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庙位于鱼台县里格镇东北部,距镇政府4公里。虽曾多次修葺,但正殿、配殿、山门仍毁于民国时期的兵卒和水灾。现存寺庙是2002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太公庙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景区自2010年开始接待游客,2012年被济宁市人民政府批准为文物保护单位。

民子庙位于五台乡大民村,是济宁市重建的民子庙。清康熙六十年。民子庙正殿东西长14米,南北宽8米,高12米。重梁雕梁画栋,巨大圆柱梁6座,殿堂南墙24扇樟木花格门,绿色硫磺琉璃瓦位于大厅的顶部。是一座典雅的宫殿式古建筑。大殿两侧是漆黑的建筑,有滚轮,有龙脊。历经十年浩劫,正殿被毁,现仅存东西配殿三间。民子庙是鱼台县著名古迹。为加强保护和管理,2013年3月被济宁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繁子庙位于张黄五台村西南20米处鱼台县镇。坟墓呈土丘状暴露在地面上。它距地面0.8米,周长10米。繁子的名字一定是紫池。春秋末期,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饭庄(今济宁市任城区南漳乡)诞生了鲁人(又称齐人)。有一个范三公(范子六世祖)墓、范丕父亲范丕等范氏家族汉墓,俗称范家堆。汉代范迟十一世孙范宗、范衍,在范迟墓旁修建了范祠、范府、范林,并在墓前立碑。 1985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孟楼湿地风景区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王路镇孟楼村及其沿湖两翼。已建成通往湿地风景区的旅游专用道。湿地水清、草清、绿草如茵,植物茂盛,生物多样性明显。鱼、虾、龟、蟹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多种水鸟聚集于此,给湿地增添了鲜艳的色彩,形成了美丽的湿地生态景观。有很多游客。绝对地。今年四月ng,你可以听鸟儿的歌声,看七彩的花朵;夏季,可赏荷采莲,赏垂钓之乐;景区交通便利,紧邻已开工建设的滨河大道和济徐高速公路,南距徐州观音机场100公里,北距济宁机场30公里。该区域适宜开发以湿地生态景观为特色的湿地娱乐休闲度假产品。

鱼台文庙位于鱼城镇鱼台第二中学内。始建于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体建筑大成殿长23.7米,宽15.3米,高15.5米,面积362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五脊歇山式,楹联7楹,圆柱42根,每楹直径42厘米,单层檐,覆绿琉璃正面中央有一菱形图案,饰以黄色琉璃瓦。殿堂两侧东西各有楹联九幅,蓟门门、棂星门门前各有楹联三幅。中间为泮池,东西列为欢庙、乡贤庙、忠义庙、戒孝庙。殿东北为启圣祠,明伦殿后,殿后为敬一阁。文庙四面围墙,大成殿前的彩色照壁上饰有九龙二凤图案,栩栩如生。照壁前有青云桥,桥南沿玉城东西街北侧建有文明坊,飞檐彩绘,上书“千古道源”四字。 1938年5月,日军进攻县城时,炮火摧毁了县城。大居堂正中的两副对联。 1942年春,鱼台县孔孟学会捐资修复。 1945年至1948年,附属建筑相继拆除,仅存今大成殿。 1985年10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丛兴雍和宫原名东岳庙,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老寨镇,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代,该寺毁于自然灾害。 2014年佛历六月初一,应当地信徒邀请,释无慧法师主持重建修复寺庙,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信徒的热情支持。寺庙的规划格局主要有:方形有三门、大般若坛城、东西配殿、两座综合建筑、功德库、放生池等。其中广场内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像(9.9米);大般若坛城面积为44*44米,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上面覆盖钛板,并用保定金铜浇注。坛城内有许多佛菩萨像、转经筒等。坛城内有药王菩萨泉、药师菩萨泉,可以治愈众生的痛苦;东、西殿供奉佛、菩萨像。因果报应,生意兴隆,家庭和睦,万事顺利,平安吉祥;综合楼可同时容纳500人就餐、练习、睡觉;供养护法善神。寺庙的理念是慈悲平等,分为u上议院和下议院。 (无图,请网友帮个忙)

