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管控的释放犹如一道金光,照亮了旅游业的复苏之路,让从业者重拾了对行业发展的信心。然而,最近发生的日韩签证事件给旅游业的复苏蒙上阴影。

1.地缘政治博弈将为旅游业复苏带来巨大不确定性

由于韩国、日本对中国公民入境采取歧视性措施,1月10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已发布通知,暂停向韩国公民签发赴华短期签证、商务、旅游、医疗、过境和一般私人事务签证;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已发布通知,暂停为日本公民在华签发普通签证。

中国,J阿蓬与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他们不仅有相同的文化,而且都是发达的经济体。据统计,2016年至2019年,每年赴韩国旅游的中国游客达826万人次,占访韩外国游客人数的47.9%;全年中国赴日游客959万人次,占比30.0%。占访日外国游客人数的%。 %。同期,韩国全年访华游客达477.5万人次,占访华外国游客的17.0%;全年日本访华游客达269.1万人次,占访华外国游客的8.8%。

毫无疑问,中日韩三国旅游互动频繁,旅游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这三个国家的社会就业。相对而言,中国游客对日韩旅游业的发展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旅游业复苏发展的曙光到来之际,日本、韩国突然做出“小动作”,其主要原因也许不是因为疫情。如果主要原因是疫情,在对所有国家和地区一视同仁的情况下,不可能只针对中国人。中国政府立即果断采取反制措施的原因也非常明显。

中美之间的博弈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从目前来看,大国之间的博弈不会停止和削弱,而是会变得更广、更深。 。除了直接战争不可能之外,其他一切皆有可能。作为国家的棋子美国、日本和韩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先锋”作用。

如果说新冠疫情对于旅游业发展来说是一场天灾,那么大国博弈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就是人祸。三年来,我们经受住了自然灾害的影响。未来,我们或许要经受“天灾人祸”的考验。

第二,要看国内市场或者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中国旅游市场一般分为国内市场、出境市场和入境市场。三年来的疫情,对出境旅游服务企业的影响最大。疫情前,我国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大、利润高,多数旅游企业发行人能够实现良好的营业收入。然而,疫情控制直接扼杀了出境旅游市场,出境旅游企业损失惨重。

如今,出境旅游自由化,出境旅游业务的春天已经到来,但地缘政治的黑天鹅却意外降临。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企业出境旅游需要配合政府,旅游业的复苏可能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我们始终呼吁旅游企业和行业从业者更加关注国内市场。毕竟国内市场需求巨大,出境旅游供给受大环境影响,这为市场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嘿里面。

第三,躺着赢是不可能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当前旅游业正在从底部反弹,快速爬升。第一波感染已在大范围内消退。春节将至,天气逐渐转暖。可以说,旅游业的复苏是肉眼可见的。

多重利好到来对于旅游企业和从业者来说当然是好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可以折腾赢。从目前来看,国内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仍需明显提升。

国内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环境、文化底蕴都不错,为何没有像日本、韩国那样受到游客的青睐呢?我们可以说它是中国旅游业的“钱学森问题”。

日韩旅游产品原汁原味,消费体验良好,与游客普遍反馈一致。就国内旅游而言,至今总存在无团费强制购买、无理涨价恐吓顾客的现象,总存在安全卫生不达标等缺陷。

经过疫情的洗礼,未来游客将做出更加理性的出行决策,更加注重体验和性价比。面对旅行中的问题,我更加大胆,更好地表达自己。尽管旅游业未来的市场空间依然巨大,但毫无疑问,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这并不容易对于经过疫情洗礼的文旅企业来说,复苏之路并不平坦,持续改进产品和服务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