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红色旅游纸(衡阳县红色景区)
罗荣桓故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罗荣桓元帅故居位于衡东县荣欢镇南湾村南湾街。是中国著名旅游“黄金通道”“井冈山—南岳衡山”的必经之地,距南岳衡山约70公里。被誉为“楚南第一胜景”的“西岩仙洞”距此仅3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古民俗建筑风格,使其成为世界各地游客争相驻足的著名风景区。南湾街是一组青石板街相连的清代古建筑群。罗荣桓元帅故居黑田罗家异庙,位于西北街的尽头。该庙是罗荣桓同志的父亲罗国根先生于1914年为纪念其第十二代祖宜山公而建。建筑面积540多平方米,面积700多平方米。
2.衡阳著名的红色遗址他是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西都镇遗产社区工业园创业路6号的门面。成立于2021年9月3日,注册资本100万元。经营项目包括家政服务、婚姻中介服务、专业保洁、保洁消毒、服务楼宇、保洁服务、日用家电服务等。
因为他的员工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所以各项服务都比较擅长。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好评。口碑相当不错,也是值得推荐的家政服务中心。
3.衡南红色景点县城开放时间:全天
石牛山水风景区位于衡阳后花园最美的自然生态福地。车江镇遍地黄金,南岳线上名声大噪。 ,奇山立于后,左古积水信赖你,右漓江交融,景区山清水秀,水碧,奇峰怪石众多,周围群山连绵,山上树木繁茂如梦如幻,峰峦辽阔。 。
景区内旅游设施很多。被视为集休闲养生、旅游度假、佛教文化、名医、旅游地产、传统工艺品集会、集发酿造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
4.衡阳县有哪些红色景点?红城横堡战役烈士墓、公社青滩地下党支部旧址中国共产党和夏明翰故居。
红石横堡战役烈士墓
红石横堡战役烈士墓位于衡阳市衡阳县红石镇于田村石灰群,占地200平方米平方米。
中共青坛地下党支部旧址
中共青坛地下党支部旧址位于中共青坛地下党支部旧址衡阳市衡阳县井头镇青潭中学。
夏明翰故居
夏明翰故居位于衡阳市衡阳县红石镇李子村于家组,又名“何家堂”。
5.衡阳发生红色革命的地方郴州不属于衡阳市。郴州和衡阳都是湖南省下辖的地级市。郴州毗邻衡阳,与G接壤广东、广西两省。与衡阳同属湘南地区。郴州是中国有色金属之乡。铜、锌、钨矿藏储量丰富。郴州著名景点有苏仙岩、金鸡岭等。同时,郴州也是红色旅游目的地。有几个湘南起义景点。
6.衡阳县红色景区图片桐子山红色旅游园位于衡阳市衡南县辽田镇洋河村,是中国中南重镇、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中包括革命历史纪念区。 、军事体验区、山地自行车区等,是“衡阳首个红色旅游主题公园”、“衡南全域旅游示范区”。桐子山工农游击根据地是“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衡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乌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是旅游观光、党史展览、党员祭奠、学生接受教育的圣地。
7.衡阳县红色景点介绍1.毛主席故居:位于湖南省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主要景点有主席故居、铜像广场、滴水洞等。
二、杨开慧纪念馆:位于长沙县开慧乡开慧村,由杨开慧事故故居、杨开慧烈士陵园、板仓旅游活动中心三部分组成。
3、刘少奇故里:位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镇,面积1200余亩。它是根据刘少奇故居而建的。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展示、推广、研究s。一座专门纪念刘少奇生平思想和收藏、保护、研究刘少奇文物的博物馆。
