同年10月,海南岛改称黔宁绥靖司为琼州府,改称琼州府。 J益阳军号崖州,南宁军号儋州,万安军号万州。三州隶属琼州府,仍属广西。不久改南涧郡为定安县。洪武二年六月,海南府改称广东省管辖。从此,海南岛划归广东省管辖。洪武九年,海南岛属广东布政使海南道。当时县的情况是:琼州府辖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乐惠、会同7个县;琼州府辖琼山、澄迈、临高、定安、文昌、乐惠、会同7个县;儋州辖宜伦、彰化2县;万州市辖万宁、陵水2县;崖州辖宁远、甘汾2县。海南岛辖1州、3州、13县。正统四 1439年6月(1439年),儋州宜仑县并入儋州,崖州郭宁远县并入崖州,万州郭万宁县并入万州。也就是说,州政府所在地的县并入了郡,其辖区由郡直接管辖,以避免机构重叠。琼州府辖3府10县,成为明朝的惯例。明代南海诸岛划归崖州管辖。明朝还将“隶属”黎族纳入图、都、乡等基层组织,隶属府县管辖。和汉人一样,付粮、办事。

清代,海南设立琼崖路。隶属:琼州府(辖今琼山市府镇),辖1州8县:琼山(辖今琼山市镇)、C横迈(治今澄迈县北部)、定安(治今定安县)、文昌(治今文昌市)、会同(治今海市琼东北)、乐惠(治今琼海市东南)市)、临高(辖今临高县)、儋州(辖今儋州市西北)。崖州直隶府(治今三亚市西北),崖州隶属琼州府,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升为直隶府。辖甘汾(今东方市以南)、彰化(今长江黎族自治县以西)、陵水(今长江黎族自治县以西)4县。陵水黎族自治县)和万州(辖今万宁市)。光绪三十一年,万州降为县。清朝在哈设郡伊南,辖3州、10县,故史称“十三州县”。清末改制为1府、1直隶府、1府、11县。

3.民国时期

民国初期,海南岛的设置仍沿袭清制,置琼。悬崖道,辖琼山、澄迈、定安、文昌、琼东(清代会同)、乐惠、丹县(1912年由儋州改县)、临高、万宁(1914年由万州改县)13县)、昌江(因与浙江省彰化县同名,1914年改名昌江)、陵水、赣汾、崖县(1920年崖州改名崖县)。

民国元年(1912年),海口改称镇。民国十五年脱离齐国设立瓮山县并设市。 1931年2月13日,撤销海口市,复归琼山县。民国十年,该制度被废除。民国21年曾拟划为特别行政区,但未实施。当时的行政区域称为琼崖,直属广东省管辖。民国二十一年八月,将“福利局”改为“福利专员公署”,加强对黎族地区的统治。民国二十四年,国民党广东省政府将黎族、苗族聚居的五指山区划分为白沙、保亭、乐东三个县,实行乡保家黎制。据徐崇豪《琼崖志略》记载,当时的白沙县包括崖岔、白沙、辕门、龙头、丙榜栋等地。g 属于郸县;彰化县霸王、武烈、大坡、保平,冯旭东;吴世栋属赣汾县;南流、石湾洞属陵水县;定安县的新市、营根铺、加柴、小水洞、四合图;崖县由红毛上村、下东村和道草村、红毛村合并而成;琼山县的甲泉、林湾洞等边缘山区。保亭县包括元雅县的首宫、三宫、布达、六洛、宝龙、通家、水灯通;保亭、武功、柳工、启功、武属陵水县亚东、灵门、白石图;万宁县南桥、西东、北东税务科;乐惠县诸根、太平、夹草洞、合水地图;定安县造船厂和南银是由甲东图、木瑞山等边缘山区合并而成。乐东县(当时又称乐安县)其七岔县隶属原彰化县;赣汾县辖东方县、马龙县、吉道县、峨柴县、埃尼县、宝友县、嘉中县、鹅沟县;崖县隶属甘汾县管辖,由乐安、多建、宝山、宝江、龙壁、潭寨、多岗、头塘、万冲、范阳洞等山区合并而成。

4.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海南岛为行政区。 1951年,在琼山设立行署。在岛南半部设立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州府设在保亭县崇山镇(今五指山市崇山镇)。 1950年5月,海南岛宣告解放,成立海南军政委员会,实行不是军事控制。次年4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署成立。 1955年3月,改称广东省海南行署。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海南行署停止行使职权。 1968年4月,成立海南地区革命委员会,实行“统一”领导。 1976年10月,更名为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 1980年1月,更名为海南行政区办事处。 1984年10月,撤销海南省行政区办事处,正式成立海南省行政区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区辖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直辖北部地区,辖琼山、文昌、临高、澄迈、琼海、屯昌、丹县、万宁、定安,并设有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 1987年,撤销海南行政区和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1988年建省。海南省实行省直辖市、县体制。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建立历史:1948年6月五指山地区解放,1949年3月成立“琼崖少数民族自治区行管委员会”,辖白沙、保亭、乐东3县。管委会驻地白沙县。毛贵(今五指山市毛阳镇)。 1950年迁至加柴,同年8月迁至范阳。直辖白沙、保亭、乐东、琼中县,受琼崖人民政府领导。 1951年1月,琼崖少数民族自治行政委员会奥穆斯地区被废除。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正厅级)于1952年7月1日成立。区人民政府驻乐东县宝佑镇。行政区划包括乐东、白沙、保亭、琼中、东方5县,共16个区。 、132个乡镇。 1953年,自治区首府由保佑镇迁往保亭县。 1954年,原属海南行政区的崖县、陵水县划归自治区管辖,范围扩大到7县、32个区、459个乡。 1955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区更名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 1958年9月,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7个县共建立了56个政治与社会组织相结合的农村人民公社。同年12月,自治州人民政府迁至海口,与海南行署合署办公。将全州原有284个乡(镇)合并为107个大乡(镇),并在此基础上合并大县。原专区辖7个县合并为4个县,包括长干、东方、白沙部分县。保亭、陵水、崖县、万宁兴隆农场并入榆林县,琼中县和白沙部分县并入琼中县,乐东县并入崖县、东方、长干其他县部分地区并入乐东县。 1959年至1961年,先后恢复原七县,部分地区从东方县分出,设立昌江县。 1961年11月,恢复自治州行政机构,州政府迁回到通市镇。 1984年,崖县撤县设三亚市,1987年设立通什市。自治州辖7个县、2个市。 1987年12月,因建立省级经济特区的需要,撤销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内设立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昌江黎族自治县、乐东黎族自治县、东方黎族苗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三亚市升格为地级市,通什市作为县级市,两市继续享受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