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袁英奇

编辑|陈飞霞

暂停三年的出境游业务正在逐步恢复,旅游板块也迎来强劲反弹。

本轮行情的起点将在2022年10月12日左右。界面新闻研究部盘点旅游板块个股涨幅发现,旅行社股价表现较其他景区股更为抢眼。中青旅(600138.SH)领涨旅游板块,涨幅达55.7%;中信旅游(002707.SZ)上涨44.7%,位居旅游板块第三位。业务与中信旅游类似的ST凯撒(000796.SZ)股价小幅反弹,涨幅达28%,位于行业中后部。

不少投资者跃跃欲试后疫情时代的旅游复苏路线,认为可能有个股走强。帽子被错误地杀死,甚至在性能上被逆转。其中,专注出境游的旅行社——众信旅游、ST凯撒也榜上有名。但事实上,现在的旅游业格局已今非昔比。

被迫谋生

出境游需求快速恢复。不过,作为主要从事境外旅游的旅行社,中信旅游和ST凯撒的业绩复苏可能并不如预期乐观。

近三年来,中信旅游和ST凯撒的业务几乎陷入停滞,持续的巨额亏损让两家公司的财务状况不堪重负。

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中信旅游分别亏损16.55亿元、5.35亿元、1.61亿元; ST凯撒将分别亏损7.06亿元、7.25亿元和2.68亿元。截至2022年三季报,资产负债率众信旅游能力占比由疫情前的56.5%上升至95.87%; ST凯撒的资产负债率由60.26%上升至91.18%。

在出境游几乎停滞的三年里,中信旅游和ST凯撒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业务转型。众信旅游在国内旅游产品上进行了探索,将投入更多精力进行渠道创新,瞄准旅游电商直播领域。 2022年上半年,众信旅游电商平台累计直播超过406场,销售直播旅游产品近4000套,活跃粉丝超过30万。

但是,渠道创新并不能拯救业绩。中信旅游2021年旅游服务收入仅为6.7亿元,较2020年下降56%。2019年业务规模达125.8亿元。 2021年的好消息是公司亏损收窄,但这也意味着出境游业务规模不断萎缩。

2022年底,中信旅游与天地在线(002995.SZ)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天地在线将为中信旅游提供虚拟空间、虚拟产品、虚拟服务等多元化营销方式的制作、创作和执行的全链路服务。最终的产品形态包括但不限于数字藏品、品牌衍生品、影视动漫、游戏、虚拟拍摄服务等。整体来看,中信旅游目前的业务距离传统旅游业务越来越远机构。

ST Caesars 的情况更糟。公司原有业务主要来自旅行社和航空餐饮。 2021年,ST凯撒旅行社的营业收入仅为3.5亿元,不到疫情前的十分之一。同一时期,空气一线餐饮贡献了4.86亿元收入,成为ST凯撒更重要的收入来源。

2022年上半年,ST凯撒将继续在食品领域拓展,突破航空餐饮的限制,开始向社交、连锁餐饮、连锁便利店、社区零售等领域迈进。此外,ST凯撒旗下海绿饮料还推出了“米小爷”系列椰子水等多款产品,进一步扩大电商销售发力,新增快手、拼多多等专营店,增加销量。

ST凯撒和中信旅游的业务重心已偏离旅行社业务。由此看来,中信旅游、ST凯撒的股价都在炒作预期,因为旅游板块大幅上涨,很难获得业绩支撑。

旅游供应恢复尚需时

中信旅游和ST凯撒的业务转型只是行业冰山一角。在整个旅游链条中,从酒店、地面旅行社、景区配套,都存在实力较弱的企业退出市场的情况。供给侧的恢复比需求侧的恢复需要更长的时间。对于旅行社来说,原本成熟的旅游产品可能会因为个别企业的退出而不得不重新整合规划。即使像携程这样的领先OTA,也尚未推出跟团游、自由行等出境游产品,可见出境游供应链的恢复尚需时日。

中信旅游和ST凯撒可能会遇到更多困难。两家企业都缺乏资金。通常,线下旅行社推出旅游行程时,需要提前支付部分资金来锁定机票、酒店正常运营情况下,旅行社可以利用现有产品提前收款,帮助周转。但现在旅行社的业务停滞不前,几乎没有产品在售,也没有预付款。这意味着旅行社在初创之初需要大量资金来开发不同线路的产品。

相比之下,中信旅游的情况稍好一些。 2021年,阿里巴巴通过协议转让方式转让中信出行大股东冯斌、郭宏斌持有的中信出行6.04%股份。截至2022年三季报,阿里巴巴持有中信出行11.06%的股份,为第二大股东。中信旅游与阿里联合开发的旅游产品分销系统平台仍在进行中。

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ST凯撒的账面资本仅为6000万元,账面资本众信旅游的k资本为6.5亿元。疫情前,ST凯撒和中信出行的预付费账户(锁定机票和酒店费用)分别约为16亿元和10亿元。出境旅游短期内很难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因此,中信旅游的资金状况或许仍能勉强打造出新的旅游产品,让其业务重回正轨。不过,ST凯撒的财务状况恐怕是绰绰有余了。