栖霞古堆遗址位于骊格镇曼庄村西北约300米处,皮店至骊格公路北侧,有苹果东为果园,西为灌溉渠,遗址距地面约14米,顶部南北长38米,东西宽26米;底部东西长110米,南北宽90米,顶部面积990平方米。山顶原有一座栖霞寺,曾被列为鱼台县十大古胜胜景之一,其名曰:“栖霞会照”。碑文上刻有“栖霞寺讲堂佛经”。进士邓侍郎朱怀寅撰文,宣德郎启都尉徐伯行撰文。据专家考证,该遗址顶部低于8米,为龙山文化遗址,6.5海拔8米以上,为周商文化遗址,距顶部1.5米为唐代文化遗址。1985年10月,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大殿位于雨城镇雨台二中。始建于1757年(清乾隆二十二年)。主体建筑大成殿长23.7米,宽15.3米,高15.5米,面积362平方米。建筑形式为五脊歇山式,有7楹、42根柱子,每根直径42厘米。单层檐下覆盖绿色琉璃瓦,正面中央有黄色琉璃瓦装饰的菱形图案。殿堂两侧东西各有楹联九幅,蓟门门、棂星门门前各有楹联三幅。中间为泮池,东西为列为桓庙、相贤庙、忠义庙、界孝庙。殿东北为启圣祠,明伦殿后,殿后为敬一阁。文庙四面围墙,大成殿前的彩色照壁上饰有九龙二凤图案,栩栩如生。照壁前有青云桥,桥南沿玉城东西街北侧建有文明坊,飞檐上绘彩画——“千古道源”四个大字。 1938年5月,日军进攻县城时,炮火摧毁了大居堂正中的两副楹联。 1942年春,鱼台县孔孟学会捐资修复。 1945年至1948年,附属建筑相继拆除,仅存今大成殿。 1985年10月,被公布为市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鱼台县九城海子钓鱼台风景区位于鱼台县王庙镇九城里村一带。东西长2200米,南北长1400米,水域面积280万平方米。旧城原名黄台城,因黄河不曾消失而得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县治迁至此。这里有许多历史名胜和名人。著名景点有“龙台飞宇、古塔凌云、金沙小星、龙台飞宇、廊桥夜月、浦海清烟、鹤鹤归范”等。历史名人有:十二圣孝子孔子七敏子谦。范子驰、米子健等;现代名人有戏剧家董小武、书咏曲万里等。21日7月清乾隆年间(公元1756年),黄河决口,冲垮铜山县孙家集。 9月13日,洪水淹没全城,官宅民房全部倒塌,城址变成了湖泊。 1985年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11月被省旅游局命名为农业旅游示范点。 2010年被评为AA级旅游景区、旅游下乡示范点。

鲁银工鱼台位于鱼台县张黄镇五台村西。春秋时期为唐邑府衙。公元前718年(春秋殷公五年),鲁殷公在武堂亭观鱼。现址占地1.2公顷,南北长125米,东西宽96米,高3米。土层分别是黑花土、灰土和黑粉土。出土文物有黎足、鼎腿、粗细绳纹陶片等。北部悬崖出土商代石器;西北面距顶1.5米处挖有一座石箱墓,墓内有汉代陶石画像。 1985年4月17日公布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6月20日公布为东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亭内建有超华殿,位于武堂阁遗址顶部。始建于864年(唐咸通五年)。经过多年的雨水侵蚀和人类破坏,面积缩小了近三分之一。 2006年,伽蓝殿重建,8月18日正式恢复佛教活动,香火不断,梵音缭绕,游人如织。

关羽台上有“鲁隐公关羽庙”碑一座。成书于清雍正三年(1975年)。明清两代同树一碑相隔九十九年,实属罕见,堪称一段美丽佳话。

平台上有一百多棵古柏。文化大革命期间,又粗又大又直的被砍伐,用来盖房、修船。现在只剩下14个人了。为加强遗址保护,文物管理部门安排专人看守,并种植松柏、花草绿化。现已成为集文物保护和旅游为一体的园林式风景区。

景区距鱼台县城10公里,距五张公路300米,距济徐高速公路鱼台段1.5公里。

昌黎寨村属詹鱼台县光镇,2016年总人口400多户。该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业和劳务输出,偶尔还有餐饮业和商业运输。该村被誉为孝文化之乡。村民民风淳朴,孝顺第一。村头有一座德兴桥(又称二十四孝桥),桥上刻有二十四孝石像。村西的古民居被称为萧县文化大院。 2004年投入巨资修缮为全国知名的尊老教育基地。有专门的孝道评审委员会,举办孝道之家、孝道之星评选已成为常态。村成立小火主教育基金会、小火主发展基金会真正实现少儿可以学习、老者可以养老。该村被省有关单位指定为孝文化创建、道德教育、孝道教育基地。先后被各级政府授予萧县民俗文化村、敬老模范村、百孝村、示范村等称号。该村的事迹受到毛泽东、梁步亭、苏怡然、王玉玺等领导同志的赞赏,并题词(-:萧县故里,梁步亭:血染红钟,苏怡然:红色村院,王玉玺:小看场李寨人)鼓励。

