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创新产品、提升体验、追求品质

数字化让美丽风景走进生活(中国在线)

本报记者彭训文

虚拟现实科技让游客“触摸”山西平遥古城的历史,高科技光影科技让这座城市“活”起来 黄鹤楼千年古建筑“数字科技+艺术” “花灯”让上海豫园灯会成为一处奇花异草的审美仙境……数字化技术在旅游行业不断应用,新的数字旅游体验项目层出不穷,文化和自然遗产正在向游客呈现。形式更加多元、立体、生动。专家认为,推动产品更加一体化数字经济和旅游业的基础以及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将为旅游产业化加快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沉浸式创意吸引游客

“参观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时,没想到被景区的沉浸式体验室惊艳到了近日,游客潇潇在网上发布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分享的视频,引发不少网友点赞并表示“我想去。”视频中,鱼跃龙门、洞窟开凿、神都洛阳、飞天牡丹……这些龙门文化符号通过全息屏技术一一呈现,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龙门石窟文化。方式。在光与影的奇观中高科技。

沉浸式体验是近年来文旅行业的热词。业内人士认为,沉浸式体验融合了新媒体艺术、装置艺术、数字影像、特效、灯光设备技术等,充分覆盖观众的视点,通过互动传感系统与观众互动,让观众沉浸在其中。一次有趣而梦幻的体验。除了河南洛阳的“至尊龙门”体验馆,湖北武汉的“黄鹤楼之夜”光影秀也通过打造舞台沉浸式故事成功“破圈”;艺术展现了敦煌历史文化的古老魅力。

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制定新的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基于5G、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 、人工智能等技术。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

中国社科院金融战略研究所教授韦翔认为,当前国内文化旅游消费呈现年轻化、国际化趋势,审美和产品品质也呈现出年轻化、国际化的趋势。 。正在不断改进。沉浸式文化旅游作为一条创新路径,在体验性、互动性、场景感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未来要更加注重打造好场景、好内容。

景区文物更“有活力”

“哎哟,飞得好高啊!”游客赵艳戴着虚拟现实护目镜,捂着脸。紧紧握住同伴的手。她头顶的天篷外,一架无人机将她“载”在远处,从空中俯瞰西安雄伟的城墙。到西安旅游,很多游客都会攀登西安历史悠久的城墙。为了让游客更好地欣赏城墙美景,景区近期推出了“鸟瞰古城”项目,受到游客好评。该项目借助5G技术,通过云平台远程控制无人机,实现实时高清图像传输,从而打造三维全景游览模式,让游客实现参观古城的愿望。空气。

数字技术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注入新动力。展览期间“佩恩在“以道传道——故宫腾讯沉浸式数字体验展”中,公众可以在14米高的椭圆形空间中肉眼观看高达5.3米的3D“数字文物”。团队利用3D可视化、人工智能、体感识别、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最终呈现出“恶心真实”的效果。

互联网用户只需点击鼠标或拖动手机屏幕即可体验敦煌莫高窟文物的魅力。正在进行的“数字敦煌”项目,通过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图像技术,创作了数码照片集、洞穴三维重建、洞穴全景漫游等大量数字资源。

<专家认为,我国不少景区拥有大量文物,数字化是“置换”文物的有效途径。数字技术的永久性、再现性、即时性、高效性,克服了景区文物长途运输、近距离欣赏和资源分布不平衡的制约,为文物的激活和利用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先游,后付费”保证品质

“先游黄山,后游览后付费,这样的旅行体验非常好。”在当地旅游时,“如何购买景点门票和缆车票”、“如何解决吃住行问题”是她思考的问题。出发前多聊聊。经朋友介绍,她在支付平台小程序“先行先付”页面预订了门票、缆车票和酒店住宿,并免押金租车。她发现游客还可以免费租用帐篷、无人机、自拍杆等旅游用品。王女士说:“下单后不需要付款。行程完成后,费用将在一定期限内自动扣除。如非必要,无需付费,让整个行程更加灵活。”

旅游六大要素——“吃、住、行、购、娱”,一切都与旅行体验相关数字技术改变了传统旅游要素,让市场细分和营销更加精准。在江苏苏州,连接到独特的文化旅游平台“君道苏州”,游客可以轻松获得旅游六要素相关的信息服务,同时享受苏州的“天气”、“公厕”。 “公交车”、“停车位”等,“公路出行”、“预约场地”等服务。平台还提供快捷投诉服务,有效解决游客遇到的问题。

魏翔认为,传统的旅游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数字技术的进入,旅游业对就业、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着提高。但数字化并不能取代游客的真实体验,而只是有力的补充。他建议进一步推动科技应用和普及数字技术在旅游领域的应用,持续推动智慧旅游发展,推动旅游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