4、彭德怀家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彭家围子。这座建筑是彭德怀担任湘军司令员时资助修建的。这里是彭德怀早年居住地,也是他参加革命的地方。家乡唯一可以长期居住和活动的地方。它与毛主席故居、刘少奇故居一起构成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伟大纪念地“金三角”。
5.衡山罗荣桓故居:位于衡阳市衡东县荣环镇南湾村,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第四届中国红色旅游市场旅游景区满意度十佳景区ts
8。横山县红色景区南武当历史悠久,传说众多。据记载,秦始皇曾在此下马参拜。汉武帝曾赐名“古山衡山”。唐代仙人吕洞宾、明代道士张三丰都曾在此山修行。该山是鄂皖的咽喉,江淮的堡垒。被誉为“吴楚东南第一关”,是江淮文化、吴楚文化、南北文化、道教文化的交汇点。景区由华中第一谷龙潭河谷风景区、大别山主峰天堂寨风景区、中原第一山、武圣宫四大景区组成。南武当风景区及中部综合服务区。南武当山——道教新圣地 南武当山位于大别山南麓,湖北省英山县境内。它是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和南北分界线。 2002年,武当内氏祖师游玄德遵照三丰祖师“五百年必须打通南脉”的嘱托,来到英山县吴家山,开创道教圣地。南武当山。 2003年10月,南武当山风景区管委会主办了中国首届英山南武当山国际文化旅游节。至此,吴家山正式更名为南武当山。英山县面积1449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是山区县、老区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它还有一个历来是文人隐居的理想之地。是江淮文化、吴楚文化、南北文化、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的交汇点。是大别山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宗教旅游的核心。
9.衡阳红色旅游景点衡阳古遗址
灵察古脊椎动物化石遗址衡东县灵察乡位于衡阳盆地中部,距县城西南17公里。 198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野外考察队在灵岔乡曾吉岭考察时发现了大量脊椎动物古生物化石。大部分化石保存完好,包括完整的头骨、牙齿、肢骨等。这批化石距今在5000万至5200万年之间,包括原生动物、白鼠、山齿兽、冠齿兽和食虫动物,以及两种爬行动物、蜥蜴和鳄鱼。 。其中5个为国内首次发现,对于研究古生物演化和地理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彭家岭遗址位于南岳镇以东8公里的彭家岭萧家宅后,面积约1万平方米。时代是新石器时代和商代。 1965年发现,遗址文化堆积较厚,最厚处约1.3米。收集到的石器有斧子、锛子等,均为磨制的。陶片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灰陶、夹砂黑陶、印花硬陶等;图案有镂空、菱形、人字形、波浪形、绳形、篮形、方形等。花样、附加绒花样以及孔洞等,其中以方格图案最为常见;器物的形状有壶、鼎、盆、壶形器等。文化积累主要分为两个时期。下层主要为夹砂红陶,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时期;上层主要为印花硬陶和泥灰陶,相当于商代。