昌黎寨村还有红色旅游资源有待开发。革命战争年代,村里不少忠烈烈士胸怀救国之志,南征北战,奉献青春,不失气节。在20世纪30年代,村里的赵方舟、赵华范、赵子胜、赵鹤碧等人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成为鱼台我党早期党员中的重要人物。 1937年,赵子升等人在村里组建了抗日民兵团。村里大批青壮年积极投身革命洪流,全县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发展。村办抗日小学,宣传革命真相,为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还深入敌伪,成功策动叛乱,壮大了革命力量。他们护送习近平主席、陈毅等国家领导人前往敌伪地区的传奇至今仍为群众所津津乐道。找到后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的革命公仆也在各自的领导岗位上为国家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现村内建有红色革命陈列馆,拟深挖建设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范迟墓位于望路镇五台村西南20米处。墓葬裸露于地面,呈土丘状。它距地面0.8米,周长10米。繁子的名字一定是紫池。春秋末期,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丙申春任北范庄(今济宁市任城区南漳乡)诞生了鲁人(又称齐人)。有范三公(范子六祖)范父范丕等墓。范氏汉墓群,俗称范家堆。范延,范迟第十一代孙汉代范宗在范迟墓旁建范祠、范府、范林。规模相当可观,历朝均有祭祀。 1985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超华寺位于武堂阁遗址顶部。始建于864年(唐咸通五年)。其中一半以上被毁。和尚宗昭(俗姓范)花费百余钱重修。正德年间,增建伽蓝殿三间,但住持霍启在神像前被流放。嘉靖初年,范济用自己的资源塑造了伽蓝神像,并建了三方丈。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伽蓝殿遭雨毁,季氏之弟齐亦出钱修建。并在殿侧立碑一座,名为《朝化寺寺志》,王秀民撰(本文见康熙版鱼台县志)。 1990年仅建成于家兰堂。 2006年,重建伽蓝殿,檐下现阿化彩二玄香,是鱼台现存唯一一座唐代古刹。

鱼台地处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6000至7000年前,东夷太浩部落就居住在这里。从境内栖霞沟堆等古遗址中,发现了鱼台先民创造的龙山文化、商周文化等早期文化。在这里,“五里三贤”的故事依然脍炙人口,“鞭打芦花”的故事依然为妇孺皆知。 “三圣”闵子骞、范子驰、糜子建都属于儒家弟子七十二圣人,他们之间的距离三者不超过五里,故称“五里三圣”。 2005年,时任济宁市委书记王玉玺亲笔为王路镇昌里寨村题词——小坎昌里寨人。 2008年,鱼台县委、县政府举办了鱼台县萧县文化节。范子,字徐,字子驰,又名范迟(505或515——?),春秋末期鲁国人,号齐,孔子的学生。 。他的祖先来自周太王次子(鲁献公次子)钟庸之孙中山父,辅佐周宣王,使宣王昌盛。国家。其子孙以封地为姓。历史上的范,在今河南省济源市,原为商汤王七子孙范氏的府邸,后来改扬帆。周灭商后,周武王将商后裔七氏族交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后来武庚反周,被周公旦、姜子牙所灭。剩下的部分则交给了卫国,由周公旦及其母亲和弟弟康叔监管,他们都是姓洛的奴隶。

中山父有三个儿子,长子继位为王,长子继位。二子在周为官,因不能继位,受命在汉水修建樊城。中山府师弟守章(今济宁市任城区李营镇鹤岗、耿村一带),以其父封地为姓,俗称范三公。居住地改为范北。成为名门望族后。秦统一中国后,置范县,隶属任城县管辖。

据《家谱》和史书记载:范三公生子嘉;子嘉生伯虎;伯虎生东阳父;东阳父生恭钦;共勤生躲;公元前505年)在任北范生下范子。其祖先的坟墓均在济宁市任城区西北20里的徐南张镇西。文革前,西部有范三公墓、范子墓和范氏汉墓群(俗称范家堆、范家林)。

范子绍孔子,时年四十六岁。十八岁时,到曲阜拜孔子为师。后来他与冉求一起在季孙氏做官,深得冉求信任。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春,齐国攻鲁,冉求率左师守齐。。樊迟是他的副手。他作战勇敢,率师杀入齐军。取得了战功。那年秋天,孔子回到鲁国,收范子为徒,为孔子御驾,与孔子亲近。他是孔子晚年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范子好奇心强,好学。他曾三问孔子“孝”、“仁”、“智”,向孔子请教农事、蔬菜;问:“尊德”、“修隐”、“辨惑”等问题。仅仅三年时间,他就精通了礼、乐、射、御、书、数六艺。这在孔子弟子中是很少见的。

鲁哀公十六年,孔子去世,范子守丧三年。进入战国不久,范子曾隐居朱、陶,以避祸。战乱,尤其是过去与齐国作战时。后随敏子、米子来到唐地办学,并在吉水一带(今玉台五台)传教,弟子数百人。世称五里三圣,是因为这个原因。

据说,范子来到唐后,不仅积极配合敏子、糜子办学,还关心当地的农业生产。建立了粮食为主的鱼池、园林式鱼池、水果为主的鱼池、桑树为主的荷塘等生产模式,已广泛推广,在农业生产中仍发挥一定作用。

鲁公丧十四年(公元前454年)秋,闵子、糜子、繁子驱车前往曲阜祭祀先祖孔子。在敏子、密子的主持下,繁子被安葬在北岸故居繁子村(今鱼台县繁庄村)积水河畔,武堂阁下,故居西南约一里处。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六十多年了。繁子祠及府邸原在其故居繁石村。由于历史原因,清乾隆四年在五台村重建。

范迟墓位于鱼台县望路镇五台村南50米处,五塘亭遗址以西约300米处。 1985年定位为鱼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定位为济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被定为建国55年来第三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暂定为10000平方米。 (图文均来自网络,部分内容没有图片,希望热心网友送礼,谢谢,如有遗漏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