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崆峒山已具备人文景观。历朝历代,峰峦叠嶂,亭台楼阁、佛宫寺院、古塔古钟遍布。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的风景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莲、仙桥红跨、鸡头翠绿、月光石珍珠、泉水熔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五彩。薄雾、广城丹雪、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泰塔。所谓“九宫八台十二院”的四十二座建筑已基本恢复。

崆峒山被誉为西北道教、佛教圣地,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七十二石府、石洞。据史料记载,崆峒山获得了稳定时期隋统一后,唐代僧人、道士相继建立寺院、庙宇。建造或重建。据史料记载,全盛时期,临工有佛寺42座,房屋650余间。其突出的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八台是指东、西、南、北、中五台、八仙台、灵龟台、赵世春读书台;九宫是指文道宫、王母宫、紫霄宫、飞升宫、南雅宫、净乐宫、太清宫、玉真宫、紫孙宫;十二院是指叔化寺、法轮寺、宝庆寺、真成寺、茶庵寺、舍利寺、齐云寺、香山寺、莲花寺、海觉寺、文殊院、阿弥陀寺;七十二石府洞是指宣和洞、广成洞、转阳洞、朝阳洞、老君洞、金银洞、谷伊云洞、玉女洞、灵官洞、三角洞等[19]

崆峒十二景

香风斗莲、仙桥红跨、鸡头翡翠、珍珠月光石< /p>

春融烛、喷玉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

广成丹洞、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泰塔

三宗教禅林:王家坪,地势平坦,环境幽静。 1939年,山东刘子扬出资,其弟子刘远扬主持修建大雄宝殿三楹联,后由净禅、润明二位和尚主持,又名居士林。

文廷宫:又名轩辕谷,位于崆峒前峡,泾水北岸,背山面水,环境幽静,居住在宫中,您听不到静水的声音。相传,这是我黄帝问广成子。唐代这里已有建筑,文道宫为元代正建重修。今存有“重修闻道宫碑”。明朝唐隆在《望文公》诗中写道:“欲捉白蟾飞过树梢,云中寻鹤,对谈荒楼,回望文道公。”

聚仙桥:在崆峒山麓的泾河谷地,曾经有一块巨石横跨泾河两岸。每遇巨石拦河,珠玉喷洒,景色蔚为壮观。桥虹横。”明代罗超在《仙桥虹过》诗中说:“仙桥飞过沟壑,横卧长虹。悠闲来去者,不信天。”1980年,崆峒热塞修建了水库,修建了聚仙桥。被淹没。 1986年在坝前600米处重建。

王家山:崆峒山东峰,临平(梁)靖(源)公路在前,燕枝水与白荆河在山前交汇,海拔1926米。王家山突兀而立,雄伟壮观。站在山顶,泾河及平凉城尽收眼底。相传黄帝问广成子,山上云雾缭绕,群臣在山前相望,故名王家山。峰顶原有怀康阁,现已不存。

广城丹洞:位于王家山北峰悬崖上,这里的悬壁十分险峻,人迹罕至。相传广成子在此洞中居住,并修此洞修道。 《广城丹雪》是崆峒十二景之一。罗超《广成丹雪》诗云:“地崖插天,丹东芳草香满。知是广成居处,凝视云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