金山岭遗址位于衡阳县伏溪乡裕新林场金山岭西端,面积约8000平方米。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和商代。它于1974年被发现并进行了两次测试。遗址文化堆积厚0.3-0.7米,可分为上层和下层。下层主要集中在遗址北部。出土的石斧、石箭和填砂灰陶碎片龙山时期出土。陶片温度较低,制作粗糙,多为素色,有少量方格纹、篮纹及附加堆放;壶的形状有壶、盆、雕像等。上层文化沉积物广泛分布于整个遗址。出土有石斧、石锛、石刀、石镞、磨刀石、陶纺轮,以及商代黑砂陶、泥灰陶、泥红陶、灰硬陶、红硬陶残片。有些石器打磨得非常精致。陶器多为素色,饰有锯齿纹、绳纹、方格纹等;器物形状较为规整,有鼎、壶、葫芦、盘、碗、杯、盆、豆等。
洛布滩遗址位于衡南市泉湖乡建伟村东北部县。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剩余面积为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2米。收藏石器有斧头等。陶器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泥灰陶;图案包括绳纹、格栅纹等;器形有鼎、鼎、壶、碗等。
旋塘岙遗址位于耒阳市大石乡长洲村旋塘岙茶场山顶。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1986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2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2米。由于土地被开垦为茶园,遗址遭到破坏,山上裸露着许多陶器碎片和石器。收集的石器包括斧子、凿子、箭头和铲子;陶器有夹砂灰陶、夹砂红陶、泥釉陶等。射线陶器。图案有绳纹、格栅纹、水波纹等。器形有鼎、罐等。
何家山遗址位于耒阳市大石乡大石村何家山。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1986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2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1-0.5米。由于修建梯田和储罐,遗址遭到破坏,石器、陶片、红土块裸露在地表。收集的石器有斧、凿、锛、刀等;陶器有砂红陶、砂灰陶、泥灰白陶、泥灰陶等。图案有格子纹、绳纹、水波纹、邮票等。图案、器形有壶、鼎等。
高陂冲遗址位于古城高陂冲山坡上。耒阳市腰田镇跃进村13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 1986年5月文物普查时发现,面积约12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2-0.5米。遗址因修建运河而遭到破坏,黑灰色的文化层裸露在地表。收集的石器有斧、凿、锛、刀等;陶器有夹砂红陶、泥灰陶、泥灰白陶等,图案有格纹、纹纹、绳纹、篦点、孔洞等。器形有罐、鼎、鼎、壶、豆等。
周子头遗址是一处距今两周的古越文化遗址。位于衡阳市南郊月坪乡龙桥村东南部,距市区约5公里。该地点周围环绕着连绵起伏的山丘西边和南边是广阔的平原,有一条小溪从北向南流过。平原前面是湘江。遗址分布在河岸海拔约150至250米的山坡上,面积约3000平方米。
1982年发现并进行了部分试掘。遗址文化堆积厚0.3-0.65米,部分可分为2层。出土石器134件,包括斧、锛、凿、刀、矛、箭头、网坠等。出土陶片9000多件,包括填砂红陶、填砂黑陶、泥灰陶和印纹陶片。硬陶,其中印纹硬陶占多数。图案有云雷纹、圆形纹、“F”字形纹、方格纹、锯齿纹、篮纹、漩涡纹、圆锥纹等。锡器有鼎、罐、壶、豆等,上层出土了一个双翼铜镞。
水渚堰遗址位于衡东县石湾镇双峰村北水渚堰山坡上。 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为周代。遗址残存面积约6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0.4米。收集石器有斧、刀、箭镞等。陶片有夹砂黑陶、夹砂红陶、泥灰陶、印纹硬陶等;图案有方格图案、字符串图案等;器形有鼎、罐、鼎、纺车等。
