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位于莆田市鲤城区北高镇、秀屿区埭头镇、东桥镇交界处。原本是一片一望无际的蓝色大海,后来被填海造地。因为填海后有30030亩地,所以人们常称它为后海303。从初中开始,我就与后海结下了不解之缘。

初一的时候,我进入了埭头一中,距离后海不到一公里。每天晚饭后、晚自习前我们必须去散步。有一次我们去海滩散步,当时正值退潮。我们站在海堤上眺望大海。大家都惊喜不已:海滩上竟然有上千只长着两个爪子的棕色小螃蟹。小螃蟹有一双像火柴棍一样突出的眼睛,嘴里不断地吐着泡泡。我们同时冲到海边,想捉一两个来玩。我们是信心十足,随便就能钓到这么多螃蟹。但没想到的是,我们一冲下去,所有的螃蟹都跑得无影无踪,我们一只也没有抓到。令人惊奇的是,当我们往前走的时候,整个海滩都爬满了小螃蟹。

图丨林正宇

于是,我们就和这些小螃蟹一起玩游戏了。他们一出现,我们就跑过去抓住他们;他们一消失,我们就走开,他们一走,他们又出来了;他们一出来,我们又冲了过去。我们来来回回好几圈,都被小螃蟹累坏了。这时候大家才问:他们去哪儿了?为什么这么快呢?仔细一看:原来滩涂上布满了小洞穴,而这些洞穴就在他们的旁边。人一出现,它们就逃进洞里,人一离开,它们就爬出来。难怪他们消失得这么快。

虽然我们没能抓住商场螃蟹,我们都玩得很开心,直到夜幕降临才想离开。之后的一段时间,我们经常去海边追螃蟹,给我的少年时代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进入初一下学期,我收到一条消息。据说,在距离我们捕小螃蟹的地方大约8公里处要建一座大坝,把中间的海水截断,围海造地。当时我很惊讶,也觉得有点牵强。大海如此之大,波涛汹涌,怎能阻挡?

然而,前线传来的消息证实那里正在修建水坝。更精彩的是,前方还有动人的爱情故事。筑坝材料多为长方体花岗岩,长约1米,宽高20厘米,有的甚至更大。这么大的石头,有的需要两个人才能抬起,有的则需要四个人r 个人来抬起它们,甚至八个人来抬起它们。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建筑工地搬运这块石头。青年男女是伙伴,扛着扛着,肩膀的距离越来越近;扛着扛着,肩并肩;承载着承载着,感动着爱情的火花。

每周一晚自习后,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两个住在大坝附近的学生的爱情故事:“下班后,大多数人都急着回家,但年轻人和“女人走进海边的木麻黄田”,下床睡觉的同学笑嘻嘻地说着,睡在床上的同学把脖子伸在床沿上,聚精会神地听着。而往往在这个关键时刻紧要关头,讲故事的同学停了下来,神秘地向外张望,以免被生产管理发现,但听者却等不及了。“有人看见他们‘接吻’了”,全班同学伙伴低声说道。闻言,众人脸色顿时红了。那时改革开放刚刚开始,农村谈恋爱的人很少,更不用说接吻了。至于后来发生的事情,讲故事的同学们就不再讲故事了,那是熄灯后留给同学们的作业。故事精彩,学生想象力丰富。这样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陪伴我度过了初中三年。

进入高中后,我转学到了另一所学校。忙于学习,后海的爱情故事逐渐淡出。高二那年,我们班来了一位新老师教语文。新来的老师三十多岁,脸色黝黑,戴着一副黑框眼镜,表情严肃。据知情同学透露,这位老师是后海负责填海工程的总工程师。当海堤大约没有受到打扰,它被海水冲刷了。上级被追究责任,被降职,分配到我校当教师。听同学们的这么一说,又勾起了我对后海的兴趣。每当上语文课时,我就全神贯注,希望能从他嘴里吐出一两个后海的爱情故事。但语文老师却守口如瓶,从未提及后海的事。或许对于某些人来说,后海是他们的“情海”,但对于他来说,后海却是他的悲伤之地。