石堆山洞窟遗址位于耒阳市洛都乡洛都村石堆山八组,其年代可追溯到公元1世纪。战国时期。是在文物修复过程中发现的1986年5月开凿。洞东、西各有出口。洞口高2.5米,宽2米;洞内宽25米,窄6米,高5米,深50余米。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3-0.5米。由于村民经常在洞内获取化肥,遗址遭到严重破坏,不少陶器碎片散落在洞外。附近收集的作品包括沙红陶和沙灰陶。图案有绳纹、篮纹、云雷纹等。器形有鼎、罐、壶等。
陵县古城位于衡阳市令湖乡胜利村西耒水河畔,约距市中心5公里。 1952年湖南省文物普查时发现。
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平方公里。西、西北尚存高低不等的残存城墙(残高1-4米)和低洼的护城河(宽约10米)。城墙是用黄土夯筑而成。夯土层厚15-20厘米,有明显的夯巢痕迹。夯土中含有绳索瓦、管瓦和印刷硬陶碎片。瓦片采用灰陶制成,含沙,质地厚重。瓷砖表面印有绳纹,背面常残留布痕。城址内收集的有筒瓦、板瓦、瓦片以及盆、盆、壶、碗、豆等陶器碎片。陶片上饰有麻纹、米形纹、方格纹等,陶罐等罐体经高温烧制,胎体呈红色,质地坚硬,与汉墓出土的同类器物相似。在附近的凤凰山区。此外,还收藏了铜“五铢”钱、铜渣、铁剑等。由于土地长期开垦用于农业生产,城址受损十分严重。
清朝同治所著的《衡阳县志》记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立长沙国,统辖13县。临县就是其中之一,县政府就设在这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云:“雷河北流陵县,县内有陵县湖……湖畔尚有陵县旧城。 ”这与文物工作者的调查结果相符,城址应为汉代。陵县县城。
忠武县古城址位于止水河的平台上与王母河在衡阳县三湖镇银塘村交汇。 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扎江至红石的公路自东向西穿过城市,其余部分已变成水田。
城址呈长方形,坐北朝南。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30米。西南残存的夯土墙长约200米,宽约9米,最高处约3米。东段北面的城墙基础也可辨认。周围的梯田都是形状规则的长方形池塘和稻田,被认为是护城河的遗迹。城址内收藏有汉代筒瓦、板瓦、瓦片及陶片,饰有米形纹、方格纹、绳纹等。
乾隆皇帝所著《衡阳县志》问清代记载:“忠武古城,在县西八十里,汉置县,属零陵县。据今十二都城地名,三湖镇有遗址,经查证,其住宅有县衙、仓库门前等名称。”因此,城址应为忠武县旧址。
永昌县古城遗址位于启东县城西42公里处的转塘乡沿河岭村。据记载:三国武太平二年(257年)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永昌县。 《易通志》云:“废永昌,位于祁阳县城北六十里,旧址今转塘。” 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
城址平面呈长方形,长180米东西长,南北宽150米,面积2.7万平方米。今东、北两侧夯土城墙基尚存,最宽处约10米,残高1.5米。由于修路,东城墙被切成两段。南段长65米,北段长75米,道路宽10米。西、南两侧城墙已被毁坏,修建了私人住宅。环绕城市的漆水河支流,成为古城南、北、西三面的天然屏障。东边有护城河,其遗迹仍依稀可辨。城址被开垦为农田,地表散落着大量瓦片。收集的有绳瓦、筒瓦以及鼎、罐、碗、碗等陶器碎片。陶器碎片是饰有水波纹。城址东侧山坡上有汉墓。
石鼓书院遗址位于衡阳市北部的石鼓山。石鼓山四周虚无,形状如鼓。右蒸水绕,左湘流,前流耒水。据《水经注》记载:“山青而圆,犹如鼓。山纯石无土,故以其形而得名。”据说海浪拍打悬崖的声音如鼓,故名。
石鼓书院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元和年间(806-820)。当时山上有一座求真寺。城中秀才李宽(又名李宽忠)来此读书学习,遂改为书院。衡州刺史卢文有诗《通公夏铭求》宋至道三年(997年),石鼓山人李时珍在山上建石鼓书院。景佑二年(1035年),根据衡阳县令的奏请,仁宗赐匾“石鼓书院”,与当时的睢阳、白鹿洞、岳麓并称四大书院。全国书院。朱熹、张牧士、范成大、辛弃疾、文天祥、徐霞客、王夫之等曾先后到此游览或讲学并留下题字。