图丨黄飞鸣

工作了几年,有一天妈妈告诉我,她要去后海砍棉秆当柴火。当时,家家户户主要使用柴火炉,需要干草来生火。因为是用小车运输,距离比较远,放学后妈妈让我去接她,帮她推小车。 “砍断棉秆,后海就有棉花”我觉得不可思议。高中学习地理时,我知道棉花的主产区是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西北内陆。后海哪有棉花?放学后,我就急忙赶往后海,看看后海的棉花长得怎么样。可惜半路遇见了妈妈,只好帮她把车推回去。虽然只是一根棉秆,但我终于知道了棉花是什么样子,也知道了后海也能种棉花。

此后,大量有关后海的消息陆续传来。邻居们常说去后海打工,买萝卜,买各种蔬菜,买红薯等等,表弟还去后海承包了8个鱼塘养鱼,一年收入10万多元。总之,给人的印象是后海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地方。我一直想去后海看看后海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虽然我家离家不太远从后海,我抽不出时间。

前年,我终于抽空见到了我的“梦中情人”。车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我的心却已经飞到了后海。我们首先来到了后海的“农业基地”。这里千里之外,仿佛来到了大草原。平时在家里,看到莱地和农田一般每块地就只有几分,尤其是菜地,如果超过一亩,就会感觉极大,而这里最小的也有一亩多。到了这里,我才真正明白了“孔子登东山成小鲁,登泰山成小天地”的含义。不仅有萝卜、百吉饼、卷心菜、辣椒等各种蔬菜,还有红薯等粮食作物。菜农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辆辆汽车正装着蔬菜准备运往全国各地。

然后我们来到了“渔业基地”。来回我们的眼前是成千上万个长方形的鱼塘。它们铺平、舒展、排列整齐、整齐。泳池很平静,海浪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正如朱熹诗中所描述的:“半亩方池开,天云影缠绵”。别看池面平静,池底下的各种鱼虾兵蟹将可能正在玩着互相追逐的游戏,或者你死我活的搏斗。而池塘边的养鱼户正在收获丰收的喜悦。这些鱼虾正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各大农贸市场和餐馆。

节假日后海附近的埭头市场人头攒动。尤其是在卖海鲜的商店里,人们争相抢购海鲜,鱼贩们不断重复着这些海鲜是后海产的。因为后海的海鲜地道、美味。我们常说江南是“鱼米之乡”江南基本上就是指江浙地区,没想到我们的后海才是真正的“鱼米之乡”。

最后我们要去后海的“发源地” 303,大坝所在地,车子开了五六分钟就到了目的地。北皋镇和埭头镇之间有一座大坝,大坝全是条状的花岗岩,巨大的波浪不停地拍打着河面。堤坝仿佛发怒,“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可想而知,在如此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修筑这样一座大坝的难度。站在堤坝上向北望去,有一尊高大的妈祖雕像矗立着。不远处的海上,妈祖像的所在地是村里为了丰富农民生活而修建的农民公园。

每到夜幕降临,这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游乐活动在音乐和海浪的双重伴奏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堤岸的一侧全是三四层的别墅,而堤岸的西侧就更好了,大多是五六层的别墅。

图丨陈志峰

堤坝下游靠近堤坝中段的地方就是著名的后海渔村。海面上漂浮着几栋房子。这些房屋通过竹篾搭建的浮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浮桥有一米多宽,浮桥还算平稳,只有轻微的晃动。浮桥下方是碧波荡漾的海水。站在浮桥上,微风轻轻抚过脸颊,沁人心脾;走在浮桥上,海上美景尽收眼底,真可谓“走在碧波上,游在画中”。浮桥周围还建有游乐场,大人小孩都在那里快乐地玩耍。声音潺潺的流水声、突突的摩托艇声、孩子们的笑声,汇成一首欢快的渔村歌。不远处就是后海的海鲜餐厅,同样依海而建。海鲜餐厅的食材以海鲜为主,全部都是新鲜捕获的,色香味俱全。来这里品尝海鲜的客人络绎不绝,海鲜餐厅常常座无虚席。

夕阳斜斜,后海渔村沐浴在夕阳的余辉中。有的游客准备返程;有的人来晚了,准备去欣赏后海渔村美丽的夜景。来来往往的游客给后海增添了光彩。后海也将更加充满活力,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宾客。

后海,一个有诗有远方的地方。

(来源:莆田作家 作者:陈春明 编辑: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