自宋代以来,石鼓书院曾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山上书店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大观楼、仰高楼、七贤寺、净业光绪年间(1975-1908年)改为衡阳官立小学。民国时期,先后改为恒郡女子职业学校、市立师范学校。 1944年6月,日寇对衡阳发动大举进攻,石鼓山上的建筑全部被日军炮火摧毁。
新中国成立后,市人民政府将石鼓山规划建成公园,植树种花,修建曲桥、凉亭、廊道护栏,竖立石鼓雕塑。
>
鼓山摩崖石刻 石鼓山位于衡阳市北部郑、湘交汇处。山上尚存唐代至清代摩崖石刻近30处,为2000年发现的。石刻主要集中在山腰约40米长的岩石上。石鼓山东侧,与清乾隆《清泉县志》中记载的“历代崖壁西溪谷石壁”无异。
《清泉县志》云:“西溪谷二字,在西溪谷石壁上的字直径八寸,东岩上的字都是清泉刺史宇文轩所书。贞观。”如今,“西溪谷”二字依然存在,且保存完好。右侧约1米处有一悬崖,上书:“我守平衡一年了,事情多了。听说石鼓有‘西溪谷’,无暇去探寻。”走到那里,见了美景,恨之入骨。因被列为遗孀,卸任后又回到衡。在七池书院,野藤草丛中,可找到“西溪谷”,就是前面。他建造了门槛,并为它铺了石头,然后一个月后,他和朋友小勇一起回到了家。姑苏安亭内,有一块立石。那是康熙元年春天三月初一日。 ”描述与石刻所处的环境相符,为唐初著名的“西溪谷”石刻提供了佐证。其中保存完好的石刻有“江上清风”、“正祥”等。 、《解崖》、《山流水》等石刻记载。字体有行、楷、隶、曹等,可区分的年份有唐代的“雅末九年”(835年)、唐代的“元佑三年”(1088年)、唐代的“元佑七年”。宋。 (1092年),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清代“顺治丁酉”即顺治十四年(1657年)
10。衡阳红色景点.夏明翰故居
夏明翰故居位于丽兹御家集团衡阳市衡阳县红石镇i村。故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80多年。主要由夏明翰故居和明翰纪念广场组成。故居内陈列有夏明翰烈士铜像、诗稿等文物近400件,还收藏了郭沫若、何叔衡等名人为夏明翰题写的挽联、诗词。
2.清华湾
清华湾位于衡阳县西都镇新桥村,与衡南县三塘镇、潭子山镇毗邻。距县城西都仅约20分钟车程。直水、清华河在这里激昂的脉搏,将这片土地描绘成一幅蓄势待发的美妙“山水弓箭”画卷,故名“湾”。
3.匡峰风景区
赶集峰位于衡阳县范集乡,h 海拔1,106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梵寂峰古迹遍布。相传大禹治水失意,在赶集峰发现了一本宝书。金简玉牒书,实现了治水“药”的思想,疏通九河,建功九洲。
4.大云山风景区
大云山,名白云山,又名七星山,又名斜江山,海拔998.4米。距衡阳县城西110里。大云山位于衡阳县、启东县、邵东县交界处。据《水经注书》卷三十八记载:蒸水出衡阳崇安县西,以少陵县斜江山为界
5。金华山
金华山原名小云山,是第七大山。南岳盖斯特山。两峰之一,山下有小源河。金华山岩石险峻,山峰挺拔,起伏蜿蜒,蜿蜒曲折。峰顶树木茂密,景色秀丽,云雾缭绕,极为壮观。站在金华山上放眼望去,山脚下华山村的油菜花花、河流尽收眼底,远处是山峦起伏连绵,
6。雷波岭
雷波岭位于祝融峰南侧,衡山县店门镇能仁村与衡阳县界牌镇将军村交界处,海拔1189.3米。这座山是由纯花岗岩构成的。这是一座巨大的石峰。峰顶云雾缭绕。一块巨石顶上,一股清泉涌出,名曰“石垒池”。峰侧有雷波峰,在民间很有名气。
7.中洲公园
中洲公园是位于衡阳县直水与雾水交汇处的两个小岛,现有面积81850平方米。岛上树木茂盛,鸟语花香,鸟语花香。岛四面环水,环岛有船山桥、玉带桥、石护坡、石栏杆。是人们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公园内共栽种苗木250种、乔木73种,约30807棵。
8.九峰山
九峰山位于西江乡政府西北15公里处,双峰石牛乡与荷叶乡交界处,海拔1289米。山峰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